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首先是要抓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是被動的,毫無創造性的。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教法的多樣化,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以及改變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簡要論述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才能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
關鍵詞:學生;主動學習;體育教學
一、學生體育學習的現狀
體育教學中,常有部分學生上體育課不夠主動,對教師布置的練習內容缺乏積極性,多采用應付的態度。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體育學習缺乏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和創造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教學中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鼓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推動學生的內部動力,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自發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討的教學過程。
二、改善現狀的方法
(一)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教法的多樣化
1.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最簡單最有效的手段是選擇學生接觸少但是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改革強調目標的引領,現在的教學,在能夠達成預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往往選擇的內容較多,面較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接觸較少,或者主觀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例如,根據身體健康領域目標預設在游戲中進行多種跳躍的練習,根據此目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平時接觸的比較少的跳躍內容進行教學的組織(集體開合跳接力游戲、十字跳游戲、障礙跳等等)。
當然,要做到每堂課教學內容的新穎也不太現實,所以較新穎的教學內容在單元或者學期教學計劃中占的比重不會很大,我們一線教師應該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上。
2.教學手段、組織教法的多樣化
在同一個學習內容中,用變幻多樣的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有新鮮感,這樣也就保證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通過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調控,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例如,在教學“水平二障礙跑”時,一般我們都會采取直線過障礙的比賽形式,完成了幾次,學生的狀態不再那么的投入,組織上也開始松散。這時候就要求改變教學的手段和方式,將教學推向又一個高潮,始終抓住學生的心。教師此時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將直線的障礙跑形式改成曲線的形式,圓形、三角形等等。當然,我們還可以改變通過障礙的方式,由單個的形式向合作的形式轉變,比一比在通過的過程中,哪一小組的學生互幫互助了。其實只要教師肯動腦筋,再枯燥的形式我們都可以轉變得豐富多彩,因為學生天生好動,而我們正是他們的設計師,在他們最喜歡的課上始終都是我們陪伴著,還有誰能比我們更了解他們。關鍵是要愿意多想,愿意多嘗試。
3.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新課改強調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不該是居高臨下地教學生,而需要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服務者。新時代的學生,更希望做老師的朋友,希望做老師的助手,所以我們老師應該主動地親近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喜歡自己,從而喜歡上自己的課,這對于激發和延續學生的興趣也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師本身的性格、習慣有著很重要的關系,有時也會伴隨著情緒的影響,我想至少每位老師都能做到這幾點:(1)在安排的學練活動中自己也主動參與,體驗一下童趣的感覺。(2)在一些技巧類內容的講解中,蹲下身、彎下腰,放低自己姿態,從而讓學生感覺老師就像自己的朋友,讓他們忽略師生間的距離。(3)學練時要多給學生語言的肯定和鼓勵,在面對那些后進生時,講話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耐心。
4.改變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學,教師在主動地教,而學生卻都在被動地學。學生早已厭倦了老師講一遍,我就做一遍;老師做一遍,我再做一遍的機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都重點關注過,可是這些都只是基礎,教學方法的合理性、適用性,教學方法的運用是不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怎樣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取得最好的結果確實需要我們思考。
(二)觀察比較法在教學中運用
在一些體操、技巧、武術內容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學生會直觀看并表達出對優美動作學習的愿望。這時候我常用比較法讓學生觀察并啟發學生做出正確優美的動作,選擇動作差異較大的學生示范,或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示范動作,提出問題:(1)觀察兩位同學在完成動作時的肘關節的變化。(學生知道上舉和平舉肘關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看一下教師和同學在滾翻時額頭與膝蓋的距離。(學生明白前后滾翻時團身和不團身對動作完成的影響)(3)比較一下兩位同學做馬步沖拳時的表情和出拳的速度。(學生懂得武術動作要配以神態,出拳的速度快顯得有氣勢)。教學中這樣的比較還有很多,很多時候一味的講學生只是了解了抽象的動作概念,主觀上學生也想做好動作,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通過觀察、對比、提示,學生形成直觀的動作概念并處理了這些信息。
(三)提問設疑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方法的適用、妙用是激發、延續、提升學生運動興趣的關鍵,是需要老師不斷鉆研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要注意形式上的創新,還要注意運用的時機。例如,在教學“對小足球運球”時,常規的教法是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然后在規定的線路內進行鞏固和練習。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會明白正確的動作該怎樣做。可是,他們會疑惑,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且足球教學內容本身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的興趣濃厚,探究嘗試欲望會很強。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練習思考,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找到正確的答案,不僅享受著探究過程的愉悅,也享受了通過自己努力找到結果的成就感。
為了讓學生能積極主動、自發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當我們在把握好課程改革方向的同時,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在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教學中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鼓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推動學生的內部動力,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討的教學過程。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