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三因素兩水平正交試驗對浮選過程中捕收劑、抑制劑和充氣量進行優化研究,并用精礦選礦效率來評價浮選效果,通過進一步優化調整后最終確定最佳捕收劑用量140g/t,抑制劑用量為800g/t,充氣量0.008m3/h。
關鍵詞:正交試驗;藥劑制度;優化
浮選工藝是處理細粒堪布難選鐵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重選和磁選工藝都難以從細粒物料中得到優質鐵精粉。現在選鐵工藝主要有:浮選工藝(正、反浮選工藝)、磁浮選、浮選柱、生物浮選、磁場篩選法以及各種工藝的聯合使用等。目前在鐵礦選礦中使用較為廣泛的為酸性正浮選和陰離子反浮選,正浮選雖然具有拋尾礦品位低的特點,但它上浮的精礦量大,故耗藥量也大,結合鐵礦本身性質的限制,使得正浮選應用較少。反浮選工藝克服了正浮選的不足,但現有的反浮選鐵礦的陽離子捕收劑種類少、合成成本高;所以目前陰離子反復選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陰離子捕收劑藥劑制度復雜。
浮選過程中,藥劑用量少、影響浮選效果;藥劑用量過多,則會對后續生產過程(如沉降、過濾等)產生不易消除的負作用。工業生產中常根據經驗確定藥劑用量,難于確保藥劑制度的最佳化。文章旨在通過正交試驗的方法探索最佳浮選藥劑制度。
1 試驗部分
1.1 材料和儀器
1.1.1 試驗材料取自洪水河選礦廠提供的捕收劑、抑制劑、礦樣(<2mm)。
1.1.2 試驗儀器包括:0.75L、1L XFD型單槽浮選機、烘箱、天枰、過濾機、臺秤、制樣機、流量計、燒杯、量筒、秒表。
1.2 試驗設計與數據
浮選藥劑主要有捕收劑和淀粉抑制劑,同時充氣量也最浮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由于三個因素間可能存在交叉影響,所以單因素試驗不容易確定藥劑的最佳用量。本試驗取捕收劑、淀粉、充氣量作為正交因素,正交試驗采用三因素兩水平,正交因素及對應的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因素水平表
按照三因素兩水平設計正交試驗表,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位置中、最后得到的試驗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正交試驗原始數據表
2 結果與討論
2.1 浮選選礦效率
浮選選礦效率指標E是用于評價同一原礦在不同浮選條件的浮選效果。選礦效率的計算公式為:
E=ε-r
式中:E為選礦效率,%;ε為浮選精礦回收率,%;r為浮選精礦產率,%。
選取浮選選礦效率為評價方案指標,根據以上試驗數據計算各因素水平選礦效率的總和和均值,繼而求各因素的極差,計算結果見表3。從表3的結果分析得出:影響選礦效率的主次因素依次為A(捕收劑)、C(充氣量)、B抑制劑(淀粉):正交試驗確定最佳條件為A1B2C1;即捕收劑用量100g/t、淀粉用量600g/t、充氣量0.008m3/h。
2.2 浮選調優試驗
對正交試驗初步確定的最佳條件A1B2C1進行試驗驗證,同時對捕收劑的用量和抑制劑用量進一步進行調優試驗;試驗條件及試驗結果見表4和表5
表4 調優試驗結果
表4結果表明,調優試驗結果中Fe精礦品位均小于60%,但產率和回收率均較正交試驗高,而選礦效率更高。因此綜合考慮較優的浮選條件為:捕收劑:140g/t,淀粉600g/t,充氣量0.008m3/h。
表5 調優試驗結果
表5結果表明,調優試驗結果中Fe精礦品位在淀粉用量為800 g/t時精礦品位能夠達到61.11%,所以綜合考慮精礦品位與選礦效率,最終藥劑條件為:捕收劑:140g/t,淀粉800g/t,充氣量0.008m3/h。此時的鐵精礦產率為24.74%,TFe為61.11%,回收率為45.99%,選礦效率為21.25%。
3 結束語
3.1 相對于抑制劑和充氣量捕收劑對于選礦效率和精礦產率影響較大。
3.2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捕收劑用量的增加,浮選選礦效率逐漸增加,但浮選精礦Fe品位呈現下降趨勢。捕收劑用量太多,浮選效果反而有所下降,所以捕收劑不宜過量。充氣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浮選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捕收劑的用量。抑制劑的用量要與捕收劑用量相適應,合適的抑制劑用量有助于提高精礦品位。
3.3 用正交試驗完善藥劑制度時A1B2C1最好,但考慮到捕收劑因素與抑制劑因素相互影響較大,所以對捕收劑用量和抑制劑用量進行優化調整。最終通過對精礦TFe品位和選礦效率的綜合考慮,確定合理的浮選條件為:捕收劑:140g/t,淀粉800g/t,充氣量0.008m3/h。此時的鐵精礦產率為24.74%,TFe為61.11%,回收率為45.99%,選礦效率為21.25%。
參考文獻
[1]邱冠周,伍喜慶,等.近年浮選進展[J].金屬礦山,2006(1):42-46.
[2]劉煥勝,劉瑞芹.浮選藥劑連續乳化法的研究與實驗[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03(4):17-21.
[3]沈正義,卓金武,等.基于多目標正交試驗的浮選藥劑制度優化研究[J].選煤技術,2007(3):1-3.
作者簡介:趙發海(1982-),男,青海省西寧市,現任職稱:助理工程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選礦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