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廣新課程改革和教學革新的過程中,追求的本質都是讓學生所獲得的進步或發(fā)展。課堂作為教學科研的主陣地,課堂的“有效教學”尤為重要。
關鍵詞:有效教學;表演;興趣
“有效教學”要求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表演,無疑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學習形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中的性質,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分別扮演角色,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通過對各個角色的性格、語言等方面的把握,把這個角色演繹出來,從而達到更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切身感受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演”是一種與教學有密切關系的形式。教學中的“表演”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直觀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其概括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協作能力等。課堂表演兼顧教育目標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恰當地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人物角色,能夠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使課本內容轉換意識形態(tài),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獲得真切的感受。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再現課文的情節(jié)、體驗人物的情感、展示文本人物性格,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道德素質。在小學品德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道德層次的內容,有很強的故事性和表演性,非常適合學生表演。
教學中,學生對“表演”形式普遍感興趣。無論是什么創(chuàng)新,如果學生覺得是枯燥的那么是無法取得成功的,而課堂表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教學中的表演形式有濃厚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總是樂于扮演角色,展示自己,所以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活動。由于學生很少接觸這種全身心全投入式的學習方式,對此就會產生新鮮感,從而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生為了表演好情節(jié),他會依據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積極思考、探究,從而發(fā)現要學習的原理或結論。讓學生演一演、說一說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樣課堂表演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課本的內容,創(chuàng)建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的情感、個性,思想傾向。課堂表演能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提高道德素養(yǎng)。不同的教學內容,其表演目的也應有所區(qū)別,表演之前,備課之時,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對一門課很感興趣的時候,哪怕是一些枯燥的內容,學生也會認為很有意思。表演時間不在長短,因為成功的表演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時間內始終保持對該課的興趣,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小學品德課上的表演,不能圖一時熱鬧,活躍氣氛,也不僅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應該是邊思邊演,幫助學生逐步達到學習目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對文本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讓學生從中有所悟,有所發(fā)現,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自然生成。通過表演,在學生自主探究和感悟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更準確深入,實現了新課標提出的“還原生活,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一目標。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縣松江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