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了皖南山區藍莓產業發展概況,對促進當地現代林業產業發展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并結合皖南山區氣候特點,總結出藍莓的栽培要點,主要包括:園地選擇、品種選擇、水肥和土壤管理等。
關鍵詞:皖南山區;藍莓產業;栽培要點
中圖分類號 S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72-02
藍莓(Blueberry),意為藍色的漿果之意。學名越橘,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常綠或落葉灌木,總狀花序,子房下位,果實藍色,色澤美麗、悅目并常被一層白色果粉包裹。多生長在有機質豐富、微酸性的土壤。藍莓果實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強,并且富含珍貴的花青苷色素及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被國際糧農組織(FAO)列為人類5大健康食品之一。藍莓適應性強、耐貧瘠,栽培管理簡便易行,病蟲害少,對土壤酸性及低溫條件要求較高。安徽沿江丘陵地區、皖西大別山區分布有少量的野生藍莓,在皖南山區人工培育的藍莓基地已初具規模。
1 藍莓產業發展的意義及概況
皖南山區降雨量大,淋溶強烈,土壤相對貧瘠,pH值低,酸化嚴重,多為紅壤和黃壤類型,這種酸性土壤大多不適合溫帶果樹的生長。隨著經果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品種藍莓完全能夠在皖南山區進行規模化種植。藍莓雖為溫帶果樹類型,卻要求酸性土壤(pH值4.0~5.5),同時冬季需低溫,小于7.2℃的累計氣溫在200~1 500h,且需充足水分。結合皖南山區獨特的自然條件,在種植的條件方面基本上能夠得到滿足。在這些地區種植藍莓,有利于充分利用水土資源,調整林業種植結構,有效地提高林地種植的經濟效益。
1.1 意義 首先,發展藍莓產業,建立高產、高效、優質的經果林基地,總結經驗加以推廣,可以幫助山區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方式,促進林業結構調整;其次,建立藍莓深加工基地,提高產業的附加值,是建立生態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新型現代化林業的需要;第三、藍莓種植時需要精耕細作,采收時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因此,可以吸納更多的當地農民,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第四、通過發展經果林,應用果園生草技術,利用優質牧草發展養殖業,應用林業廢棄物覆蓋技術,控制果園雜草,采用生物方法培肥土壤,使土壤活化,防止水土流失,進行全生態開發山區土地資源,可以有效地改變該地區目前的自然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并且建設與生態果園相配套的觀光旅游、農家旅游接待等生態型產業,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型,促進山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2 概況 目前,在皖南山區的屯溪區奕棋鎮和休寧縣溪口鎮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其中屯溪區藍莓生態園現代林業項目,集品種引進、良種繁育、栽培示范于一體,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著力帶動農民發展藍莓特色產業,從而達到林業增效、林農增收的目的。已完成藍莓有機示范種植30hm2、設施示范種植2hm2,藍莓葉栽培示范種植2hm2,此示范栽培品種將是下一步推廣栽培的重點品種。此外,苗木組織培育中心(組培實驗室300m2,溫室大棚4 000hm2)已投入使用,可年產苗木80萬株。組織培養等關鍵培育技術現已成熟,2010年秋季可銷售苗木10萬株,出圃苗木規格可達50cm左右,實現銷售收入150萬元。全園自動化節水灌溉系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藍莓掛果后鮮果銷往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地。
2 藍莓栽培技術要點
2.1 園地選擇與準備
2.1.1 園地選擇 根據當地氣候選擇適宜品種。宜選擇的園地要光照充足,平地或坡度不超過10°的緩坡;要求強酸性土壤,最適范圍pH4.3~4.8;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0g/kg;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通氣和排灌條件良好,濕潤但不積水。
2.1.2 定植前準備 根據皖南山區特點,在定植前一年應去除園地雜草及土壤中殘存的根系,先施有機肥,結合夏綠肥待秋季深翻,深度以20~25cm為宜,深翻熟化后整地,挖定植穴或定植溝。在定植前還要對酸堿度和有機質不完全符合要求的土壤進行改良。通常使用生石灰、硫磺粉或硫酸亞鐵調節土壤酸堿度,將松針、爛樹皮、泥炭、鋸木屑等酸性腐熟的有機物料施入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以利藍莓生長。
2.2 品種選擇與定植
2.2.1 品種選擇 皖南山區已試驗種植南方高叢、北方高叢、兔眼等60個品種,已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花青素含量高的(200mg以上/100g鮮果,普通品種的藍莓花含量一般在40~100mg/100g鮮果)優良品種7個,藍莓葉栽培的品種2個,盆栽種植的藍莓品種2個,別墅綠籬藍莓品種1個。大規模推廣使用的品種為南方高叢和兔眼。
2.2.2 定植 藍莓春、秋栽植均可,春栽則宜早、秋栽成活率高。株行距,兔眼藍莓常用(1.5~2)m×(2~2.5)m,高叢藍莓用(1.2~1.5)m×(2~2.5)m。栽植時將表土、基質與肥料混勻后回填,避免苗木根系與肥料直接接觸。踩實下層土后將苗木放進穴并植入松散的土壤,及時澆透水。
2.3 水肥及土壤管理
2.3.1 水分管理 生長期和果實膨脹期保持土壤濕潤,晚秋后可適當減少水分供給。干旱季節應及時灌溉,噴灌、滴灌均可,但需要注意水質,最好將水分pH值調好后再灌溉。
2.3.2 肥料管理 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采用深度10~15cm的溝施法。藍莓對氯敏感,不要選用含氯肥料。有機肥、復合肥和藍莓專用肥作基肥時,可采用外圍撒施或開條形溝施入。液態肥料可葉面噴施或結合滴灌施入。在展葉期到果實膨大期以氮肥為主;果實成熟及花芽分化期以磷、鉀肥為主,2~3次/a。
2.3.3 土壤管理 藍莓根系淺,園地土壤疏松、濕潤,在幼樹期易引起草害。由于在皖南山區有機藍莓種植中不允許應用化學除草劑,則土壤管理的方法多選用清耕法、生草法和土壤覆蓋法,可起到控制雜草,保持土壤濕度,提高產量的作用。
2.4 整形修枝 以高叢藍莓為例,幼樹以整形和培養擴大灌叢為主,去除細弱枝條和花芽,促進根系發育;成齡樹以疏枝為主,去弱留強,以控制樹高、改善光照條件。回縮大枝應先輕后重,弱小枝抹除花芽轉壯。成年樹花量大應剪除部分花芽,可根據留果量確定花后復剪強度。
參考文獻
[1]梁玉本.藍莓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06(6):17-19.
[2]樊基勝,蔣光月,陶龍.安徽藍莓適生地藍莓豐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4,24(1):20-27.
[3]許艷玲,許延敏.藍莓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