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滲水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明顯提高綠豆單產。從選地、整地、選種、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綠豆滲水地膜覆蓋的栽培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37-02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由于其顯著的增產作用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已成為我國西部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濕潤地區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滲水地膜具有微通透結構,能滲水、通氣,還可以調節溫度,為農作物的根系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研究表明地膜覆蓋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干物質積累和產量。通過2013年在晉北實施的綠豆滲水地膜覆蓋抗旱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滲水地膜覆蓋在提高地溫、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綠豆產量上有極其顯著的效果。為此,形成了一套抗旱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模式,以優良品種為基礎,以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增強田間科學管理為保證,即“一優三增”的豐產栽培技術。
1 選地與整地
1.1 選地 綠豆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應避免選用過堿性(pH值≥8)土壤和低洼易澇的地塊,還要避免迎茬或重茬。應與谷子、糜子、黍子、蕎麥等作物輪作[1]。
1.2 整地 要精細整地,保住墑情。有條件的要做到秋季細致翻耕,深度為20~25cm。春季及時耙、耱平。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當土壤凍融交替之際及時進行整地,以防整地過晚,遇到春旱造成土壤失墑。未能秋翻的地塊,要滅凍茬、耙、壓,視墑情適時鎮壓。結合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增加有機肥和磷肥的施用量。
2 選用良種,精選種子
2.1 選用良種 覆膜綠豆不要選擇生育期太短的品種,最好選擇生育期在90~100d的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品種,既能發揮品種增產潛力,又能提早成熟,搶占市場。
2.2 精選種子 在播種前的7d內,去掉小粒、病蟲粒、破損粒、雜粒等,選晴好天氣,將種子鋪成5~6cm厚,曬2~3d,收好貯藏。然后在播種的前1d用種子量0.3%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陰干待用,防苗期根腐病[2]。
3 適時播種
綠豆生育期較短,播種適期較長。應根據品種和地力條件選擇適宜的播期。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和肥力較差的地塊,應適當晚播;生育期稍長和肥力條件較好的地塊,應適當早播。晉北地區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適時搶墑播種。
綠豆可采用機械化播種,播深3~4cm,行距30~35cm,每幅膜上種2行,目前的覆膜機可以覆膜、播種同時完成。穴距20cm~25cm;每穴最好調到3~4粒種子,播種量為1.5kg/667m2左右,確保一播全苗。注意每隔1.5~2m在膜上壓一鍬土,防風揭膜。
4 加強田間管理
4.1 苗情控制 覆膜播種后遇雨,播孔易板結,影響出苗。因此,出苗時要注意放苗[3],當小苗長到3~4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2株;要間小留大、間雜留純、間弱留壯,確保苗全苗壯,留苗宜在12 000~15 000株/667m2,注意間苗的同時清除壟旁的雜草。第一片復葉展開后,進行第一次行間深中耕,3葉期進行第二次深中耕,封壟前進行淺中耕。中耕鋤草要在晴天上午無露水時進行,雨后應及時中耕。
4.2 肥水管理 (1)施基肥。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 000~
3 000kg/667m2。(2)施種肥。667m2施磷酸二銨4~5kg,尿素2~3kg,硫酸鉀3~4kg或專用肥10kg。(3)根外施肥。在綠豆的生育中后期,適時補充葉面多元微肥,延長葉片功能期,能明顯增產。從綠豆剛開花結莢時噴0.2%的磷酸二氫鉀,每隔7~10d噴1次,共噴2~3次。結合防病蟲進行,可加入一些保護性殺菌劑,如多菌靈、代森錳鋅等[3]。(4)及時灌溉。綠豆雖然抗旱性較強,但在開花結莢期需水較多,若遇到干旱,即土壤田間持水量在50%以下時,要及時灌水,以防落花、落莢,降低產量。
5 合理密植
在綠豆的產量構成因素中,莢數的效應值最大,而綠豆成莢率又與種植密度緊密相關。密度過大,成莢率降低;密度過小,個體的成莢率雖高,但群體的成莢率降低。所以,應根據品種和水肥條件,進行合理密植[4]。
6 病蟲害防治
細菌性葉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初期小水浸斑,后期成壞死斑,穿孔脫落,植株早衰。開花結莢期、高溫高濕發病重,借風雨傳播。現蕾期開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萊特1 000倍液加植物生長調節劑。7~10d 1次,連噴2~3次,控制病害流行[5]。
發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莖葉噴霧,可有效防治真菌性病害。
7月下、中旬開花期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 500~3 000倍液莖葉噴霧。7月下旬、8月上旬結莢期防治豆象,667m2用50%辛硫磷2 000倍液15~30kg噴霧。
7 及時收獲
綠豆的豆莢成熟不一致,且豆莢容易炸裂、掉粒。所以,為防止因落粒損失而造成的減產,應該在80%以上的莢成熟時,趁早晨露水未干前,及時收獲。小面積栽培時,可采用分期摘莢的方式收獲。收獲后的綠豆豆莢應及時脫粒、曬干,并用藥劑處理后入庫保存。
參考文獻
[1]趙立軍.綠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現代農業,2008(1):21-22.
[2]劉麗麗,桑立君,耿巍,等.綠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9):146-147.
[3]李俊,孫淑珍.旱地地膜綠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1999(1):7-8.
[4]曹榮保,旱地綠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1999(5):41-42.
[5]侯慧穎,張玉訓,陳麗.綠豆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措施[J].種業導刊,2009(9):34.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