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土資源作為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正面臨各種問題和困難,并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主要瓶頸。該文提出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土地管理體系,嚴守耕地紅線;建立土地市場運營,加強土地管理力度;推行國土資源信息公開化,優化管理模式等措施,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土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強管理
中圖分類號 F30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09-02
土地是城市空間與功能的載體,而土地的使用直接關系著城市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以及發展方向。國土資源作為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正面臨各種問題和困難,并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因此應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從整體規劃入手,合理分配各項建設用地;加強團隊和管理體系建設,解決問題與困難;通過土地市場運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行國土資源信息化,促進可持續發展。
1 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城鄉的發展與國土資源的管理是相輔相成的,應合理統籌協調二者的關系。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保障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矛盾。在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中應破解制約城鄉發展的瓶頸,結合產業結構調整與投資主體以及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對土地整理開發潛力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戰略,確保土地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有效發揮。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經濟發展態勢、房地產市場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擬定供地計劃,通過供地引導需求,實現土地結構優化和使用量的控制,并進行全盤考慮,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明確國土資源發展的目標與任務;在總體規劃中,還應落實年耕地保有數量、基本農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解決用地挖潛、城鄉一體化用地格局和生態安全用地構架等,實現統一領導、統籌規劃以及用地的多元化。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加大土地盤活力度,依法處理閑置土地,提高用地效益。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和綜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積,實現占補平衡,統籌安排項目用地,確保經濟用地,保障建設用地的需求,推動項目建設,以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在土地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城市經營和城市特色,城市建設的長足進步與城市特色的突出,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不僅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運轉效率、優化城市布局、合理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而且還要促進城鄉現代化水平,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凝聚力。此外,在整體規劃設計完畢之后,還應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避免隨意更改設計規劃,促進可持續發展。
2 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土地管理體系,嚴守耕地紅線
由于國土資源管理涉及很多政策法規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因此,各級政府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責任主體,各相關部門應密切配合,加強隊伍建設,聘用技術專業人才,強化人員培訓,培養一支業務精通的隊伍。還要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各部門行為,從經費投入、管理方式、保護制度、技術手段等方面建立一套長效管理與發展機制。應針對城市土地經營中遇到的城中村改造、國有企事業單位土地收購補償、閑置土地等問題出臺相關的政策,深入研究制定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監督、協調城市土地經營工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減少土地經營成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還應確保依法依規進行用地管理,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推進政府相關政策的配套改革,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政策及法律法規保障。同時,應對新增建設占用耕地的比例進行嚴格控制,凡不符合審批程序和規定條件的,一律不予申報審批。還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保護耕地的氛圍和輿論導向。此外,耕地保護紅線的劃定是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為了嚴格守護耕地紅線,應在各相關部門實行問責制度,將各級政府作為管轄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將任務全部分解到各村鎮,全面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確定耕地保有數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并與相關責任單位簽定“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做到“守土有責”。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切實加大耕地補充力度,確保耕地占補平衡,以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
3 建立土地市場運營機制,加大土地管理力度
應建立土地市場運營機制,利用市場機制對城市土地、基礎設施等資本實行重組、營運,從而創造穩定、公平和安全的土地市場環境,營造良好的城市投資環境,促進城市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通過組織土地使用權公開掛牌、拍賣交易大會,建立土地市場和信息公示、查詢制度,加強低價管理與土地使用權轉讓管理,提高信息對等機率,增加交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規范土地市場秩序及審批行為,盤活存量土地,依法用市場機制供應土地,實行經營性用地。力求通過土地經營實現土地資產效益最大化和整個城市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應建立土地儲備制度,要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包括需要調整使用的存量土地、新增建設用地、開發區土地、遠城區土地,按照規劃、儲備、開發、統一出讓的思路,通過拆遷、收購、征用、轉用等方式把原來分散的零星土地集中起來,從而實現對土地的集中統一管理和壟斷經營。相關部門還應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規范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和服務。通過國土資源管理抓好礦產資源的整治,督促采礦企業加大整改力度,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完善安全生產、環保、林業等相關手續,引導企業合法經營、規范生產,促進礦產資源開采走上規范化軌道。落實恢復治理,完善和落實礦山自然生態治理恢復保證金和土地墾復資金制度,對關閉停采的礦山地質環境,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恢復治理。嚴令禁止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滲入到非法采礦中來,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采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行為。同時還要加大違法用地的整改力度,重點排查,并加大宣傳力度及執法力度,加強地質災害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地質災害現象多發、高發地區,相關部門應提高警惕,加大對地質災害的整治。根據國土資源部有關工作部署,組織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違法用地進行立案查處。
4 推行國土資源信息公開化,優化管理模式
國土資源信息化既是政務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轉變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徑。國土資源信息公開化不僅可以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效率,實現科學決策、依法行政,而且還能通過流程管理,優化管理模式,增加管控與監督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為真正實現信息的公開化,應在國土資源信息網站上建立信息查詢系統,建立數據更新體系、提供快速的網上報件渠道以及相關的政策制度。通過統一標準來加強數據的整合、分析和提煉,不斷增加信息數量、提高信息質量,支撐監測監管、決策服務和社會服務等各類數據的集中匯總,搭建政府與人民關于國土資源管理的溝通平臺,實現政務公開,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并且通過信息網絡化來反饋和聽取群眾的心聲,采納合理建議,接受群眾監督。
參考文獻
[1]田鳳山.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6-11.
[2]于詠.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J].才智,2012(10):356.
[3]唐建章.加強國土資源管理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J].浙江國土資源,2007(3):21-24.
[4]韓華.加強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提高土地可持續發展利用[J].科技傳播,2011(10):119-130.
[5]王瑞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強化宏觀經濟調控職能[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5):2.
[6]文斌.對完善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南方國土資源,2011(6):44-46.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