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產物。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具有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共性,但必須突出高職院?!奥殹钡奶攸c。按照“立足現實、系統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定期更新、體現特色”的原則來進行,才能真正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高校發展中常談常新的話題,也是關系到人才培養,民族文化振興的大問題。高職院校作為伴隨改革開放進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高等教育新生資源,也肩負著建設先進文化的歷史使命。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鞏固我黨執政基礎都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校園文化從狹義來說是指在高等學校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反映著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趨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固體意識和精神力量、即疑聚力和向心力。廣義來講,校園文化不僅僅是藝術教育和學生課余文化活動,它是指除了第一課堂以外的和師生有關的其他一切教育活動。它以生活在校園內的大學生、教師為主要群體,它是在物質財富、精神氛圍以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獨特特點的文化類型,主要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基本形態之內。其中校園物質文化是高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種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項規章制度總和(包括辦學過程中與學校有相互關系的外界建立的有關機制、學校內部各種規章制度),是保證學校與外界、學校內部各項活動正常進行的機制。精神文化是學校全體人員長期或短期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的總和(如價值觀、行為模式、學校傳統、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具有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共性,但必須強調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高層次,它的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它的立足點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企業、社會區域為依托。因此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理想追求,應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融進更多的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人文素質。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應該是: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技能培養四個方面著手,以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嫻熟的技能操作,形成催人奮進的學以致用的學校精神和科學、民主、實用的價值理念,導向正確的輿論環境,使學校文化形態、師生心態、技能狀態內外和諧,辦學實力、學?;盍?、動手能力、文明魅力剛柔相濟,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創建品牌學校。
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搞好學習,促進學習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目的。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之一——學生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特別是對口高職的學生沒有經過高中階段的刻苦學習鍛煉,與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學習上的差距也在入學后表現出來。
2.2 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單一,質量有待提高校園文化的特色,應該是既有利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深化,又有利于綜合素質與技能的發展。但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較強的高雅文化活動少,低層次、一般化的活動較多。
2.3 教職工文化主導作用尚需加強教師作為校園文化的另一主體,對學校優良校風、學風的形成起著導向性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最大“, 人的社會環境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是他們知識的寶庫,教師是他們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等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影響終生。
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內容主要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基本形態之內的建設。其中校園物質文化是高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例如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種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
精神文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為重要,這是由于我們所處的環境背景所決定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創辦平民教育,到鄉村辦教育。他脫下西裝革履,到鄉村創辦學堂,他認為我國教育的不成功是源于教育與鄉村的脫離,理論與實踐的脫離。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對此深有體會,因此將農業高職教育賦與時代內涵,凝煉了我們的理念:從鄉村走向世界。延伸開來,放眼全球,胸懷全國,以人為本,立足高職,扎根農村,校企結合,面向市場,服務經濟。這一理念體現了我們的價值取向、辦學思想、發展目標,也蘊含了我們甘于奉獻,進取精神,世界眼光和博大的胸懷。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人們到英國牛津、劍橋參觀的最大收獲之一就是他的文化,其中物質文化反映出的典型特征是:校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樓一室都好像在對你說話,都在向你眨眼睛,在對你歌唱,每個小事都是一首歷史故事。我國有百年歷史的大學也都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4 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4.1 加強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
當前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還停留在技術層面,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還沒有足夠重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高校領導者具有文化的自覺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本質、規律和高校文化職責有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認識。
4.2 按照“職”的要求加強物質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因襲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也不能一味拷貝和復制普通高校的校園環境模式,而必須在物質層次上處處突出“職”的特點。高職院校不一定有雄偉氣派的教學樓,但須有科學先進的實驗、實訓樓;不一定有一流的專業,但須有一流的專業實驗室。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體現在理論水平上,而是體觀在實踐水平和動手能力上,因此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4.3 按照高職教育特點和規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創新
高職教育要辦出特色,才能占領市場,要確保競爭力就必須進行的制度創新。學生管理,要建立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體系,讓學生認清學習與就業的關系,及早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
4.4 按照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理想追求打造學校精神
高職院校大都是從原有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的,其辦學層次的提升和培養目標的提高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跳出原有的模式,及時地進行角色調整和提升,主動剔除原不適應高校辦學要求的精神胎記。良好的學校精神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精髓。高職院校要打造出體現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學校精神,就要加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培養,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的養成,促進精益求精、嚴密細致、科學求真的態度的形成等,從而體現一個高職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精神追求。
總之,高職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在我國很多學院都是處于起步階段,必須按照“黨委重視、立足現實、體現特色系統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定期更新”的原則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的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吳海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