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工會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推動學校民主建設、服務群眾、維護權益、教育引導方面用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工會必須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履行基本職能,團結廣大教職工,努力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和建設和諧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高校工會;工作;貢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院校既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又有各種競爭和挑戰。作為聯系黨與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高校工會,在高校發展,推動教育改革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工會必須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充分明確自身的地位,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凝聚各方面力量,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和建設和諧校園做出積極應有的貢獻。[1]
1 明確自身地位,圍繞學校中心開展工作
高校工會要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來開展工作,服從于服務于學校的中心工作。要圍繞學校改革和創新的重點工作,找準位置,發揮職能,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工會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圍繞中心工作抓工會建設,抓好工會建設促進中心工作的完成。工會工作在學校雖然不占主導地位,應當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工作獨有的特色,配合、協助黨政推進中心工作的開展。要在完成中心工作中發揮工會作用,體現工會的作為,讓人們切實感到工會組織是順利完成中心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工會只有不斷提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努力,踏實工作,才能在有所作為,才體現公信力、感召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的獨特作用,要通過開展有特色的有效的工會工作,助推學校中心工作順利進行,保證學校改革和創新目標的實現。
2 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工會自身建設的水平
首先,要進一步把工會組織建設成“學習型”組織。工會干部的素質、工作能力如何,將直接決定工會工作的水平和工會作用的發揮。高校工會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高校工會干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切實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增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以適應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工會干部要從事務型轉變和提升為“理論指導實踐型”,這樣開創工會工作的新局面才有基礎。其次,工會干部要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負廣大教職工的信任和期望,促進學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再次,要創造性開展工會工作。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高校工會工作要適應現代大學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就要不斷推進工會工作的理念、內容和方式方法的創新。要轉變工會工作的理念,努力建設服務型、維護型和學習型工會;要拓展工會工作的內容,主動適應學校和諧發展的需要,強化工會的維權職能;要不斷改進工會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強調查研究,結合工作實際,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工作方法以及現代科學的手段,不斷增強工會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3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認真履行基本職能
3.1 完善教代會制度,推進校園民主政治
民主管理是學校管理實踐的文化折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補充。和諧校園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的校園。教代會制度是學校教職工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學校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基本制度和組織形式。學校工會作為教代會的組織和工作機構,要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加強教代會建設,完善學校教代表會制度,發揮教代會的重大作用,落實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各項職能,組織教職工通過教代會這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積極參與學校在建設與發展中重大事項的決策,并通過教職工民主權利的履行不斷提高教職工的民主管理水平, 拓展高校的政治民主空間,促進高校民主建設與和諧發展。
學校工會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協調好改革中各種利益關系,把政策交給教職工,把學校重大決策交給教代會,廣泛了解民情,集中民意,讓學校的各項措施和各項重大決策都能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使學校的一切工作處于教職工的監督之中。
校務公開是進行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開展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方式。學校工會要堅持以教代會作為基本載體,積極主動配合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推進并規范校務公開。高校工會要通過校務公開完善高校權力運行中的監督制約機制,推進學校依法治校,促進黨風廉政建設。[2]
3.2 認真履行工會職責,切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
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不僅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工會要履行好基本職責,做教職工的貼心人,積極參與維權。圍繞教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落實維權,把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貫穿到工會工作各個方面,貫穿到推動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
工會要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重視與學校、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關注教職工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反映教職工的利益訴求,充分反映教職工的共同心愿。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理順各種關系,化解各種利益矛盾。為教職工代好言、參好政。切實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工會要積極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主動關心教職工生活,高校工會要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要從實際出發,把幫扶工作作為工會維護教職工利益的具體體現,把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作為維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教職工的貼心人,讓教職工感到工會是有家的溫暖。要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和融洽的人際環境,把教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學校的發展做貢獻上來。
3.3 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增強集體凝聚力
良好的校園文化不但體現著優良的校風,也是塑造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條件。教工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的組成部分。工會要充分發揮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在校黨政的支持下,組織開展各種寓教于樂、健康有益、喜聞樂見、形式新穎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用多彩的文化活動闡釋和彰顯一所學校的精神品質與文化內涵。努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文化活動中體現人文關懷和品行修養。學校工會要積極搭建平臺,通過多種載體豐富校園文化的形式渠道,通過活動調節教職工的生活,使教職工健康快樂的工作生活;通過文化活動調動教職工的潛能,展示自己的才華,激發工作熱情,增強集體的凝聚力。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使教職工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4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保證。教育引導是工會必須履行的職責和義務之一。在新時期,高校工會要研究和探索履行教育職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既要發揮工會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優勢,又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高校工會要抓住工作的重點,積極地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分析教師的思想狀況,要善于掌握思想熱點問題,積極地在教師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激發廣大教職工積極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改革,為學校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3]
高校工會要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以樹名師、勞模為主要內容的評優活動,大力提高教職工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積極向上的氛圍。發揮名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用他們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人、教育人,不斷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工會要發揮工會的自身特點和優勢,協助高校黨委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積極開展有益于校園精神文明和校園優秀文化建設的各類活動,全面提高教職工精神面貌,為培養一支為人師表、品格高尚的教師隊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做貢獻。[4]
【參考文獻】
[1]張孝偉.淺談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工會工作[J].大舞臺,2011(8):256-257.
[2]王梅,浦永杰,徐俊達.淺析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2):228.
[3]曲倩劼.新時期高校工會服務職能的定位及建設[J].科教文匯,2012(7)(上旬刊):184-185.
[4]陳曉琳.加強高校工會建設幾點思考[J].民營科技,2012(10):150,159.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