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課比較難上,它既不像新授課讓孩子對未知容易產生神秘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使學生對挑戰成功產生成就感。這就要求我們用巧妙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參與主動構建:
一、主動參與燃激情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趣味的學習內容孩子不感興趣。為了避免這一現象,我們在課的開始設計上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燃起孩子參與的熱情。
如,六年級復習“量的計量”這一章節時,我問學生:喜歡打籃球嗎?男生們笑著咧著嘴大聲說“喜歡”,“那你最敬佩哪位籃球明星?”大多孩子回答“姚明”,我趁勢追問:“想了解姚明的個人資料嗎?在孩子的回應聲中我出示里“姚明的個人資料”讓學生自我閱讀后,我問:“從姚明的個人資料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把這些計量單位分類嗎?你還知道哪些計量單位?請以小組為單位,把學過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出來。”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復習整理中去。
二、自主梳理結網絡
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并建構起知識網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在經歷自主梳理、主動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
記得,在復習“數的認識”一課時,通過課前“復習指南”的預習,與生交流在自主復習中有哪些收獲,遇到了哪些困難?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交流匯集出一些知識點,引導學生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梳理。同時出示整理要求:(1)梳理的要求是全面、簡潔、有條理,整理的方法要得當;(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組員分工明確,求助熱線是老師或課本。在老師信任的目光里,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梳理、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在交流反饋中,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潛力與智慧是無窮的,各小組用各自獨特的方式梳理出“數的認識”的主要內容:有蘋果樹、表格法、網絡圖式、集合圖式,分解圖式……在多種方法的交流與匯報中,自主學習的意識被喚醒。然后,趁機小結整理復習過程中所用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在教學“整理與復習”時,我覺得教師應是風,一縷春風;學生是水,一池春水。風吹水起,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幅壯麗的美景,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梳理。在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收獲的同時,發展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梳理的整理復習課堂。
(作者單位 江西省德興市李宅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