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向深入,通過城鄉智能配網工程的實施,整個壽光電網的供電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是供電可靠性、供電質量、線路故障停運率始終是城鄉電網需要繼續提升的指標和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通過對城鄉智能配網的規劃和設計,對解決這一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城鄉智能配網;規劃和設計
0 引言
隨著國家電網整體供電服務水平的逐步提升,“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力打造“綠色菜鄉·美麗彩虹”的服務品牌,擴大電力市場,滿足客戶用電需求,首先就要保證電網供電可靠率和供電質量,降低線路故障停運率。線路突然故障造成的臨時停電、供電質量不高會對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重要用電企業、科研機構、城鄉交通等造成較大的影響和損失,而實現城鄉智能配網改造,可以提升城鄉公用配電線路N-1通過率,可以提升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降低線路故障停運率,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降低影響,提升供電服務品牌影響力。
1 城鄉智能配網實施原則
1.1 城鄉智能配網的核心就是城鄉供電線路通過實施智能化管理,實現環網供電,具體來說就是將兩條供電線路組成一條手拉手環網,對每條線路進行分段設置控制開關,線路的連接點設置聯絡開關,利用設備的延時進行停電區間的負荷轉換。當供電線路的某一區域發生故障時,配電系統具備自動隔離故障區段、自動恢復非故障區段的供電能力,從而達到縮小停電范圍和減少用戶停電時間、提高對用戶供電可靠性的目的。
1.2 線路選擇和設計首先應具備互帶能力。
1.3 通過實施線路分段原則,縮小個別用戶或線路故障帶來的整體停電,通過合理的線路分段數量和設置合理的分段點,使用戶享有盡可能的供電可靠性;其中干線的分段原則:負荷均等原則、線路長度均等原則、用戶數量均等原則中符合具體應用條件的原則執行。
1.4 選擇設備具備滿足當線路故障時,能自動隔離故障區段、自動恢復非故障區段的供電功能。選擇設備應當滿足配網自動化升級的要求,從而能夠實現配網設備運行工況的遠方監視和監測及與系統配合完成網絡重構和負荷轉帶等功能。
1.5 負荷較重的分支線盡量布置分段分支開關,以保障隔離分置故障,保證主干線暢通。聯絡開關按合理的位置布置。
2 城鄉智能配網的核心技術特點
2.1 就地保護功能
從配網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隨著電網改造逐步實現無油化和絕緣化,一年內線路故障發生的幾率相對較少,由此提出了配電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的配合采用了這樣一種設想:即利用設備的智能化功能,就地保護將故障隔離,利用系統的集中管理功能完成負荷轉移、優化等高級功能,從而大大提高設備利用率,并從技術層面避免了10KV復雜配網絡依賴集中保護而帶來的供電不可靠,順應了當今技術發展采用就地保護的趨勢。在這里提及的城鄉智能配網,即可利用具有智能化故障查尋、就地隔離功能的故障搜查控制器FDR進行就地保護,并隔離故障。其就地保護功能包含了時限順送/逆送功能:時限投入、時限鎖定、瞬時加壓鎖定、兩側電源鎖定。
2.2 對配網能達到多層次的階梯管理
桿上設備全力完成線路正常監控和故障快速處理功能,后臺系統權利完成對配網經濟運行和實現整個配網的計算機管理,使配網達到一個多層次的管理階梯。
2.3 可利用調度監視系統
結合斷路器從重合閘到再次分閘的實際及開關設定的延時時間,計算出對應故障區段,可迅速通知人員檢修,大大縮短了故障恢復時間。
2.4 不依賴于通信來完成事故的處理
將故障的快速實時處理功能下放到現場設備就地處理,避免了配網中因過度依賴通信完成故障處理可能造成的配網供電大面積停電。
2.5 能滿足配網經濟運行
配網絡將會根據應用需要進行網絡重組、負荷轉帶等功能,配電自動化開關將需要頻繁操作倒負荷,從而使整個配網絡合理經濟的運行。
3 城鄉智能配網的工作原理
智能配網設備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電壓-延時方式,對于分段點位置的開關,在正常工作時開關為常閉狀態。當線路因停電或故障失壓時,所有的開關都打開。在第一次重合后,根據控制器設計的延時設置,線路分段一級一級投入,直至投到故障段后線路再次跳閘,故障區段兩側的開關因感受到故障電壓而閉鎖。當所有斷路器再次合閘后,正常區間恢復供電,故障區間通過閉鎖而隔離。
對于聯絡點位置的開關,在正常時感受到兩側有電壓時為常開狀態,當一側電源失壓時,該聯絡開關開始延時進行故障確認,延時時間整定值為故障側線路完成對故障確定并閉鎖的時間。在延時時間完成后,聯絡開關投入,后備電源向故障線路的故障后端正常區間恢復供電。
4 城鄉智能配網的效益分析
電力系統配網絡投資效益是通過提高配網運行的可靠性、經濟性等方面來達到增加電量銷售、減少電量損失、減少設備損壞、減少設備維護費等目標,同時也保證了電力設施的安全運轉,其最終體現在增加企業直接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上。
4.1 社會效益分析
4.1.1 樹立良好的行業風貌,提升社會形象
在社會大力提倡優質服務的今天。行風建設、優質服務關系到電力部門的社會形象。從用戶的最大利益出發,減少停電,提高政府和百姓對電力行業的滿意度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因此,通過智能配網的實施,可以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
4.1.2 促進電力系統技術水平的提高
智能配網使電網進入了配電自動化階段,是電力系統一次設備應用由簡單滿足電網要求的開關功能上升到設備智能化應用的層面。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逐步完成,將最新的計算機、通信、電力、電子技術等應用于電力工程,使電力系統整體技術水平上升一個新臺階。
4.1.3 為電力系統走向市場化提供良好的基礎
智能配網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電力系統的管理水平,通過提供有效的電力供應,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也為電力系統走向市場化打好了經濟基礎。
4.2 經濟效益分析
4.2.1 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節約開支
配網實現監控或監視后,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快速查找故障點,縮短事故處理范圍和時間,從而提高運行、維護、檢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因查找故障點而造成的人、財、物的浪費,從而達到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4.2.2 可以提高配網運行可靠率,經濟效益明顯
配網實現監控或監視后,能及時準確的查找故障點、縮小事故范圍,及時恢復供電,減少用戶停電時間,提高了配網運行的可靠性,同時也增加了供電量。
5 結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規定:電力企業因不能保證供電質量或運行事故給用戶造成損失的,負賠償責任。壽光市區、(下轉第82頁)(上接第74頁)城鄉結合部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重要用電企業、科研機構等會因為突然停電,每小時都會造成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經濟損失,城鄉交通等社會公共設施也會因此停止和癱瘓,這是我們電力行業無法彌補的。在電力生產過程中,隨著用戶對供電各項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要求我們必須提供一個安全、可靠、優質和穩定的電網,只有通過配網的自動化及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加強監視和監控,才能提供具有穩定運行參數的電網,才能滿足廣大用戶的要求,才能以優質的服務面對社會服務大眾。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