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了,我固定在一個美容院找美容師曉麗做美容。不僅是為了美,更是為了放松,同時和曉麗聊聊天。一天,曉麗突然和我說,她要走了?!白吡耍炕丶壹奕巳ィ俊薄安皇牵覍W了三個月營養,去當營養師去?!薄皩W了三個月營養?你都學了什么?”“營養知識呀。”“什么內容?”“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搭配好,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相克”。我一臉的茫然,無心再“美”下去。一個初中沒畢業的農村小姑娘,三個月學了些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就要成營養師,就要給人指導營養去了?
“人體需要哪些營養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什么關系?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有什么不同?這些都學了嗎?烹飪中營養素的化學變化都學了嗎?”我問曉麗?!皼]學這么多,就是背了很多題,考試通過了?!睍喳愓f。
營養師還真不是好當的,在我心目中那確實是一個值得學習和實踐的職業,不亞于醫生。今年93歲的李瑞芬老師,是1943年上海震旦大學家政系臨床營養專業畢業的大學生。1952年在北京軍區總醫院任營養師,曾四次為我國國慶閱兵戰士擔當營養配餐,多次為重要人物負責營養指導??删褪沁@樣一個重量級的營養師,曾歷經磨難。解放后,營養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艱苦樸素、不講究吃穿是全國提倡的優良品質。為此,尤其是在“文革”,李老師刷過廁所、燒過鍋爐,在農村干校當過飼養員。因為給小雞按時喂水,吃地里抓來的小蟲子,使母雞長得好還下了雙黃蛋而被批斗,罪狀是用資產階級的營養觀喂養了無產階級的雞。
再說說91歲的營養師索穎,上世紀40年代在國內讀完大學營養專業后又到美國留學。50年代懷著滿腔熱血回到祖國,一干就到70歲才退休,為我國的營養事業作出過很大貢獻。可她也經歷了冷落,在食堂賣過票,刷過廁所。
營養學是一門集人體學、醫學、食品科學等為一體的學科,在醫學院校和農業大學等均設有營養專業。如果沒有一定的無機、有機化學、數學、物理學基礎是根本學不好營養學的,決不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在三個月里就能學好的。同時,我想說,營養學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只停留在四年的理論學習基礎上,沒有營養實踐也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營養師。
我國對營養師輕視的年代,至今也被國際上很多人不解。因為就國際而言,目前,日本每50人中就有一個營養師;在德國我親自采訪了一位美麗的社區營養師,她是營養學碩士學歷,指導著全社區健身者、老年人、病人的合理營養配餐,自己也有著很好的身材和容貌。她和我談起營養干預頭頭是道,并且還拿著德國膳食指南對照著講述。
如今,我們的百姓也開始高度重視營養知識。目前,許多醫院的臨床營養師也是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營養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但仍然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比如,在外就餐的人數越來越多,怎么根據自己的個人身體需求到餐廳就餐?社區老人每天的一日三餐怎么安排?怎么防患于未然?患病的時候怎么吃飯?康復時怎么搭配膳食等等,都是我們的國民所急需了解的。于是,營養配餐員、烹飪營養師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了。應該說,這是好事。但比起整個人口數量,我們的營養師從數量到質量都遠遠達不到需求,都不能真正地指導百姓的營養,不能讓我們的營養素質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后各部門協調后統一部署的一個工程。有營養知識的營養師才是我們需要的,合格的營養師數量多起來才能使我們國民真正在營養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