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溶解氧是淡水養殖對象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利用精養高產的小水體開展淡水養殖,防止養殖過程中缺氧的技術要點為:排干池(庫)水,清理塘(庫)底;晴天攪動底泥;科學合理的密度、混養;保持池(庫)水肥、活、嫩、爽;保持水面良好的日照、通風;合理投餌、施肥;及時加注新水,增加池水透明度;合理使用增氧機。
關鍵詞:池塘;小水庫;淡水養殖;溶解氧;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1-113-02
溶解氧是淡水養殖對象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對于大水域或粗放(放養密度較小)養殖的水體,一般不存在缺氧問題。但對我國現有淡水養殖面積542.3萬hm2中超過60%的池塘、小型水庫(面積小于66.7hm2的小型水庫有81 500座)等精養靜水小水體,防止養殖過程中缺氧,一直以來就是生產管理中最重要的內容。而我國淡水養殖90%以上的產量來源于精養速成的池塘和小型水庫,缺氧是導致淡水養殖嚴重損失的最常見問題,根據作者多年從事養殖的經驗教訓,將池塘和小水庫養殖過程中防止缺氧的技術要點歸納如下,以供參考。
1 排干池(庫)水,清理塘(庫)底
有條件的養殖水面,在漁閑季節(冬季)均應將養殖對象相對集中,騰出部分水域將水排干,對底質進行凍曬和必要的清理,主要是清除過多的淤泥和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殘余餌料以及可能會對養殖水體造成污染的垃圾;順便對水域進行合理的整修。也可以利用漁閑在控干池(庫)水后進行旱作物(如蠶豆、油菜、蒜苗等)種植,在池(庫)底進行“水”“旱”輪作。在放養魚苗之前,再用生石灰進行徹底清塘消毒。
在水源等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精養高產的池塘(小型水庫),最多在3~5a內也應該用泥漿(船)泵吸出過多的淤泥、餌臺(框)底及附近的殘餌糞便,在徹底捕撈過后用適量生石灰清塘(庫)。避免在養殖過程中因過多的淤泥及其附著物耗氧或釋放耗氧的物質造成養殖水體缺氧。
2 晴天攪動底泥
在養殖對象生長季節定期(10d左右)于晴好天氣下午1∶00~3∶00點翻動養殖水域的底泥,在寒潮(冷空氣)或陰雨天氣到來之前的晴好天氣里,最好每天下午1∶00~3∶00攪動底泥,或用泥漿(船)泵抽底層的泥漿噴灑在池(庫)的水面上,從而降低淤泥和水體因水溫分層導致底層缺氧,以及在淤泥和底層水中存在的“氧債”,防止在寒潮(冷空氣)或陰雨天氣到來時因缺氧出現大面積浮頭、泛塘現象的發生。但在悶熱、氣壓低的天氣(即使是晴好天氣)時禁止攪動底泥。有條件的養殖者可使用耕水機(又稱活水機),用于改善整個精養高產水體的溶氧條件,避免密度流導致的底泥或中下層缺氧水體引起整個水體的缺氧問題。
3 科學合理的密度與混養
根據既有條件,如水源、底質、餌料和肥料、養殖技術、增氧設施、進排水方便程度與頻度等,借鑒周邊養殖水域以往的放養經驗,查閱相關文獻、信息,確定科學合理的放養和輪捕方案,在合理密養的同時,及時捕撈已經達到商品規格的養殖對象上市;適當混養濾食性或兇猛性魚類(如放養適當大小和數量的鳙魚),減少浮游動物過多造成浮游植物量銳減而導致水體光合作用造氧能力不足;避免因野雜魚蝦過多(可套養適當比例和規格的鱖魚、烏鱧、鱸魚)而直接消耗水體中的大量溶解氧;避免浮游生物量過大、死亡而造成耗氧過多;防止因密度過大、混養比例不當,導致水體缺氧而大面積魚死亡。
4 保持池(庫)水肥、活、嫩、爽
肥,是指水體中有機物、無機物、生物量的豐富。活,可以理解為池(庫)水能及時排灌經常更新,且有一定的水量、進出方便,養殖水體溶氧豐富;也可理解為養殖水體中的餌料生物種類多、優勢種類變化快。嫩,即指養殖水體中進入老年期的生物的量所占比例比較小,水體非流動狀態時間比較短或新水加進時間不長。爽,即指水體看上去清爽,懸浮物、渣滓、雜質少,不渾濁。
因此,應科學合理施肥,合理引進部分“老池水”播種浮游生物,潑灑光合細菌(1次/20d);水質過濃盡可能及時換水,或潑灑藥物殺滅部分浮游生物;池水中的懸浮物、殘渣剩餌要及時清除;定期向精養水體中潑灑生石灰(15kg/667m2左右);嚴格控制硫酸銅、含氯消毒劑的使用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養殖水體中合理引進移植輪葉黑藻、魚腥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調節水體水質,從而改善溶氧水平。
5 保持水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風
在精養池塘和小型水庫中,養殖動物的氧氣來源主要是水體中浮游生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溶解氧。其次是通過水體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使空氣中的氧氣直接溶于水體中。因此養殖水域周圍堤埂及其附近,最好不要有高大的樹木、建筑物以免遮蔽水面上的日照,影響水面通風,進而影響水體中氧氣的來源——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水體表面與空氣接觸。
6 合理投餌、施肥
在養殖過程中,要遵循單次投餌不過多、養殖動物吃食不過飽、夠吃不多的原則,尤其是在寒潮(冷空氣)或陰雨天氣到來之前應減少投餌或不投餌,平日盡可能不出現養殖動物夜間攝食過飽的現象。
上半年以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發酵的有機肥為主,適當補充磷肥;下半年應以施用無機肥為主,特別應注意施用足夠量的磷肥,從而改良精養水體中的氮磷比,促進水體中浮游植物的生長,保證浮游植物充分利用日光進行光合作用為精養水體提供充足的溶解氧。
投餌、施肥應盡可能少量多次,看水色、看天氣、看季節、看養殖動物的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施肥頻率和施肥量,下午3∶00過后一般不施肥(尤其是有機肥),少投餌或不投餌。
7 及時加注新水,增加池水透明度
水質過濃,應及時加注新水,或邊排(排出表層水)邊灌(將新水注入底層),以改善水質,但要注意傍晚不要加水,更不能加開增氧機(連陰雨天除外);連陰雨天出現缺氧情況時也可以沖注溶氧量高的新水;在出現嚴重缺氧前兆的狀況下及時加注含氧高的新水,但加水時應水平方向沖入水體。在養殖季節還應定期注水,保持水體的總量,增加池水的透明度。
8 合理使用增氧機
合理使用增氧機不僅可以有效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還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降低餌料系數。增氧機的開機原則為: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浮頭不開,陰天午后不開。運轉原則為:半夜、清晨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
若出現連日陰雨,池魚有可能出現嚴重浮頭,要經常、及時(半夜前后)在浮頭之前開機增氧,增氧機要一直開到次日白天為止。
在長時間晴天突遇寒潮來襲或轉陰、轉雨之前,或夏季天氣預報傍晚有雷陣雨,則可在中午(包括之前幾天的中午)加開增氧機,盡可能多地將高氧水送入底層,償還氧債。這樣即使變天或傍晚下雷陣雨,因已較早地開機促使上、下水層對流,下層水的氧債少,溶氧量也不致于急劇下降而引起浮頭或泛塘。
參考文獻
[1]畢東川,俞郇民,刁鑄三,等.在魚類密養條件下池塘環境因子的特點[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1960,1(1):179-201.
[2]洪學.夏季池塘溶氧量的判定與調控[J].中國農業信息,2010(7):27-28.
[3]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3-4.
[4]李榮福,楊顯祥,孫龍生,等.耕水機在羅氏沼蝦池塘養殖中的使用效果[J]. 漁業現代化,2012,39(5):32-37.
[5]王武.魚類增養殖學[M].北 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53-61,286-295.
[6]谷堅,顧海濤,門濤,等.幾種機械增氧方式在池塘養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較[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1):148-152.
[7]張武敬.池塘溶氧觀測結果分析[J]. 山西水利科技,2001(2):93-94.
[8]楊雋,張雷,李馨.池塘養魚泛塘的原因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5):70-72.
[9]周海榮.精養魚池的泛塘規律與氣候影響初探[J].中國農業氣象,1993,14(6):37-39.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