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了KP肥對紫云英產量及養分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KP配施能促進紫云英生長,顯著提高產量和養分積累量,增施鉀磷肥是提高紫云英鮮草產量的關鍵。合理施用P、K肥能明顯促進紫云英的生長,提高產量和養分積累量,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種植效益。
關鍵詞:紫云英;施肥;產量;養分積累
中圖分類號 S55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1-70-02
紫云英是我國南方主要的冬季豆科綠肥,具有較強的共生固氮能力,但由于缺乏適應當前生產條件的栽培管理與利用技術,目前紫云英種植面積難以恢復和發展。在當前生產條件下,如何利用冬閑田發展綠肥生產及提高綠肥的產量和綜合效益,是推廣利用綠肥面臨的重要課題。綠肥的許多種植利用技術形成于20世紀60~70年代,有必要針對目前生產的現狀和需求開展對綠肥施肥的研究。為此,本文研究了鉀磷肥配合施用對紫云英產量以及養分積累的影響,以期為紫云英的合理種植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布置在太湖縣有機質提升行動綠肥種植項目區鄉鎮,分2a進行,其中2010-2011年安排5個,2011-2012年安排5個,共10個。供試土壤全部為河流沖積物發育的水稻土,前季作物為水稻。試驗設4個處理:(1)ck(不施肥),(2)P,(3)K,(4)PK。在氮肥(N)用量為5kg/667m2基礎上,磷肥(P2O5)和鉀肥(K2O)用量均為4kg/667m2。氮肥為尿素、磷肥為過磷酸鈣、鉀肥為氯化鉀。所有肥料在整田時全部作基肥施用。試驗小區面積為20~30m2,不設重復,隨機排列。紫云英品種為“閩紫五號”。整田、施肥后各小區浸水后播種,播種量為2~3kg/667m2。
1.2 測定項目及方法 基礎土壤樣品采用常規方法測定。各試驗各小區取0.25m2(0.5m×0.5m)的樣方,取地上部鮮草測水分,稱鮮草重。取植株樣測定氮、磷、鉀養分含量,試驗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運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肥對紫云英鮮草產量的影響 10個試驗的產量結果見表1。表2、3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表明,F0.05 2.2 施肥對紫云英吸收氮、磷、鉀的影響 詳見表5。由表5可知,鉀磷配施區紫云英地上部分吸氮總量平均為9.949kg/667m2,比單施磷區吸氮總量7.997kg/667m2提高24.41%,比單施鉀區吸氮總量6.02kg/667m2提高1.65倍。同時,鉀磷配施還促進紫云英植株對鉀磷養分的富集作用,鉀磷肥配施區植株吸磷,吸鉀總量均比磷和鉀單施時有明顯的提高,吸磷總量分別提高33.86%和82.56%,吸鉀總量分別提高26.31%和51.71%,因此,鉀磷肥配施也是提高植株對磷、鉀養分的吸收利用,改善紫云英作為肥料和青飼料營養價值的有效措施。 3 討論與結論 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施肥處理均能促進紫云英生長,并顯著增加了鮮草產量,明顯提高紫云英的養分積累,并以PK配合處理的施用效果最好,養分配合效果是PK>P>K>ck。本試驗同時也表明施鉀可增強抗性,降低紫云英在苗期的凍害。如何提高紫云英的種植效益,對恢復和促進紫云英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紫云英是一種作物,自身也需要營養,要充分考慮如何科學施肥,在施氮方面,對紫云英根瘤菌固氮結瘤的影響及現代農業條件下紫云英適宜的氮肥投入等方面也需作大量的研究。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