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降低線損是供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從線損的構成談起,找到電能損耗產生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辦法來降低線損率。進一步提高企業線損率。
【關鍵詞】降低;線損率;措施;效益;產生原因;分析
1 線損的含義及分類
線損是電力網在電能的輸送,分配,管理等環節中所造成的損失。線損電量占供電量的百分比稱為線路損失率,簡稱線損率。線損按種類可以分為理論線損,管理線損,統計線損和定額線損等。理論線損是在電力網輸送和分配電能過程中,由當時電力網的負荷情況和供電設備的參數決定,無法避免,正常合理的電能水泵,它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得出,也稱這為技術線損,又可稱為不可近代損失管理線損就是在電力營銷的運作過程中,各種計量裝置與表計的誤差和人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種損失,又可稱為可控損失。統計線損又稱為實際線損和考核線損,它是根據購,售電電能表的讀數計算出來的差值,即供電電量與售電量兩者的差值,它是上級考核企業線損計劃指標完成情況的唯一依據。統計線損等于理論線損與管理線損之和。定額線損也稱目標線損,它是根據電力網線損歷史水平,當前實際水平,結合下一考核期電網結構,負荷潮流變化等預測以及降損措施安排所測算出的,經上級批準作為對線損管理責任部門考核目標的線損率,它是電力企業為減少損失而努力爭取的目標。
2 線損產生的原因及構成
2.1 線損產生的原因
在電力系統中,電能是通過水泵一次能源由發電機轉化產生,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的,在這個過程中,從發電機到電網中的線路,變壓器,無功設備,調相及調壓設備,絕緣介質,測量,計量設備,保護裝置等輸送和變換元件要水泵電能。此外,還有一些不明損失如竊電,漏電,表計誤差,抄表影響等也將引起線損率的波動,針對以上產生線扣的原因并結合多年來線損管理的經驗,降低線損應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入手,首先要對線損的構成進行仔細的分析,根據線損產生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控制降損措施,有效地降低線損率。
2.2 電能損耗的組成
電能損耗是電能在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各個環節中的損耗,它可分為損失,變動損失,其它損失三部分。
2.2.1 固定損失
一般不隨負荷變動而變化,只要設備帶有電壓,就要消耗電能,就有損失。與通過設備的功率或電流大小無關,因此也是叫空載損失或基本損失。主要包括變壓器,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鐵損及絕緣子的損失,電暈損失,電容器和電纜的介質損失,電能表電壓線圈的損失等。
2.2.2 變動損失
它是隨著負荷的變動而變動的,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也稱可變損失或短路損失。主要包括變壓器,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銅損,輸,配電線路和接戶線的銅損,電能表電流線圈的銅損。
2.2.3 其它損失
是指在電能的輸,變,配,用過程中的一些不明因素和在供用電過程中的偷、漏、丟、送等造成的損失,習慣稱為不明損失或管理損失。
3 引起線損過高的原因分析
3.1 技術原因分析
3.1.1 線路損耗過高
(1)電網規劃不合理,電源點遠離負荷中心,長距離輸電使損耗升高,或因線路布局不合理,近電遠供,迂回供電,供電半徑過長等原因使損耗升高。(2)導線截面過大或過小。線路長期輕載,空載或過負荷運行,不能達到最佳經濟運行狀態引起損耗升高。(3)線路老化,缺陷嚴重,瓷件污穢等原因引起絕緣等級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損耗升高。(4)無功補償不足或過補償,致使無功穿越,影響了供電能力,使線路損耗升高。
3.1.2 變電主設備損耗過高
(1)高耗能主變壓器不能及時更新改造。(2)運行方式不科學,致使主變壓器不能按經濟運行曲線運行,造成主變過負荷運行或輕載運行。(3)無功補償容量不足,無功穿越嚴重,通過線路,變壓器傳輸,造成功率因數低,電壓質量差,有功損耗增加。(4)主設備老化,缺陷不及時消除等原因使介質損耗和瓷瓶,瓷套漏增大,導線接頭設備線夾接觸電阻增大,損耗增加。
3.1.3 配網損耗過高
(1)配電變壓器容量與負荷不匹配,造成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引起損耗增加。(2)配電變壓器安裝位置不在偏離負荷中心。(3)低壓無功補償不合理,高峰欠補,低俗過補。(4)電壓等級設置不合理,高耗能配電變壓器沒有及時更換。(5)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線電流增大,損耗增加,因低壓線路過長,引起未段壓降過高使損耗增加,接戶線過細,過長,破損嚴重使損耗升高。
3.2 管理原因分析
(1)營業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計、錯計現象嚴重。(2)內部生活,生產用電無表計計量。(3)對排灌,供熱等季節性供電配變不能及時停運。(4)計量設備不按周期檢修、校驗、輪換。(5)用戶違章用電、竊電。
3.3 管理措施
3.3.1 健全線損管理體系
線損工作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工作,強化線損管理首先要從強化領導體系入手,并定期召開線損分析例會,重點問題重點分析,專項議題隨時討論,使信息反饋及時,準確,分析研究渠道通暢。
3.3.2 加強線損理論計算和分析
通過線損理論計算和實際分析線損率的波動情況,及時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電網結構而已的薄弱環節和不合理之處,制定具體措施。
4 降低線損率的措施
4.1 技術措施
4.1.1 發送網絡中功率分布
可以采取改變系統運行方式,調整運行參數和負荷率等措施使網絡的功率分布接近經濟分布。加強無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則安排補償,減少無功遠距離輸送。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裝置,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
4.1.2 合理安排運行方式
1)變電站的經濟運行主要是確定最佳的變壓器運行組合方式和最佳負荷率。對于環網的合理運行方式的,到底是合網運行還是開網運行,以及在哪一點開環是與電網的安全,可靠和經濟性有關的問題,開環運行應根據網損計算并考慮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則,選擇最佳解列點。
2)電網的運行。電壓對電網中的元器件的空載損耗均有影響,一般在35kV及以上供電網絡中,提高運行電壓1%,可降低損耗1.2%左右,要搞好全網的無功平衡工作,包括用戶功率因數,在無功平衡的前提下調整變壓器的分接頭也是重要手段。
3)調整負荷曲線,平衡三項負荷。負荷峰谷差大,在供電量相同的情況下損耗大,變壓器三相負荷不平衡時,特別是低壓網絡,既影響變壓器的安全運行又增加了線損,對于峰谷差較大的負荷,應采取雙回路供電方式,而對三相不平衡的負荷,調整負荷是主要技術手段,應根據各用戶的用電規律,合理而有計劃地安排用電負荷和用電時間,提高電網負荷率。
4.1.3 據統計,電網中變壓器的損耗占全系統線損總量的30%-60%,根據負荷的變化適當調整投入運行的變壓器臺數,可以減少功率損耗,當負荷小于臨界負荷時,減少一臺變壓器老實巴交行較為經濟,反之當負荷大于臨界負荷時,并聯運行較為經濟。
5 結束語
降低線損是供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線損管理工作者要將加強管理和技術降損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在加強線損管理的同時還要根據本地用電網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瑛.試論供電營銷工作中如何持續降低線損率[J].中國電子商務,2012(03).
[2]唐英春.淺變降低線損的方法和措施[J].活力,2007(06).
[3]趙全樂.線損管理知識1000問[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10.
[4]丁毓山,翟世隆.電網線損實用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5.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