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安市裕安區新安鎮農業管理服務站,安徽六安 237151;2 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安徽六安 237006)
摘 要:通過對3個不同播期、3種播量的2因素3水平9處理的隨機區組設計,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對皖油29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播期、播期和播量互作顯著地影響油菜產量,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皖油29在直播條件下適當早播有利于奪得高產。皖油29在9月25日播種、播種量3.0kg/hm2處理時產量最高。
關鍵詞:皖油29;播期;密度;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1-40-02
影響油菜產量的因素有品種的組合類型、群體純度及對不同生態條件的適應性等[1],可以通過試驗示范因地制宜確定調控播期、密度等。適期早播有利于延長冬前營養生長期,為高產奠定豐厚的物質基礎[1];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因品種和種植方式不同存在差異,但密度過小或過大對產量均有影響[3-8]。皖油29是六安市農科所選育的油菜新品種,在六安地區有較大種植面積。為確定組合的最優栽培模式和增產關鍵技術,筆者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對皖油29產量的影響,以期確定適宜播期、播種密度,為提高油菜產量尋求科學種植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于2011年秋在六安市農科所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前茬為大麻,土壤為砂壤,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供試油菜品種為皖油29。
1.2 試驗設計 皖油29為試驗品種,采用直播播期(T)和播量(Q)的2因素各3水平9處理的隨機區組設計,播期分別為9月25日(T1)、10月5日(T2)、10月15日(T3);播量(Q)分別為3.0kg/hm2(Q1)、3.75kg/hm2(Q2)、4.5kg/hm2(Q3)。小區面積20m2,3次重復,四周設保護行。試驗采用條直播,統一肥量。尿素(含氮量46%)用量為375kg/hm2,基肥:苗肥:薹肥按5∶2∶3的比例施用。各處理的其他肥料用量一致,分別為過磷酸鈣750kg/hm2、氯化鉀150kg/hm2和硼砂15kg/hm2,全部作基肥施用。小區全部單收計產。試驗數據采用DPS7.05進行試驗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播量對皖油29產量的影響 各處理對皖油29產量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播期和播量的互作對油菜產量的影響達到了極顯著水平(F=20.68**,P<0.01)。而播量對皖油29產量無顯著影響。由表1可知,隨著播期的推遲,產量呈下降趨勢,T1播期的產量與T2、T3播期的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而T2和T3播期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表明皖油29在直播條件下,適當早播有利于奪取高產。同時,在T1較早播期處理下,隨著播量的增加,皖油29的產量呈下降趨勢,但在T2和T3播期處理下,產量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說明皖油29在直播條件下,早播應適當稀植,遲播應適當密植。
注:同列數字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有顯著差異,無相同大寫字母表示在0.01水平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處理對皖油29經濟性狀的影響 不同的播期和播量對皖油29的經濟性狀有較大的影響(表2),株高和出苗率隨著播期的推遲而降低;一次有效分枝和單株有效角數隨著播期的推遲和播量的增加而減少;播期和播量對每角粒數和千粒重影響不大。分析皖油29直播條件下,早播高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適期早播,提高了出苗率(即增加了單位密度),增加了有效分枝數和單株有效角數。
3 小結
播種期是調節油菜生長發育、保障關鍵生育階段與最適氣候同步的最有效措施,是實現高產栽培的前提。本試驗研究與前人結果[1-2]一致,適期早播有利于獲得高產。合理的種植密度是協調個體與群體矛盾,建立高產高效群體結構的重要環節。本試驗中播期、播期與播量的互作對產量有著顯著影響,且以9月25日播種、播量為3.0kg/hm2處理產量水平最高,達2 871.5kg/hm2,其次為9月25日播種、播量為3.75kg/hm2處理,產量為2 802.5kg/hm2。說明皖油29須采取適期早播,配合合理密植,才能獲得高產。
在直播條件下,適當早播、合理播量是提高油菜產量首要措施,如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推遲播期的情況下,應適當增加播種量來保證其產量。
參考文獻
[1]傅庭棟.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185-201.
[2]劉后利.實用油菜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
[3]陳新軍,戚存扣,高建芹,等.不同栽培密度對雜交油菜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1(1):29-30.
[4]蒲惠明,傅壽仲,戚存扣,等.不同種植密度對雜交油菜若干性狀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1(3):28-30.
[5]黃秀芳,孫敬連,孫旭明,等.不同密度、施氮量對史力豐油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3,31(1):9-12.
[6]沈維良,劉鳳英.密度與氮肥對油菜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0,6(5):40-41.
[7]王玲燕,徐克林.雙低油菜“滬油15”氮肥用量與移栽密度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03,(3):53.
[8]周可金,孫維登,楊建群,等.雜交油菜高產栽培多因素組合數學模型研究[J].生物數學學報,1998,13(4):549-553.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