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2012年在駐馬店市驛城區順河鄉屯莊村進行早酥梨郁閉園改造試驗,株行距由2m×3m調整為3m×4m,樹形由主干疏散分層形改造成小冠開心形,改造后樹高3.0m左右,干高0.8~1m,主枝數量與改造前相比減少,平均每株樹4.8個主枝;改造梨園產量逐年增加,品質提高,通風透光條件改善,經濟效益可觀。
關鍵詞:梨園;郁閉;改造;效益
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63-02
駐馬店是河南省優質小雜果生產基地之一。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逐步深入,果園面積在逐年增加,建園時,為盡快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果農的經濟收入,采用2m×3m的栽培密度,這種栽植密度,確實給果農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隨著樹體逐年增長,果園郁閉嚴重,造成病蟲害普遍發生,果品質量差,產量低。為此,我們從2009-2012年進行梨園改造試驗,對郁閉早酥梨園采取提高主干高度,落頭開心,疏除過多大枝,對原2m×3m的株行距進行改造,即行距不動,株距隔1株去1株,改造后株行距變成4m×3m,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2012年底,全市推出小冠開心形樹體改造技術改造果園面積近286hm2,果農從中得到了實惠。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在駐馬店市驛城區順河鄉屯莊村,供試早酥梨果園面積3 335m2,于2003年建園,主栽品種早酥梨,授粉品種錦豐梨。當地氣侯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9℃,平均降水量808~1 208mm,年平均相對濕度72.5%,無霜期215~240d,初霜期10月底,終霜期4月初。全年日照2 228h。土壤為黃壤土,pH值6.5~7.2,有良好的排灌條件。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小區,(1)改造區,面積2 001m2,改造后株數為166株。于2009-2012年連續4a改造。改造后的樹體結構為:樹高3.0m左右,干高0.8~1.0m,平均主枝為4.8個,主枝上直接著生大、中、小型結果枝組,結果枝組的更新以疏為主,很少采取短栽和回縮。(2)對照區面積1 334m2,株數為222株,按傳統主干疏層形整形,結果枝組修剪采用傳統的回縮和短截修剪。
1.3 調查項目及方法 2009-2012年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每667m2產量及效益,調查枝條生長狀況,在改造區和對照區各選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調查每株長、中、短果枝、果臺枝的比率和短果枝群的數量,調查連續4a改造后的平均產量、產值和收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改造園早酥梨的產量和收益 在樹形改造的第1a(2009年),早酥梨產量受到影響,改造第2~3a,產量基本恢復穩定,沒有出現大小年結果現象,改造后4a(2009-2012年)平均667m2產量比對照組提高25.8%,產值提高26.82%,成本降低22.77%,收益提高65.48%(表1)
表1 早酥梨試驗園2009-2012年平均每667m2產量及效益
[處理\年份\產量
(kg/667m2)\產值
(元/667m2)\成本
(元/667m2)\收益
(元/667m2)\改造區\2009\1 672\6 688.0\2 918.0\3 770.0\2010\2 396\9 104.8\2 612.0\6 492.8\2011\2 910\12 804.0\2 708.0\10 096.0\2012\3 216\13 507.2\2 994.0\10 513.2\平均\2 548.5\10 526.0\2 808.0\7 718.0
\對照區\2009\2 86\8 44.0\3 56.0\5 88.0\2010\2 12\7 45.6\3 25.0\4 20.6\2011\2 51\9 24.4\3 51.0\5 73.4\2012\1 54\7 86.8\3 12.0\4 74.0\平均\2 25.8\8 00.2\3 36.0\4 64.0\]
注:2009-2012年早酥梨,平均每kg分別為4.0、3.8、4.4、4.2元;成本包括農藥、水電、管理用工等。
表2 早酥梨試驗園生長發育情況
[處理\年份\長果枝(%)\中果枝(%)\短果枝(%)\果臺枝(%)\短果枝群(%)\改選區\2011\22.7\8.9\40.4\20.0\8.0\2012\23.4\7.6\38.5\17.6\12.9\平均\23.1\8.3\39.5\18.8\10.5\對照區\2011\15.3\16.4\55.3\10.0\3.0\2012\14.8\15.6\56.6\8.0\5.0\平均\15.1\16.0\56.0\9.0\4.0\]
2.2 改造園對早酥梨生長發育的影響 通過改造,株距調整為4m,即株行距為4m×3m,同時適當提高樹干高度,去除過多的大枝和落頭開心打開天窗等措施,使果園通風透光,各個大、中、小型枝組之間能夠均勻受光,光合作用利用率增強,從而保證了早酥的連年豐產、穩產。另外,改造區和對照區早酥梨冠內生長的長、中、短果枝的比例對早酥梨的產量影響不明顯。但改造區果臺枝和短果枝群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早酥梨的產量,經研究和對比試驗,改造區比對照區的果臺枝和短果枝群數量分別提高109.0%和162.5%。
3 結論與討論
早酥梨在定植6a內,栽植密度可用株行距2m×3m處理的密度定植,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達到早期豐產的目的。6a以后,要進行調整株距,原對照區2m×3m,應調整為4m×3m的株行距,使果園達到通風透光,進一步增加果臺枝和短果枝群數量耒提高產量。
早酥梨園改造后,對主干高度和主枝數量進行了調整,通過落頭開心、打開天窗和在主枝上直接著生大、中、小型結果枝組,使早酥梨樹冠結構的上下、左右、內外立體結果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本試驗僅研究了早酥梨高密度栽植株行距2m×3m的梨園,應在定植6a以后調整栽植密度,其適宜栽植密度為4m×3m。但是,對早酥梨各密度栽植的最大保持年限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賈敬賢.梨樹高產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4-7,49-99.
[2]楊留成,禹明甫,楊艷麗.早酥梨無公害豐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7(14):4 189-4 190.
[3]唐登明.早酥梨豐產栽培[J].河北果樹,2002(3):44-45.
[4]王田利.甘肅靜寧早酥梨標準化栽培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9):56-57.
[5]楊留成,劉國安,楊艷麗,等.紅酥脆梨栽植密度試驗初級[J].北方園藝,2007(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