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是為解決革命老區陜西定邊、甘肅環縣和寧夏鹽池、同心縣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防治地方病,發展農業灌溉,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而興建的一項揚水工程,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工程分三省區共用工程和各省區專用工程。共用工程于1988年7月正始開工興建,1996年9月竣工通過驗收投入使用。寧夏專用工程于1992年4月開工興建,2000年主體工程基本建成。
寧夏專用工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在自治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多方籌措資金,使得工程建設比較順利,灌區開發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限于自治區的經濟能力,人畜飲水工程一直無資金配套,項目區人飲仍然十分困難,同時,已建的水利骨干工程建設和配套標準低,工程至今未能充分發揮效益。
1 續建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1 續建工程是提高鹽環定揚水工程運行效益的直接需要
現狀鹽環定揚黃工程存在的諸多問題,固然與投資不足、標準低等因素有關系,但是也反映在計劃經濟思想的指導下,原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沒有以人為本,不能體現統籌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觀,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工業化的迫切需要。為了使這項造福老區人民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早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對揚黃工程進行續建是適應新形勢和西部大開發的迫切需要。
1.2 續建工程是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狀項目區用水結構單一,以農業用水為主,且內部用水比例也不合理,用水效益不夠顯著,承受能力薄弱,而承受能力強、用水效益突出的其它行業需水戶的供水問題又沒有解決,用水結構不夠合理,水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制約了工程的良性運營。通過用水規劃的調整,擴大用水范圍,實現用水戶間的協調發展,形成相互依賴、相互支撐、互相促進的用水結構,對提高老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1.3 續建工程是黨中央關心老區人民、執政為民的直接體現
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是為解決革命老區陜西定邊、甘肅環縣和寧夏鹽池、同心縣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防治地方病,發展農業灌溉,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而興建的一項揚水工程,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鹽環定揚黃工程通水后,老區人民求水盼水的愿望終予得到了實現,基本緩解了受益地區5.31萬人、13.03萬頭家畜飲水困難,建設灌區移民新村81個,新建學校5所,移民新村的水、電、路基本修通,改變了灌區開發前“喝氟水、點油燈、騎毛驢”的原始生活狀況,老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上得到了一定改善。
為了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鹽池揚黃灌區的人畜飲水問題,必須實施鹽環定揚黃工程寧夏專用工程續建項目。這是新時期老區人民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迫切需要,是以人為本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也是真正為老區人民謀利益的一件大好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4 續建工程是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需求
鹽池灌區深居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中溫帶干旱區,干旱多風、雨水少、時空分布不均勻、蒸發強烈。境內除揚黃水外沒有外來地表水源,依靠降雨入滲形成的有限地下水總量只有4446萬m3,可開采量僅為1892萬m3,且絕大部分不符合人飲衛生標準。全縣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120.10m3,不足黃河流域人均占有量的1/4、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21,水資源異常貧乏。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03年鹽池縣根據本地的地方特點提出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活縣、畜牧富縣、生態綠縣、城建美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八個發展目標,其中有五個和水有緊密聯系。因當地水資源匱缺,迫切需要本次續建工程的立項實施,將水用到工業、城鎮和規模化養殖業等承受能力強的用水戶,以水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促進水的利用,促進當地小康社會的實現。
2 工程效益
2.1 農村人畜飲水供水效益
2.1.1 農村人畜飲水供水效益
農村人畜飲水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節省遠距離拉水勞力、畜力、機械和相應燃料、材料費用;
2)改善水質,減少疾病節省的醫藥費、保健費用。
如果沒有鹽環定揚黃工程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當地群眾只能利用水窖等集雨工程蓄存一些雨水外,不足部份(干早年份或降雨相對較少年份)多采用到縣城、惠安堡、大水坑、下馬關等城鎮遠距離拉水方式解決吃水問題,同時一些條件較差的群眾仍會飲用當地水質較差的地下水,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地方病,如氟骨病等。根據本次續建工程供水區規劃成果,2020年供水區農村總人口將達到35.09萬人、8.77萬戶,牲畜總量達到89.54萬頭.只,戶均需揚黃水量為279.24m3。如果沒有揚黃水源,農村人畜飲水總量受當地資源條件限制,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只相當規劃水定額的1/4~1/3,本次暫按1/4作為拉水估算量。按每次拉運水2m3、每次拉水勞力2人、每個勞力一次10元計,每方揚黃水可節省拉水勞力費約2.5元;按平均拉一次水耗油10升計,每方揚黃水節省燃料動力費約3.75元;拉水點水源費按8元/m3計,每方揚黃水節省水源費約2元;另外,一部分群眾由于繼續使用當地水質不達標的地下水,或限于經濟和交通條件,仍以當地水作為主要飲用水源,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飲用劣質水造成患病的比例按10%、人均醫藥費按50元/人.年計,每方揚黃水可節省醫藥費約0.21元,因此,每方揚黃水可節省拉水和患病醫藥費為8.46元。
2.1.2 城鎮生活供水效益
按等效替代費用法計算寧夏供水區城鎮生活供水效益。
寧夏供水區:寧夏鹽池縣城目前主要依靠駱駝井水源供水,單方水水價約2.5元,日最大供水能力4000m3,現狀日缺水2000m3左右。如果不利用揚黃水解決供水矛盾,縣自來水公司主要的替代措施主要是對縣城供水系統進行擴建。據分析計算,擴建后縣城供水水價將達到3.5元左右。惠安堡、大水坑鎮目前主要依靠石油管道供水,單方水水價約8~10元。由于石油部門即將搬遷完畢,供水管道也將停止運行,如果繼續給當地城鎮居民供水,必須對供水管道維修,屆時供水水價將達到14元/m3左右。綜合人員分布及供水現狀,鹽池供水區以縣城為水源地的城鎮居民約占70%,以惠安堡、大水坑等處為水源地的約占30%。按此估算的2010年城鎮生活供水效益為6元/m3~8元/m3。
2.1.3 工業供水效益
現狀鹽池縣太陽山工業園區工業萬元產值用水定額為30~150m3。根據國內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預測有關資料分析,2010年工業用水定額取70m3/萬元,2020年工業用水定額取50m3/萬元。
采用分攤系數法計算工業供水效益,即按有該供水項目時工業增產值乘以分攤系數估算供水效益。參考類似工程資料,本項目供水效益分攤系數均按3%計算,按此計算工業單方供水效益2010年、2020年分別為4.3元/m3、6.0元/m3。
本續建工程建成后,將改變共用工程長期小流量運行的“大馬拉小車”現狀,使鹽環定揚黃工程的整體效益得到正常發揮。同時,這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工程項目,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工程達到設計規模后,將解決鹽池縣供水區的飲水困難,改變當地群眾的飲水條件,防治患氟中毒病,群眾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使老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