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傳統的課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來衡量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方式較為單一,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不僅是檢測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的良好方式,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該文對高校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意義、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構建及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高校;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140-02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教學培養模式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將教師與學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以及教學與考核緊密結合,不但豐富了課程的內容,還增強了師生的互動性[1]。我國的大學教育常偏重于理論與書本教育,不少學生缺乏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2];完備的課程體系建設是強化學生技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方法[3];而課程考核是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養過程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課程考核可以檢驗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應用型人才要求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具有創新意識、職業素養及技術應用能力[4]。高校傳統的課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來衡量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方式較為單一,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多元化考核是指不僅采用標準化紙筆答題測試,還要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對學生的身心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個性特長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評價,其目的是促進評價對象的全面發展[5]。課程多元化考核加大了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可以激發學生平時的學習動力與興趣,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6]。
1 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意義
1.1 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通過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實施,不斷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和質量進行評價,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然后通過主動學習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彌補自己的不足。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自主學習的信心增強,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1.2 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身心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進行全面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等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1.3 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能夠較為客觀、公正地對學生做出評價,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通過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適時地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做出調整,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 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構建
2.1 課程多元化考核的內容 課程多元化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考核、基本素質考核、能力考核等。專業知識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對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基本素質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責任意識、意志品質、心理素質等;能力考核包括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協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的考核。
2.2 課程多元化考核的方法 專業知識的考核主要通過筆試的形式進行,如期中、期末考試,試題題型應多樣化,還要確定好主觀和客觀題的比例,注重學生認知層次與試題難易程度的協調搭配。通過出勤考勤、課堂提問及討論發言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考核;通過課后作業、撰寫課程論文及第二課堂的開展等形式考核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通過校內和校外的各種實踐活動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責任意識、協作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等。
2.3 構建課程多元化評價主體 課程多元化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實行三者有機結合與統一。教師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知識的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學生互評是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通過課程多元化評價主體的構建可以讓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并進行自我監控,有利于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情況能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3 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應注意的問題
3.1 合理確定課程多元化考核的分值比例 確定合理的課程多元化考核分值比例對于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應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發言、課后作業、課程論文及第二課堂表現等)在總評成績中所占比例,可占40%左右;適當減少筆試(期中、期末考試)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可占40%~50%;課程實踐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可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進行靈活設定,課程實踐較多的課程可占20%左右,課程實踐較少的課程可占10%左右。
3.2 教師應具備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是課程多元化考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對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認識程度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考核效果和質量。為了適應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教師應認真研究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同時,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也應做出相應調整,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具備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的良好的綜合素質。
3.3 應堅持課程多元化考核信息公開化原則 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不僅是一種檢測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的良好方式,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施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的過程中,考核信息的及時公開化是非常重要的,諸如出勤情況、課后作業、課程論文、期中考試和實踐成績等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及時認識到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培養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調整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寧曉梅,陳爽爽.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優化計算機基礎課實驗教學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170,275.
[2]張健. 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建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4):51-53.
[3]王娜.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30(1):173-174.
[4]朱曉瑩. 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改革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10):118-119.
[5]霍華德·加德納. 多元智能[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6]蔡敬民,魏朱寶.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