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中,保護和利用天敵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該文闡述了東至縣保護和利用天敵的主要做法,通過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對天敵的保護與影響試驗研究表明,多種綠色防控技術的綜合運用,對稻田生態系統的破壞大大減少,天敵的數量顯著增加,天敵控害作用日益增強,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既保證了水稻產量,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質。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天敵保護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89-02
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至縣水稻病蟲害防治單純依靠化學農藥的趨勢逐年明顯,化學農藥使用量也逐年上升,特別是高毒農藥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等在稻田大量使用,導致稻田生態系統遭到極大破壞,稻田天敵數量急劇下降,天敵控害無從談起。進入21世紀后,2004-2006年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兩種遷飛性害蟲又連續3a重發生,其中由于褐飛虱對吡蟲啉的抗性大幅度上升,在沒有新型替代藥劑的情況下,導致甲胺磷和敵敵畏的使用量急增。劇毒、高毒農藥的大量使用,帶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農藥殘留、生產性中毒事故高發、害蟲抗藥性上升等一系列的惡果。因此從2007年以來,東至縣開始在水稻病蟲防治中提倡實施綠色防控技術,從保護糧食生產安全的角度出發,樹立“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新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綜合治理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在各項綠色防控的技術措施中,保護和利用天敵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只有通過增加稻田自然天敵的種群數量,才能發揮自然控害的作用,才能在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后,保證水稻的產量不會因蟲害而急劇下降。
1 東至縣保護和利用天敵的主要做法
稻田中的害蟲天敵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蛙類、蜘蛛、寄生蜂、寄生蠅、寄生菌、黑肩綠盲蝽、線蟲、步行蟲、瓢蟲、隱翅蟲等。東至縣蛙類主要有青蛙和蟾蜍,捕食的水稻害蟲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稻葉蟬、稻蝗等。蜘蛛種類主要有草間小黑蛛、擬水狼蛛、擬環紋狼蛛等,主要捕食稻飛虱、稻葉蟬、稻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稻螟蛉和蚜蟲等,另外還有黑肩綠盲蝽和隱翅蟲等天敵。
我縣在保護和利用天敵的技術措施中,主要是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以利于天敵滋生繁衍,充分發揮天敵控害的作用。
1.1 保護青蛙 在蝌蚪繁育期間,田間一般不使用化學農藥,必須用藥的要選用低毒高效農藥,施藥前在田中挖保護坑,或者留保護帶,以減少對蝌蚪等有益生物的傷害。示范區全民動員,禁止捕食青蛙。
1.2 保護蜘蛛 紫云英留種田、油菜田、花生田的蜘蛛種類較多,能為稻田提供較多蛛源,應予以大力保護。雙季晚稻秧田一般安排在綠肥留種田內或附近,以發揮天敵滅蟲作用。
1.3 為天敵提供棲息場所,創造有利的生存條件 在田埂上或田間道路邊種植豆類作物,為天敵提供隱蔽和過渡場所。春耕及夏收夏種時,田埂上雜草不要全部割光,保留一小部分雜草,為蜘蛛等害蟲天敵提供過渡場所。翻耕漚田時,應在前一天灌水,第二天翻耕。這樣可促使蜘蛛等害蟲天敵在翻耕前離開稻田到田埂等處棲息,減少翻耕時天敵的死亡數量。采用干干濕濕、淺水勤灌的方法,稻田中不長期灌深水,為蜘蛛等天敵創造良好的生活和繁衍條件。
1.4 科學用藥 禁止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等劇毒農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盲目加大農藥使用劑量,以減少天敵被農藥殺傷的數量。
2 實施綠色防控對天敵的數量影響
2.1 2010年水稻重大病蟲害安全用藥示范區天敵數量調查 2010年東至縣植保站在東至縣堯渡鎮汪村村許嘴村民組張桂根、張桂良等5農戶的雙晚稻田實施水稻病蟲害防治安全組合用藥示范,試驗研究以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乙蟲腈和拿敵穩為基本藥劑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組合用藥模式對天敵的保護與影響,對照區為毗鄰的農民自防田,化學用藥時間、品種、數量見表1,示范區與農民自防區及清水對照區的天敵數量調查見表2。 (下轉98頁)
[(上接98頁)] 表1 示范區、農民自防區、對照區使用藥劑及數量
[處理\施藥時間\試驗藥劑及使用數量\組合用藥示范\8月11日(分蘗期)\每667m2施用艾美樂4g,稻騰15mL。\8月22日(拔節期)\每667m2施用稻騰30mL、乙蟲腈40mL。\9月15日(孕穗末期)\每667m2施用稻騰30mL、乙蟲腈40mL、拿敵穩20g。\9月26日(抽穗期)\每667m2施用乙蟲腈40mL、拿敵穩20g\農民自主用藥\8月6日(分蘗期)\2%阿維菌素乳油50mL+25%噻嗪酮粉劑100g/667m2\8月20日(拔節期)\2%阿維菌素乳油40mL +25%噻嗪酮粉劑100g+25%吡蚜酮粉劑20g/667m2\9月13日(孕穗期)\25%噻嗪酮粉劑100g +25%吡蚜酮粉劑20g+16%井酮·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25g/667m2\9月20日(始穗期)\25%吡蚜酮粉劑20g+16%井酮·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25g/667m2\10月5日(灌漿期)\25%吡蚜酮粉劑20g/667m2\空白處理(ck)(100m2)\與示范區施藥時間一致,噴等量清水。\\]
表2 示范區、農民自防區及對照區不同時間天敵數量調查(頭/叢)
[處理\8/5\8/21\9/16\9/30\10/15\組合用藥示范區\3.3\7\5.5\10.7\10.5\農民自防區\5.1\5\4.3\6.7\7.1\清水對照區\3.8\9.5\10.8\15.8\16.0\]
注:所調查的天敵主要為蜘蛛和黑肩綠盲蝽、隱翅蟲。
由表1、表2可知,組合用藥示范區相對于農民自防區對天敵的殺傷作用較小,天敵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與清水對照區較為接近,而農民自防區雖然并未使用劇毒、高毒農藥,但由于施藥次數較多,農藥使用量較大,對天敵的殺傷作用也較大。
2.2 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單季稻害蟲天敵數量與非示范區比較 2008-2011年,我們在東流鎮紅葉村建立了單季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安裝了殺蟲燈,重點推廣使用BT、康寬、噻嗪酮、井岡霉素等生物藥劑和低毒藥劑,綜合運用多種措施防治水稻病蟲。天敵數量與鄰近的非示范區龍王湖村比較見表3。
由表3可知,示范區由于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等多種防治措施,平均天敵數量遠遠高于鄰近的龍王湖村非示范區,施藥前天敵數量較為接近,7月20日為非示范區的5.2倍,8月5日為非示范區的4.4倍,8月20日為非示范區的12.3倍,9月5日為非示范區的7.7倍。
表3 紅葉村與龍王湖村單季稻害蟲天敵數量調查
[處理\天敵數量(頭/叢)\主要用藥
品種\7/5\7/20\8/5\8/20\9/5\示范區\田塊1\5.5\9.2\12.5\16.5\17.3\BT、康寬、
噻嗪酮等\2\7.3\7.2\9.1\13.5\14.5\3\4.0\5.5\11.5\14.3\12.2\平均\5.6\7.3\11.0\14.8\14.7\非示范區\田塊1\5.0\2.2\4.1\1.5\3.3\主要為毒死蜱、銳勁特、有機磷及少量菊酯類藥劑\2\3.3\0\1.0\1.0\0\3\6.5\2\2.3\1.0\2.5\平均\4.9\1.4\2.5\1.2\1.9\]
注:所調查的天敵主要為蜘蛛和黑肩綠盲蝽、隱翅蟲。
3 結語
通過多種綠色防控技術的綜合運用,對稻田生態系統的破壞大大減少,田間天敵的數量顯著增加,天敵控害的作用日益增強,從而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既保證了水稻的產量,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質,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性循環。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