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上海寶鋼廠區植物病蟲害發生原因進行了調查,記載病害27種、蟲害72種。上海寶鋼廠區植物病蟲害發生關鍵原因是林分結構較為單一、缺乏病蟲害天敵、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較少、化學防治較多、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不夠、植物林齡短、部分植物分布不合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因地制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改善上海寶鋼廠植物病蟲害狀況的綜合策略。
關鍵詞:上海;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1-76-03
近年來上海53 296hm2生態林各種病蟲害相繼發生,大大降低了其觀賞價值和生態作用[1-3]。上海寶鋼廠區面積為22.13km2,植物經常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為了探討上海寶鋼植物病蟲害發生原因,筆者于2011-2013年結合本職工作開展植物病蟲害調查研究,旨在調查了解植物種類、群落分布及生境選擇與廠區綠化現狀、病蟲害發生規律的關系,進而在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思想指導下,牢固樹立生態植保的基本理念,為上海寶鋼植保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體系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時間和地點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普查,以寶鋼22.13km2綠地面積為主,并選取廠區有代表性的5個點進行重點調查。
1.2 調查方法 普查寶鋼植物林帶常見樹木的種類和病蟲害的危害狀況。采用隨機調查、資料查詢等方法進行病蟲害種類調查,用調查表格記載調查時間、地點、感病部位和感病程度,食葉危害面積,病蟲害等級分輕度(+)、中度(++)、重度感病(+++)3個等級[4-10]。對發現的病蟲害進行記錄,如不能鑒定,帶回送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植保系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香樟黃化病生理性病害1種,其余為真菌性病害。危害程度輕度(被害率≤10%)多,中度危害(被害率10%~30%)少。香樟黃化病降低了樟樹觀賞和經濟價值,甚至能引起死亡。香樟炭疽病和女貞葉斑病局部區域已經造成較嚴重的危害(27種病害詳見表1)。
3 寶鋼廠區植物病蟲害發生主要原因
3.1 受寶鋼“熱效應”影響 寶鋼地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7℃,全年無霜期約為230d,年平均降水量994.8mm。寶鋼一年四季高爐運轉,煉鐵、煉鋼、熱軋鋼卷時放出大量熱,周圍環境形成溫暖的小氣候,為病蟲害隱藏、孳生、發展、傳播和為害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寶鋼煉鐵、煉鋼、化工、煉焦、燒結等區域環境中含有大量粉塵、煤灰及C02、SO2等有毒有害氣體,導致植物抗病蟲能力減弱,為病蟲害越冬、產卵和繁殖提供了寄主條件。
3.2 苗木檢疫把關不嚴格 隨著寶鋼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植物種子、苗木的調運日益頻繁。廠區因生產的需求,經常需要建造廠房,綠地施工占地、設備設施維護和檢修等經常需要搬遷綠化,一旦施工結束綠化需及時補種,寶鋼也就不可避免地需從外地采購苗木。然而苗木供應商為了追求利益,對苗木出圃管理不嚴格,出售帶病蟲苗木。寶鋼綠化作為寶鋼的服務業,非主產行業,還沒有設立專門檢疫機構,配套相應設備和人才,微小病原體很難被查獲。寶鋼綠化部門雖制定了植物性檢疫法律法規,但苗木驗收和采購人員對檢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且沒有專門機構監督,造成植物苗木檢疫不能依法進行。苗木得不到正規檢疫會導致苗木有害生物傳播及入境,嚴重時造成片區內病蟲害大發生,給日常養護工作帶來許多后患。中國80年代初典型的有害生物入侵,如黃山區域的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是松樹的癌癥,如今危害面積在我國已達8萬hm2,尤為嚴重的是這種病害仍呈擴散蔓延的趨勢。又如美國白蛾在1979年從國外通過某種途徑傳播到了我國的遼寧省境內,后來又由漁民通過木材運輸傳播到山東榮成擴散蔓延。
3.3 苗木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 寶鋼廠區綠化種植要求沒有城市綠化種植要求高,廠區綠化種植密度高。一方面因寶鋼建廠征用的農田當時周圍無一綠化帶,為了使周圍有個好的綠化效果,充分達到綠化成型,在寶鋼廠區見縫插針廣植綠化;另一方面因設備、設施、廠房等周圍生產需要密植綠化以遮擋視線,而綠化周圍的辦公樓、廠房等遮擋造成綠化內通風透光差,利于植物病蟲害發生。廠區內如鋼管、設備部、條鋼、化工等區域多為寶鋼建廠30a前種植的綠化,經過多年生長后植株高大、生長茂密,部分綠化有衰弱趨勢,抗病能力自然減弱。
3.4 種植綠化品種單一 因寶鋼廠區特殊的綠化種植要求,種植綠化品種較單一,主干道廣泛種植香樟,廠房、設備、設施周圍種植大量珊瑚,各小區道、轉交路口普遍種植大葉黃楊綠籬、瓜子黃楊綠籬,廠部辦公樓區域種植櫻花等,為各類病蟲害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繁衍場所,同時也為病蟲害廣泛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5 缺乏綜合防治手段 由于寶鋼綠地密度大、立地條件差,病蟲害一般很難發現,又加上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如辛硫磷廣泛用于害蟲防治,沒有采取綜合的防治方法,隨意加大藥劑用量,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不佳,不僅增加成本,污染環境,而且還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天敵大量死亡。
4 寶鋼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對策
從上述分析看到,寶鋼植物病蟲害的發生與植物本身的特性(林齡、種植密度、生物多樣性)、自然因素(各種非生物因素如植物林小氣侯、氣候環境因子)、人為因素(人為管理措施、植物檢驗檢疫、病蟲防治措施等)密切相關。控制植物林病蟲的發生危害,實現生態林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僅是用農藥進行防治的問題,而是一個綜合治理的問題[11-13]。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改善植物林環境,增強植物林本身的抗病蟲能力,提高并創造有利于天敵和各種病蟲害平衡發展的條件,建立比較平穩的植物林生態環境,盡量選用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藥防治,既控制危害又保護天敵。
4.1 合理密植,改善綠地內環境 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全面考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按照喬、灌木、地被、草坪建植要求進行合理密植,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相共存的復層種植結構;根據寶鋼特殊環境氣候合理選擇品種種植,如在煉焦、煉鐵、化工等區域可種植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如夾竹桃、柳樹、蚊母、杉樹、榆樹、懸鈴木等。
4.2 嚴格執行檢疫制度,消除病蟲傳播途徑 規范并嚴格執行我國植物檢疫制度,健全和完善公司采購和驗收流程,明確采購和驗收人責任,對于發現的苗木病蟲害不予接收并報送檢疫機關進行集中銷毀;對驗收合格的苗木做好數據記錄,建立苗木數據庫,確保苗木潛藏病害發病時可以及時控制。加強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管理工作,建立病蟲害防治管理機制,做好寶鋼廠區病蟲害定期監測工作,并設立逐級巡檢和聯絡植保責任者,及時掌握害蟲發生動態,做好數據收集工作,為病蟲害防治做好前期工作。
4.3 加強老綠化改造,提升綠化環境面貌 對寶鋼廠區特別是煉鋼、煉鐵、煉焦、設備部等區域綠化進行部分綠化品種更新、修剪或改造。如可利用夾竹桃、蚊母、女貞等再生長習性修剪去除上部枝條以改善林間通風透光條件,對寶鋼鋼管、設備部、新鋼研所等區域密植的蚊母、女貞修剪至1.5m,經六路兩側、煉祁西路、緯一路等路段將夾竹桃修剪至50cm高的球,并進行定期、定型修剪;對廠房周圍、辦公樓區域、林間綠地內綠化根據綠化品種布局進行合理抽稀,并進行驗收地的苗木恢復補種工作。據調查,設備部、鋼管、條鋼、鋼研所等區域林帶內花灌木品種多、長勢好,枝條生長得不到正常舒展,造成擠壓現象,應合理應用苗木,對一些石榴、蚊母、玉蘭、棕櫚、桂花進行抽稀并應用于搬遷恢復地,對難以處理的老綠化必要時可進行改造和提升。如2010-2011年寶鋼結合世博工程進行了寶鋼廠區綠化環境改造提升,對所有主干道、小區道香樟進行枯枝、病蟲枝條修剪并集中銷毀,消滅了菌源,消除了害蟲越冬場所。
4.4 合理選用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 利用滅幼脲防治瓜子黃楊絹野螟,速撲殺防治廣玉蘭草履蚧,樹蟲一針凈防治櫻花天牛,花保防治綠籬等病蟲害,根據農藥性質合理選用粉劑、水劑、顆粒劑劑型等,適時進行藥劑防治。如廣玉蘭草履蚧最佳防治適期是在若蟲上樹期即3月中旬左右,瓜子黃楊絹野螟防治適期為3月底、4月初最好,櫻花天牛防治適期為5月底至6月初,香樟樟巢螟防治適期為6月中、下旬。利用病蟲害自身的習性采用物理防治,如根據病蟲趨光、趨化性選擇白熾燈、黑光燈、糖醋液進行誘殺。保護利用天敵進行病蟲害防治,如保護利用天敵啄木鳥、瓢蟲、草蛉、管氏腫腿蜂、食蚜蠅等捕食蚜蟲、天牛等病蟲。
參考文獻
[1]李勇,吳利萍.校園綠化病蟲害生態防治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1):132-135.
[2]胡定文.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探析[J]. 植樹造林,2009,18(1):29.
[3]鄂海霞.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2007,3(1):70-71.
[4]林明光.南省香蕉作物害蟲調查與鑒定[J].西南農業學報,2009,22(6):l 619-1 622.
[5]趙同貴.京玉桃常見害蟲調查[J].農技服務,2009,26(7):47-48.
[6]王樹明.2008年滇東南植膠區橡膠樹棒孢霉落葉病調查報告[J].熱帶農業科技,2009,32(4):1-2.
[7]林明光.南省芒果作物病害調查與鑒定[J].廣西農業科學,2009,4(11):1 441-1 443.
[8]黃金聰.女貞天蛾生物學特性的初步觀察[J].福建林業科技,2005,32(4):99-101.
[9]朱小兵.上海崇明生態林新病蟲調查簡報[J].江西植保,2008,32(4):191-194.
[10]王焱,馬鳳林.上海生態林病蟲害發生原因與治理對策探討[J].中國森林病蟲,2006,25(5):38-40.
[11]張真.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治理與有害生物生態管理[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21(4):116-118.
[12]駱有慶,沈瑞祥.試論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策略[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8,20(1):96-98.
[13]郝德君,王焱.中國人工林害蟲生態治理策略及技術展望[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4,32(6):84-86.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