建設書香校園,是指學校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營造濃厚閱讀氛圍,選擇和提供適合師生閱讀的健康圖書和其他文化藝術作品,普遍開展閱讀活動,讓師生讀書蔚然成風,使校園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多年來,泉州市晉光小學(以下簡稱“晉小”)積極建設書香校園,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建設書香校園的實踐探索
1. 豐富圖書資源,夯實書香校園基礎。
圖書是學校師生的精神食糧,豐富的圖書資源是建設書香校園的物質基礎。晉小圖書室現有藏書五萬多冊,學校每年撥出專款購置新的圖書。圖書室、閱覽室由專職教師負責,采用博佳軟件管理。學校鼓勵學生辦理圖書借閱證,定期到圖書室借閱圖書。每個班級設有圖書角,學生將自己喜愛的圖書帶到班級與同學互換閱讀,共享圖書資源,感受閱讀樂趣,最大限度發揮圖書的作用。
2. 營造書香氛圍,彰顯書香校園神韻。
書香氛圍既是一種教育資源,又是一種教育方式。濃郁的書香氛圍對于學校師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晉小校址原為清初靖海侯施瑯將軍的花園,1750年建為清源書院,分設“澄圃”“涵碧”書軒。現學校三座教學樓分別以“澄圃樓”“涵碧樓”“清源樓”命名。學校大門,古樸大方,彰顯“清源書院”神韻。校園內,夏園池、假山島、小涼亭、石拱橋,保存完好,風韻猶存。池子四周,綠樹環繞。古色古香的夏園池與朝氣蓬勃的教學樓相互映襯,校園里既顯示出現代氣息,又蘊涵著文化韻味。夏園池青石板護欄上雕刻著意味深長的古詩文和栩栩如生的成語故事圖案,澄圃樓架空層宣傳欄張貼著《弟子規》,涵碧樓樓梯墻壁上粘貼著成語故事噴圖,這些成為育人的課程資源。校園東側圍墻,裝飾著以學校一年一度的“四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文化藝術節)一賽(跳繩比賽)一展(作文集展覽)”為內容,以校園自然景觀為背景的校園文化長卷噴圖,使校園散發出濃濃的書香氣息。學校每年制訂《讀書節活動方案》,開辟讀書節宣傳專欄,舉辦讀書節啟動儀式,向師生提出“好讀書、讀好書”的倡議。校園的走廊、宣傳欄、LED顯示屏、學校網站等宣傳陣地張貼、滾動播放宣傳標語、名人名言,營造濃郁書香氛圍。
3. 開展讀書活動,感受書香校園魅力。
(1)引領教師讀書。
學校舉行“要當教書人,先當讀書人”活動,倡導教師帶頭讀書,要求教師讀好三類書:一讀經典名著,夯實文化底蘊;二讀教育教學專著,指導教學實踐;三讀報紙雜志,知曉天下大事。重點讀教育教學專著,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精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撰寫兩篇讀書心得體會或者在教育理論指導下總結自己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文章。學校舉行教師讀書論壇,交流和分享讀書心得,出版教師讀書心得匯編。
(2)引領學生讀書。
①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一是放膽讀書。教師鼓勵學生讀書,對學生閱讀的篇目不做限制,只在思想內容上把把關。二是贈送新書。每屆的讀書節啟動儀式上,學校均向每個班級贈送新書。三是推薦好書。教師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閱讀能力,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目。四是開展讀書競賽。各班舉行詩文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書辯論賽、讀書征文比賽、佳作展評等讀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這些措施促進了學生讀書興趣的形成。
②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開設閱讀指導課,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求低中年級學生摘錄書中好詞佳句,高年級學生學寫感想。
③培養學生讀書能力。教師通過上閱讀欣賞課、讀書匯報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形成讀書能力。
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重點養成四個習慣。一是定時讀書的習慣,每天要安排一段時間讀書;二是專心讀書的習慣,讀書時注意力要集中;三是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四是邊讀邊記的習慣,注意積累,適時寫好讀書筆記。
(3)引領家長讀書。
學校要求每位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學校還提倡家長撰寫有關親子閱讀體會或家庭教育經驗文章。學校召開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出版《優秀家庭教育經驗文章匯編》。通過引領家長參與親子閱讀,營造孩子成長的理想環境。
4. 展示讀書成果,提升書香校園品位。
學校為學生展示讀書成果提供了平臺。幾年來,先后組織學生參加泉州市中小學生網上讀書夏令營活動之“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讀書征文比賽、“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讀書·快樂·成長”寒假讀書征文比賽等讀書征文比賽、福建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并獲得第十九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優秀獎、福建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優秀組織獎、泉州市中小學“我們的節日·中華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泉州市中小學“我們的節日·中華‘位信通’杯”毛澤東詩詞朗誦比賽一等獎等殊榮。學校收集學生優秀作文,并編印《七彩光》作文集十二冊。每年元旦前夕,學校均舉行“書香伴我成長”誦讀經典展示活動,全校所有學生以班級為單位上臺誦讀經典。學生展示讀書成果,提升了書香校園的品位。
5. 開發校本課程,豐富書香校園內涵。
學校開發校本課程,既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學校編印校本閱讀教材《經典誦讀》,發給學生人手一冊,利用早讀時間引導學生讀經誦典。學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會運用信息技術自編作文集,這已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校本課程之一。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編作文集項目入選國家教育部主辦的首屆全國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成果展。晉光小學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文化在傳承中創新,豐富了書香校園的內涵。
二、建設書香校園的理性思考
1. 建設書香校園的價值取向。
(1)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在建設書香校園實踐中,學校要尊重每一個人,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和特點,循序漸進,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展。
(2)生命關懷的價值取向。學校要確立生命關懷的價值取向,引導教師、學生在活動中以其經歷而形成的自我經驗來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從而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3)文化陶冶的價值取向。建設書香校園,必須追求文化陶冶的價值取向,在文化傳承中建設書香校園,使建設書香校園的過程成為傳承優秀校園文化的過程,成為創建學校文化的過程,成為不斷培育優良校風的過程。
2. 建設書香校園的理論意義。
(1)有利于終身學習,符合終身學習理論的要求。“教育并非終止于兒童期和青年期,它應當伴隨人的一生而持續地進行。”盡管學校教育不是實現終身教育理念的所有途徑,但它在終身教育體系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建設書香校園,引領教師、學生、家長讀書,把讀書作為生存的方式,符合終身學習理論的要求。
(2)有利于落實課標,符合課程改革理論的要求。建設書香校園,讓所有的學生都具有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閱讀的能力,養成閱讀的習慣,有利于落實課程標準,符合課程改革理論的要求。
(3)有利于文化傳承,符合學校教育使命的要求。母語閱讀,特別是閱讀文學名著,是歷史傳統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建構的最有效手段,它能讓讀者了解、傳承祖國優秀歷史文化精髓。建設書香校園,引領教師、學生閱讀,學習與傳承人類經典文化,有利于文化傳承,符合學校教育使命的要求。
3. 建設書香校園的實踐意義。
(1)提高個體精神境界。一個人,其精神發育史本質上就是其閱讀史。在閱讀實踐中,個體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促進個體進行思考,促使個體在反思中啟迪智慧,獲得審美體驗,超越自我。因此,閱讀使人提高精神境界,活出生命意義。對教師而言,閱讀可以增強人文底蘊,豐富教育生活,樹立高尚師德,提高教學水平。對學生而言,閱讀可以激發學習古今中外文化的興趣,培養優良品德,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對家長而言,閱讀可以豐富閑暇生活,更新教育觀念,密切親子關系。
(2)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相對于規模發展來說,內涵發展是一種質量發展。閱讀,促進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11年以來,晉光小學5位教師在全國課堂教學錄像比賽和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中獲獎,21位教師在福建省現場課堂教學、教學錄像等教學比賽中獲獎,20位教師在泉州市課堂教學、教師業務技能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榮獲全國優秀組織獎1項,福建省優秀組織獎3項,泉州市優秀組織獎3項,泉州市一等獎11項的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晉小學生參加第十九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31人獲得獎勵;參加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旅游局、泉州電視臺主辦的2011年“艾艾屋杯”泉州市首屆學生小導游電視大賽,在全市1000多位選手中脫穎而出,13人獲得獎勵,占所有獲獎30名選手的43%,充分體現了晉小選手的綜合實力。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了學校持續發展和內涵發展。2011年以來,學校獲得全國特色學校(書香校園)、全國示范家長學校、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等3項國家級榮譽,獲得福建省第十一屆文明學校、福建省德育先進學校等9項省級榮譽,獲得泉州市書香校園等20項市級榮譽。
(3)凸顯學校辦學特色。閱讀具有思想重構的作用,對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觀念、校風、學風等有著重大的影響。經過多年創建,書香校園已成為晉小的辦學特色之一。晉小在泉州市中小學校長園長國學培訓班上做了題為“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經驗介紹,在福建省推進學生課內外閱讀專題研訓班上做題為“心靈徜徉書海〓書香浸潤夏園”的專題發言。《海峽都市報》《泉州晚報》先后介紹了晉小建設書香校園的做法。名師網蒞臨晉小專訪,拍攝了《探尋晉光小學自編作文集秘密》《福建泉州晉光小學黃加賢校長專訪》等視頻在優酷網、名師網上展播。晉小成為第一所經名師網面向全國推出專輯介紹辦學經驗的小學。
(4)構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是一種最佳的社會形態,成為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而學校作為學習型社會的載體之一,肩負重要的責任。能不能建設好學習型社會,關鍵是能不能全面建設學習型校園。晉小通過創建書香校園活動促使學校逐步成為學習型校園。而書香校園建設具有示范與輻射功能。教師讀書引領學生讀書,學生讀書帶動家長讀書,家長讀書影響周邊的人讀書。當全體教師、學生、家長都崇尚讀書,積極參與讀書,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便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搖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