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的形勢,高校輔導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創學生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和新途徑,以適應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新時期;輔導員工作;新途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這給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的形勢,高校輔導員要想做好學生工作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創學生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和新途徑。
1 新時期輔導員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所引發的腐敗現象、社會收入差距擴大、知識貶值、就業困難等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許多困惑。而西方腐朽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也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知識和人才的渴求,反映到校園是學習熱情的高漲,而市場經濟的浮躁和對金錢的追求,逐漸引起大學生厭學風氣盛行。
1.2 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的變化
當前在校學生大多是90后,是在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和家長的百般寵愛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大多都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普遍存在著思想與行動嚴重脫節,有著強烈的“成人感”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爭強好勝的表現欲卻常常顯得急功近;渴望獲得成功卻缺乏應付挫折的心理準備;希望他人善待自己卻缺乏協作與奉獻精神;樂于享受生活卻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此外,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強調主體性和獨立性,競爭意識和自強意識普遍增強;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比較強,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自我價值和利益的實現,對學校的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民主意識日益增強,追求公平合理。
1.3 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斗爭對輔導員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歷來是各種意識形態的混居地,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著各種挑戰,一旦控制和處理不好就會直接削弱構建和諧社會的力度。大學時期是青年大學生確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高校的主流政治觀念、價值觀念能否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外化為學生的行為,將影響國家的興旺發達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1.4 新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
當今,以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傳媒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新事物的認識,同時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迅速興起的微信、微博等傳播交流方式,引起當代大學生思想信息接受方式和內涵的深刻變化。網絡即時、開放的特點既為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傳播先進文化拓展了新載體,也容易使網絡流言的傳播迅速擴散,將許多偶發的細小矛盾匯聚引發為群體事件,將局部問題擴大為全局問題,將一般性問題演變成政治性問題。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有效應對網絡信息消極影響,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是輔導員工作面臨的現實考驗和緊迫任務。
2 新時期輔導員的工作對策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處于學生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以跟上形勢,開拓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取得新實效。
2.1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落實“以人為本”的精神,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為了使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輔導員應該變教授式學習為學生主動學習、討論性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服務于學生的思想。一要,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創新。要主動吸收社會各學科的理論成果,突出形勢與政策,切實加強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二要,重視高校網絡文化內容的創新。改變網絡內容來源比較單一、靜態成分偏多的現狀,積極推出與大學生心理需求、生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相適應的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內容,用正確、健康、科學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三是,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針對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學業、就業、經濟等壓力普遍加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增多的狀況,必然重視并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2 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在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中,既要堅持面對面談心的直接交流方式,也應增加間接的交流平臺,如輔導員博客。它是用戶以日志形式發布的網頁,是個人在網上展示自己、與別人溝通交流的綜合工具。輔導員可以通過豐富自己的博客板,如輔導員風采、班級管理、最新動態、資源共享、輔導員信箱等來增加與學生的交流,縮短師生之間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同時增加輔導員的感染力和提升輔導員的素質。學生學習期間往往存在盲目性,不會規劃幾年大學生活、不懂如何學好專業課知識、不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等問題,因此建立畢業生與在校大學生的交流平臺就顯得尤其重要了。他們之間有著更多的共同性,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成熟度;建立微信群,微信具有及時高效同時又有隱蔽的特點,在隱蔽的狀態下老師有利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一步做好學生的工作。
2.3 提升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科學化水平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網絡信息化時代,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切實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實時掌握輿情發展動態,網絡輿情在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耳目、喉舌、橋梁、參考”,要及時獲知學生訴求及動向,要宣傳主流政策和主張,搭建與學生聯系對話的有效平臺,要不斷提高準確把握和分析輿情的意識和能力。這是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其訴求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用網能力,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網上的“威信”,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網上“感情基礎”,形成了良好網上“人緣關系”,在特殊時期、關鍵時刻,才能夠發揮作用。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媒介道德教育,增強正確理解、合理運用大眾傳播媒體等信息網絡的能力要把網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融入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增加文明上網教育內容,宣傳網絡安全知識,制定學生網上行為規范,逐步引導大學生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
2.4 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
輔導員隊伍是加強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關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輔導員只有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和必要的工作技能,才能勝任輔導員工作。因此要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全方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如政治把我能力、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咨詢與輔導能力、日常事務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政治過硬、思想解放、道德水準高、心理素質好,更重要的是要有獻身事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選拔和培養機制,優化知識結構,增強理論濃度,更新知識、更新觀念,并要能熟練運用高科技工具,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只有輔導員自身能力、素質提高了才能夠更好的充當學生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徐超.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探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2]高俐弘.論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創新[N].山西經濟日報.
[3]中共中央文件【中發2004】1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