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計算是將海量的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文章在分析云計算概念和優勢的基礎上,對利用云計算進行信息服務時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指出云計算在信息服務領域應用的前景。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當前現實條件下,云計算在信息服務中面臨的安全性、可靠性、數據兼容性等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云計算;信息服務;信息資源
云計算是當代信息領域的重大創新,它在現階段出現有其必然性,是解決信息社會“三大”(即“大用戶”、“在數據”和“大系統”)挑戰的切實可行方案。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它、發展它。“云”具有較高的數據存儲能力和安全性,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泛在的能隨時更新資源的信息服務平臺,降低用戶的信息獲取成本,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延伸了信息服務的功能。然而,我們在享受“云”給我們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不要忽略了云計算現階段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我們應如何面對他們。
1 云計算的概述
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到目前為止,“云計算”最沒有爭議的定義是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信息技術實驗室提出的。他們把云計算定義為“根據云計算用戶所需,可方便地使用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及服務等各種計算資源,并按使用量計費;提供計算資源的運營商甚少管理與干預,并特別強調云計算不間斷的可用性”。簡單地講,云計算也就是把計算能力當成了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用戶只需要擁有簡單的終端設備,就可以像使用自來水一樣,打開開關便能使用里面提供的形形式式各種各樣的服務等等。
2 云計算提供信息服務的優勢:
總的來講,云計算具有五個基本特征:
(1)服務可以按照用戶的使用需求提供;(2)服務可以通過網絡訪問;(3)服務可以快速而靈活地提供給用戶;(4)服務資源可以在不同用戶之間共享和分配;(5)服務可以按照用量計費。
云計算的優點是:
(1)數據處理量巨大;可以提供大量的軟件服務、數字資源,可以整合多家平臺和資源,實現不同云之間的相互操作,拾遺補缺。(2)數據響應時間極短;由于云計算核心技術是在現有互聯網存儲技術的基礎之上為用戶提供服務,實現5個“無限量”-CPU處理器無限量、硬盤無限量、傳輸信道無限量、內存無限量和用戶無限量。可以使數據的更新更快,用戶的請求可在毫秒的時問內獲得響應。(3)成本優勢明顯;因一般操作只需要通過瀏覽器就能完成,不需購置昂貴的設備,降低了用戶的硬件的購買成本和管理成本。(4)按需定制;云計算的集中資源、分散提供服務的模式,與目前所規劃的一體化信息資源整合的發展方向非常相適應,使信息資源更加集中,信息服務的層次分工更加明確,資源的管理和應用系統的運維也更加專業,且使用云計算框架下的若干業務系統,共用同一個大資源池,且資源池的大小可以適時調整,還可以通過動態資源調度機制對其進行適時合理的分配。(5)信息服務水平提高;云平臺采用整合專業化知識倉庫方式能更好地實現不同服務器中信息資源的一致性存儲,而且有利于實施更為復雜的信息檢索、更深入的數據挖掘、 知識發現等服務。提高數據獲取的廣度,增加數據分析的深度。
3 云計算在信息服務中所面臨的問題
由于云計算順應了人們對于高性能計算、大容量存儲、低廉價格的需求,因而云計算必將成為一種新的主流計算模型。不過在看到云計算給信息服務帶來的眾多優點同時,必須注意到目前云計算技術還不成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3.1 信息保密性。雖然每一家云計算提供商都強調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護用戶數據,但也僅僅是指數據在網絡上是加密傳輸的,數據在處理、存儲和傳播時的保護仍然沒有解決。
3.2 網絡安全問題。云計算是以現有的分布式網絡為基礎的,計算機一旦接入互聯網,就可以成為云計算其中的一部分。近幾年來,政府機構以及公共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的發布了包含個人信息的有用數據,不進行合理的隱私保護,那么攻擊者將利用跟多個數據之間的聯系來獲取個人隱私信息。
3.3 行業標準。雖然傳統運營商與民營大中型企業都致力于發展云計算,卻沒有相應的標準規范云計算行業。
3.4 知識產權。因云計算產生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明顯地超出了傳統知識產權法的規定范疇。因此,致使我們需要重新考慮知識產權問題。
3.5 網絡質量問題。云計算對網絡太過依賴,“云”一旦發生問題,就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并且數據的傳輸也很容易受到不利的威脅。
4 云計算在信息服務中的應對策略
4.1 讓業務合作者簽合同。協定涵蓋的實體應該認真閱讀云提供商的服務水平合同條款,充分了解自己的責任和風險,并為“承擔”風險做好準備。證實云管理者、存儲產品供應商和應用程序開發員中誰對數據泄露問題負責。
4.2 限制用戶的訪問。合同覆蓋的較大的實體可以通過私有云來消除風險。他們可以僅通過限制機構及業務合作分支機構的訪問就能消除風險,協議覆蓋的小實體聽從云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訪問權限。
4.3 將個人驗證信息和受保護的信息存檔。個人驗證信息文檔揭示了數據泄露的風險,機構可以對個人驗證信息數據進行戰略保護,根據真實信息制定租價的響應計劃。個人驗證信息和受保護的數據以及隱私和安全風險評估能夠幫助確定遵從性、減少數據泄露的不良后果。
4.4 制定事故響應規劃。事故響應規劃是一種高效的、高性價比的方法,事故響應規劃為響應小組提供了隱私事故的責任和行動指南,為監管機構提供了實施監督的具體說明。
4.5 建立成本補償體系。通過體系的建立,有效確立各級子站在共建共享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各自所享受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對過多承擔義務的部門補償其多出的成本支出,而對過多享受權利的部門則可對其收取一部分費用,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均衡。
參考文獻
[1]張建勛等.云計算研究進展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429-433.
[2]劉煒.圖書館需要一朵怎樣的“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2-6.
[3]張宇萌,張樹華.信息服務與知識導航[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