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火災是森林的大敵,防止森林火災是林業工作特別是自然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關乎民生,涉及方方面面,也是國家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工作實際,對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認真總結,并提出了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相應對策,以不斷增強森林防火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羅山;森林防火;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108-03
1 羅山自然保護區概況
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50年,1982年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 710hm2,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青海云杉、油松為代表的荒漠區域典型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有植物資源65科202屬366種,陸生野生動物4綱25目67科141屬218種(165亞種),昆蟲有20目(綱)167科591屬872種,森林覆蓋率為9.61%。羅山縱貫寧夏中部,介于賀蘭山和六盤山之間,森林植被具有典型的過渡性、稀有性和自然性,四周被荒漠所圍,有“荒漠翡翠”的美譽,是研究荒漠地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天然實驗室。
保護區交通便利,同紅公路、滾新公路通過保護區。區內有巡護道路約200km,保護區邊界總長度120km。保護區與同心縣、紅寺堡區和太陽山開發區5鄉(鎮)27個自然村相鄰,區域人口20多萬,林地、荒山荒地、草原與保護區交錯相連,周邊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對保護區構成較大威脅,火險等級高,火災隱患大,防火重點區域面廣線長,森林防火日常管理強度大。
2 森林防火現狀
羅山自然保護區于2002年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羅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揮部,2011年設置森林防火科,目前配備森林防火專職人員3名。羅山自然保護區自建立63a以來僅發生1次一般性森林火災。
2.1 森林防火管理體系建設 保護區以基層管理站為核心,2002年成立了羅山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揮部;2005年成立了新莊集管理站、紅城水管理站、沙泉管理站、施家塘管理站森林防火指揮部,建設有18個護林點;2009年通過中德合作項目建立了社區共管關系。運行幾年來,在火源管理和資源保護工作中效果顯著。據統計,2002年以前,周邊社區群眾人為生產生活活動對保護區資源威脅較大,自羅山森林防火體系建立運轉以來,周邊社區的防火責任亦納入社區共管,責任明確,力度加大,周邊社區對保護區的威脅指數明顯下降。
2.2 撲火隊伍建設 目前羅山管理局成立了1支由男職工組成的20人半專業撲火隊伍和周邊社區300名群眾組成的4支義務撲火隊。保護區職工對發生的森林火災擔負著撲救任務,是羅山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的主體。4個管理站的撲火隊配備了55臺風力滅火機、掃把546把、斧頭50把、抽水機2臺、滅火水槍118個等設備。每年進入防火期,各管理站均對半專業撲火隊進行培訓和實戰演練,以提高他們的防撲火能力。
2.3 防火瞭望通訊網絡建設 目前,保護區建設有5個瞭望塔,管理局配備海事衛星電話1部,每個管理站配備無線電話1部及2~3部對講機(近距離通話),防火信息傳遞暢通,保證了火情信息傳遞,多年來未發生過因通訊問題而延誤火情的事件。
2.4 森林防火設施及其它設備建設 在設施建設方面,共建大型防火宣傳牌6座,大理石界碑6座,宣傳牌100面;交通工具配備以基層管理站為重點,各站都配備森林防火工作車1輛(皮卡)和摩托車。
3 存在問題
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殊的位置和復雜的周邊社區環境始終是森林防火工作面臨的最根本的威脅因素,決定了羅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火險等級高、火災隱患大、防火重點區域面廣線長;隨著社區經濟及同心縣、紅寺堡區旅游業的發展,流動人員逐年增加,森林防火日常管理強度亦逐年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3.1 撲火裝備缺乏 高端撲火裝備嚴重缺乏,特別是高科技山地撲火裝備,撲火專業培訓較少,在撲救森林火災中依然是“人海戰術”,撲救火災技術技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3.2 通訊網絡未建立 保護區面廣線長,野外巡護期間,管理局、管理站和護林點的三級無線通訊網絡尚未建立,制約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3.3 防火設施建設滯后 防火設施特別是社區宣傳設施的建設 對森林防火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受資金因素制約,森林防火設施建設滯后一直是保護區防火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3.4 防火資金投入 防火資金偏重于基礎設施設備建設,而“軟件”方面的投資欠缺。特別是設施設備的運轉費、防撲火技能及專業知識培訓費、野外巡護監測、宣傳教育等項目費用缺少投入、甚至沒有投入。
3.5 防火建設項目科技含量低 防火建設項目缺少科技含量,制約著新時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森林防火工作要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首先就要做到早發現,快速精確定位,而目前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實現。防火建設項目應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配備先進儀器設備,持續培養一批掌握現代技術和科學知識的防火工作人員,不斷提高森林防火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
3.6 森林防火管理理念陳舊 管理站、護林點工作人員受文化程度和環境閉塞的制約,一些現代的森林防火管理觀念和技術難以推廣。管理制度重視“形式”的程度遠遠高于“內容”。
4 對策及建議
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之中,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探索、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李克強總理說:“綠水青山貧窮落后不行,但殷實富裕環境惡化也不行”。森林防火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僅靠傳統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廣大社區群眾的自覺性遠遠不夠。從羅山自然保護區自身來講,重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4.1 將森林防火工作從事后救援向事前預防轉變 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強、燃燒速度快、區域性廣、危害性大等特點,不僅燒毀森林,傷害森林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貧瘠和破壞森林涵養水源功能,甚至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馂氖巧值拇髷?,是生物多樣性的大敵。要樹立“實現羅山夢,依靠羅山人”的管理理念,堅持森林防火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力度,全面防控森林火災的發生。
4.2 加大森林防火項目的投入 多渠道尋找項目,積極爭取各方面對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改善設施設備建設滯后的現狀,特別是將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經費納入自治區林業局經費預算,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從制度上建立穩定的投入渠道。
4.3 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持續培訓一批掌握現代技術和科學知識的森林防火專業工作人員,不斷提高森林防火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
4.4 做好森林防火資金的籌集和分配使用 為了保證防火資金投入與森林防火工作持續協調發展,將森林防火經費合理劃分為防火機構公務經費和森林防火設施設備的投資。防火機構公務經費用于防火組織機構、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轉、工作人員的培訓、年度宣傳教育、巡護監測、社區群眾培訓、中小學生森林防火知識培訓等“軟件”建設;森林防火設施設備的投資實行項目制管理。森林防火“硬件”建設內容有森林防火組織體系建設、預警監測能力建設、撲火隊伍建設、巡護瞭望網絡建設、通訊指揮能力建設、宣傳教育6個方面。以此為基礎,羅山自然保護區根據區域實際,擬定項目建設方案,按程序上報,列入投資計劃,爭取資金,有計劃、有目的、針對性地解決設施設備投入不足的問題。森林防火的關鍵是預防,在任何時期森林防火資金都是有限的,因此防火建設項目、資金的投入重點應放在加強預防和撲救上。主要是加強森林防火組織體系建設、小范圍超短波網建設、撲火隊伍建設、宣傳教育以及巡護監測預報網絡建設,建設的要點應注重現代科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應用,更應注重實踐效果,切實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4.5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社區群眾防火意識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營造生態文明建設良好氛圍。要讓全社會深刻了解和把握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特別是進入防火期,各管理站要分別在其轄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制定宣傳工作方案,明確宣傳思路,始終把提高社區群眾的防火觀念和參與防火工作意識作為宣傳工作的最終目標。擴大宣傳教育廣度,保證宣傳教育深度,提高宣傳教育成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資源保護工作。
4.6 妥善處理好保護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 在保護區資源保護與群眾需求的平衡中,保護區管理者必須認清形勢,擺正自己的位置,緊密聯系群眾,處理好各種關系。保護區工作的復雜性不僅要求保護區管理人員不斷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修養,更要體恤民情,體貼民意,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在幫扶中教育,在疏導中灌輸保護意識,從而更好地實施保護行動?;A、基層工作做好了,就會為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的穩定好轉打下堅實的基礎。
4.7 強化制度的建立、落實和執行 “少數人靠覺悟,多數人靠制度”。建設美麗羅山,實現永續發展,應該將抽象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嚴格的制度安排。把森林防火、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保護區安全評價體系。積極推行“654321”工作法(即“六清五化四勤三管二確保一否決”。六清:轄區本底清、巡護任務清、管理制度清、社區信息清、火源類別清、隱患排查清;五化:責任明確化、管理人文化、防控科學化、工具現代化、手段信息化;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腳勤;三管:分類管、有序管、科學管;二確保: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確保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一否決:實行一票否決權制)。這樣,有思想引導,有工作方法,也有制度約束,才能走出一條羅山保護與發展共贏之路。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規劃設計院.寧夏羅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Z].2000.
[2]國家林業局.西部地區林業生態建設與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3]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Z].2001.
[4]胡培興.森林與生態思考[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5]闞振國.林火基礎理論[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6]張忠祿,王福成,馮巨文.林區護林防火措施與成效研究[J].中國林業,2010(10):48.
[7]陳潤飲.淺談山區森林防火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0(2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