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競爭加劇,我國物流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傳統的管理方式已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本課題在分析我國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問題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明確物流企業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構建Supply-Hub協同體系來提高企業競爭力,以應對物流企業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關鍵詞】集配;物流協同;第三方物流
經濟全球化、自由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使社會分工趨于明顯,產品供應延伸越來越長,當一個物流訂單發生,經常要經過取貨、倉儲、配貨、運輸、分流、中轉等環節,企業間的競爭已轉為供應鏈的競爭。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仍停留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視合作企業,將導致資源浪費,難以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實際生產過程中,企業間自發Supply-Hub物流協同已取得一定成績,但缺乏系統管理理念,指導理論仍待進行完善。
1 基于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研究現狀
1.1 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處于摸索實踐階段,缺乏相應指導理論
企業物流操作過程中,因為存在“牛鞭效應”,產生信息放大作用,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經營風險擴大。企業在生產實踐中,通過與合作企業協同集、配,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控制風險。但企業Supply-Hub物流協同主要停留在個別企業,社會上尚未推廣,相關理論缺乏,導致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作用還沒得到充分發揮。
1.2 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功能和作用,有待進一步明晰
Supply-Hub在企業物流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集”與“配”兩個功能。其中“集”主要指零配件、半成品、成品等的統一采購、集中庫存、整合運輸、協調信息等。Supply-Hub中的“配”在“集”的基礎上進行,包括按訂單要求揀選、分批、準時配送到各供應鏈環節。實際工作中,企業把Supply-Hub中的“配”和“集”混為一體,區分不清,致使Supply -Hub物流協同管理效率低下。
1.3 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用不明顯,有待挖掘潛力
我國經濟發展,對第三方物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其專業與規模優勢,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與風險,使社會資源得到有效配置。但是由于企業間的商業秘密等客觀因素的存在,目前,我國第三方只承擔簡單的“集”、 “配”工作,還沒真正融入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在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作用不明顯。
1.4 Supply-Hub物流協同模式簡單,有待進一步創新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對基于Supply-Hub物流協同運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從庫存協同、供應商管理的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集成,準時制(Just in time, JIT)等進行協同運作模式進行研究;從Supply-Hub物流協同運作技術進行研究;從生產和配送進行協同運作進行研究;其他運作模式和技術進行協同運作研究。這些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與理論依據,但Supply-Hub物流協同模式簡單,協同效能還沒得到全面的發揮,企業的資源得不到最好的利用,高效能Supply-Hub物流協同模式仍在開發與完善。
2 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要解決的問題
2.1 明確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本質特征
Supply-Hub物流協同運行管理建立在以客戶為中心基礎上,以需求拉動產品供應。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提高非核心資源整合力,通過Supply-Hub物流協同獲得競爭優勢。
2.2 優化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組織模式
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是系統化和精細化管理過程,各協作方共同努力,實現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及時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優化和改進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組織模式,實現信息流、商流、物流、資源流有機結合,從而使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協同效率。
2.3 提煉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原理機制
Supply-Hub物流協同參與方緊密聯系,共享資源,才能實現協同目標。實現協同目標,離不開Supply-Hub物流協同形成機制、Supply-Hub物流協同實現機制、Supply-Hub物流協同約束機制,當三者有機結合,高效運作,才能實現物流協同功能。
2.4 明晰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風險與利益
經濟全球化為企業帶來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新市場環境下,企業想憑個自的資源獲得優勢也不可能。實踐證明Supply-Hub物流協同參與方只有著眼整體,緊密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優勢互補,才能共贏。
2.5 發揮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第三方物流作用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一般企業都自營物流,結果導致物流成本高,企業優勢難以發揮。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已在企業合作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不只是一次性的運輸或配送服務,而是綜合物流服務,保證合作企業物流體系的高效運作和優化。企業專致于自身核業務,充分發揮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第三方物流作用,打造最好的產銷鏈。
3 構建Supply-Hub物流協同體系關鍵環節
企業通過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整合各自資源,能快速響應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構建Supply-Hub物流協同體系要抓住以下幾環節。
3.1 從戰略層面,加強對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
參與Supply-Hub物流協同的企業,從戰略層出發,加強對Supply-Hub物流協同認知,明確Supply-Hub物流協同組建的目的和意義。各成員企業圍繞共同的戰略目標,相互協作,規范企業之間的行為規范,保證Supply-Hub物流協同行之有效。
3.2 從操作角度,實現Supply-Hub物流協同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實現Supply-Hub物流協同關鍵因素之一。各成員企業獨立與融合,分工合作,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的。企業進行信息共享保證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失真,有效控制物流管理過程中的“牛鞭效應”,提高了管理績效。互聯網、EDI等技術的出現,使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大大增強。
3.3 從業務出發,進行Supply-Hub物流協同流程整合
Supply-Hub物流協同流程整合,使協同企業之間業務更緊密鏈接,流程更流暢,實現企業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業務協作,計劃協調,從而使企業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業響應市場的能力,應對競爭。
3.4 從機制著手,推行Supply-Hub物流協同文化融合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過時間積累,都會形成各自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有利于形成一種團結互助氛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Supply-Hub物流協同管理過程中,強化協同文化地位和作用,與協同企業共同部署、共同考核、共同獎懲,建立協同文化。與此同時,注重借鑒協同企業先進文化,加強文化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芳芳,李兆花.供應鏈協同研究方法綜述[J].物流技術,2012(07).
[2]桂華明,馬士華.基于供應驅動的供應鏈協同運作模式[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3]莊亞明,李晏墅,李金生,孫華.供應鏈協同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10(04).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