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對2000年“五普”以來,宿州市人口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對近期人口發展存在的保持低增長壓力、受教育程度不高、老齡化、年齡結構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口發展;現狀;問題;建議;宿州市
中圖分類號 C92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08-02
宿州市積極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人口數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質普遍提高,人口再生產逐漸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現代生育模式轉變,人口呈均衡健康發展趨勢。但人口結構、老齡化等問題,值得關注。
1 人口發展現狀
1.1 生育水平下降,人口低增長 育齡婦女生育水平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婦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8以下,低于更替率2.1;由于婦女生育率下降,從而引起人口低增長。按戶籍人口計算,2000-2010年10a間,人口年均增長10.63‰,比1990-2000年,年均增長下降4.11個千分點。
1.2 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 2005-201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6‰,2012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13.65‰,死亡率7.40‰,自然增長率為6.26‰,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但由于慣性作用,仍在高位徘徊。主要因素:一方面由于上一輪人口高峰的人口進入婚育期,導致出生率升高;另一方面人口壽命增長,死亡人口減少。
1.3 文盲人口大幅下降 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高,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10年,全市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為46.23萬人,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64%,同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0.66萬人。文盲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從2000年的14.38%下降到2012年的8.72%。
1.4 各年齡段人口,呈中間大、兩邊小的“橄欖型”分布 宿州人口再生產已基本進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階段。據2012年全省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少兒人口占比下降,0~14歲人口占比為21.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7.09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64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占比68.28%,比2000年上升4.65個百分點; 65歲及以上占比10.52%,同2000年相比,比重上升4.3個百分點。
1.5 正值“人口紅利”黃金期 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逐漸提高,社會撫養比呈下降趨勢。當前全市人口負擔系數為46.95%,小于人口紅利期3.05個百分點(人口負擔系數小于或等于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也可稱為人口紅利期)。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68.05%,比2005年提高2.19個百分點,社會撫養比下降4.89個百分點。
2 人口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保持人口低增長壓力較大 由于人口基數大,農村人口多,增長壓力將長期存在。農村是計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人多地少,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農業生產率不高,舊的生育觀念沒有根本轉變,婚育婦女政策內生育后,少部分一孩家庭再生育愿望較為強烈。
2.2 人口素質教育不高 近年來雖然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人口受教育年限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難以適應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全市總人口文盲率8.72%,大于全省1.92個百分點;人均受教育年限8.03a,比全省少0.39a;每10萬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3 327人,高于亳州(2 991人),低于阜陽(3 873人)。
2.3 城鎮化率較低 2012年全市城鎮化率為34.8%,與全省其他市相比,僅高于亳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近年雖然我市城鎮化取得較快發展,但人多地少、工業基礎薄弱等基本市情沒有根本改變;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空間分布不協調將影響城鎮化進一步發展。
2.4 人口結構性矛盾顯現 性別結構主要表現在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居高不下,2012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性別比120;三年齡段人口指數為0~14歲為20.5%;15~64歲為68.05%;65歲及以上的為11.44%。少兒人口比重比2005年減少3.71個百分點;年齡結構主要表現在少兒人口比重減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撫養系數逐漸增大,社會負擔加重,人口結構性矛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顯現。
2.5 老齡化速度加快 隨著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人均期望壽命逐年延長,人口老齡化進程日益加快。2012年全市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1.44%,超過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7%)4.44個百分點,比2005年增長1.51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16.82%,比2005年提(下轉12頁)(上接8頁)高1.74個百分點。
3 加快人口健康發展的建議
3.1 保持低生育水平 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已經進入了婚育期,受人口慣性的影響,控制人口增長壓力較大。一要繼續貫徹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二要加強對計劃生育薄弱環節的管理,特別是農村人口、流動人口;三要創新和完善利益導向機制,積極引導群眾少生、優生、優育,把各項獎勵扶助政策落實到位。
3.2 提高人口綜合素質 人口素質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既要加強義務教育,又要繼續加強高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化人力資源優勢為人才資源優勢;另一方面還要大力開展婚前醫學檢查,控制人口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質。
3.3 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 老齡人口將繼續增加,要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大力發展經濟,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做到未雨綢繆。同時,政府應制定有關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各種養老事業的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實保證老年人口的“老有所養”。
4 結語
總之,我市應從戰略上重視人口問題,遵循人口發展規律,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優勢,加快經濟發展,通過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和調整人口結構,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