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腈綸廠回收裝置地溝改造的可行性分析,進而對整個改造過程進行詳細記錄,突出其可操作性。對廢水處理的生產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清洗線;緩沖池;圍堰
腈綸廠回收裝置從紡絲接收稀硫氰酸鈉溶液,通過蒸發提濃,送至聚合用于配制原液,冷凝液供紡絲作水洗水。兩線各效泵設有地溝排放密封水。因設備長期運行,受物料腐蝕,易發生泄漏,導致較多的硫氰酸鈉流入地溝,嚴重污染外排廢水,造成環保事故。為根除此隱患,減免環保事故的發生,迫切要求對此地溝進行改造。
1 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結合裝置實際,經過多方討論,達成以下意見:
1.1 為確保外排水質,避免蒸發線硫氰酸鈉泄漏造成的廢水污染環保事故,將原有的部分地溝封死,可避免易發生的前四效設備泄漏硫氰酸鈉并污染廢水事件,短時間回收泄漏的硫氰酸鈉,有利于應急處理漏料事件,避免外排廢水受到影響。
1.2 蒸發線各效循環泵緊靠地溝,地溝排水量較多,目前操作人員和班長巡檢間隔一小時,發現泄漏時,已有較多的硫氰酸鈉流入地溝,無法進行封堵和回收,只能通知污水站進行處理,造成廢水處理的困難,易發生環保事故。
1.3 隨著裝置長期運行,蒸發線設備不斷受到堿洗液及硫氰酸鈉物料的腐蝕,出現晶間腐蝕等,尤其是1~4效循環泵及管件,部件易發生斷裂及損壞,泄漏出硫氰酸鈉。
1.4 利用裝置原有的設備設施,簡易改造,投資較少,容易實現。增加適當的管線和地溝,在不影響排放廢水的情況下,實現蒸發線前四效泄漏物料的應急回收,利用自動化儀表監控蒸發區域的外排廢水,避免泄漏的物料進入廢水而影響環保。
2 通過可行性研究后,制定以下解決方案:
改造方案內容
2.1 在蒸發兩線五效泵與四效“U”間增設一地溝,連接蒸發崗位小屋地溝與蒸發兩線五效泵處的原有地溝(長度約12m)。
2.2 蒸發兩線一效清洗線排放口用管線連接,連至蒸發崗位小屋地溝,封死原有的地溝(長度約12m)。
2.3 封死蒸發兩線原有的1~4效地溝(每條地溝約21m),蒸發清洗罐放凈閥用管線連接至蒸發A線五效泵處的地溝,封死原有地溝(約4m)。
2.4 為及時監測蒸發地溝外排廢水的硫氰酸鈉含量,在蒸發地溝流出口(一效附近)處設緩沖池,安裝電導儀在線監測外排廢水的硫氰酸鈉含量。
2.5 為確保及時外排廢水,原有的蒸發崗位小屋地溝進行加深。
2.6 用樹脂對地溝進行防腐防水的處理,地溝靠蒸發區域側外沿加高60mm,用以阻擋泄漏的物料。
3 工藝控制方案
3.1 封死蒸發兩線原有的1~4效地溝,地溝改道,避免硫氰酸鈉料液流入外排廢水中。
3.2 蒸發線1~4效設備出現泄漏時,硫氰酸鈉料液遠離地溝并受地溝外沿的阻擋,無法流入外排廢水,便于回收料液,避免出現環保事故。
3.3 通過DCS的實時監控,根據電導儀二次表的顯示,及時發現外排廢水的異常。
4 改造項目布置方案
4.1 蒸發兩線一效清洗線排放口接管連至新地溝,封死兩線一效清洗線排放地溝。在蒸發地溝流出口(一效附近)處設緩沖池,安裝電導儀在線監測外排廢水的硫氰酸鈉含量(見圖1)。
4.2 在蒸發兩線五效泵與四效“U”間增設一地溝,連接蒸發崗位小屋地溝與蒸發兩線五效泵處的原有地溝(見圖2)。
4.3 蒸發清洗罐放凈改用管線排至121-6.4A處的地溝,封死原有地溝(見圖3)。
4.4 原有的蒸發崗位小屋地溝進行加深及新地溝的截面(見圖4)。
通過本次改造,可防止蒸發線1~4效設備突發泄漏NaSCN,污染地溝廢水,能及時回收泄漏的料液,進一步提高外排廢水的水質,提高裝置的風險應急能力,減免了因廢水污染而造成的環保事故,有利于腈綸裝置的環保。
參考文獻
[1]朱雁伯.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現狀及今后發展趨勢[J].給水排水技術動態,2000(4).
[2]周雹.SBR工藝的分類和特點[J].給水排水技術動態,2001(2).
[3]劉韜.污水處理智能控制的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