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輔助評價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型評價方式,在諸多的測試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特點,介紹了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評價;發展趨勢
前言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隨著計算機使用人群數量的不斷增加,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評價模式耗費的人力和物力也在逐漸的增加。國內的大型考試和教育評價活動對計算機輔助評價的需求也日益擴大。本文主要分析了CAA領域研究的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發展趨勢。
1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特點和理論
1.1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特點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涉及范圍較廣,包括了計算機個人技能技巧、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評價。計算機輔助評價通過評價操作者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個人的實際操作能力,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分析評價結果,對評價的方法和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進和優化。由于計算機輔助評價主要是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評價,因此具有計算速度快和數據準確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并節約了大量成本。
另外,計算機輔助評價也存在較多的缺點,測試的題目類型基本屬于客觀題。客觀測試需要大量的實踐,需要較高的技巧,在初步階段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摸索和嘗試。客觀題目的測試往往不能夠很明確的體現出學生的實際問題,客觀題目側重點在于事情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表面知識的學習,沒有做更深層次的了解,不利于學生和老師的探索分析能力。學生在進行測試時,可能會連測試題目的意思都沒有弄明白,而選擇了正確的答案,不僅產生誤導,還影響評價結果。在進行計算機測試時,要求注重安全問題,測試需要有軟件、硬件等資源的大力支持。在實際測試之前,要求對計算機等相關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避免在測試中出現問題。另外,監考教師也需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接受培訓,具有相關的操作技能和經驗,保障計算機輔助評價的順利進行。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發展要根據自身弱點進行優化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研究和應用更加先進的發展信息。
1.2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理論
計算機輔助評價測試題目的理論主要有經典測量理論和項目反應理論。這兩種理論都是通過理想假設提出的,其主要部分是數學模型。其中經典測量理論是使用的線性確定模型,項目反應理論使用的是非線性的概率模型。兩種理論的模型項目參數具有密切的關系,統計量根據不同的測試對象,需要采取不同的統計量,項目參數具有穩定性,不能夠改變。這樣就使得測試單位也具有了可比性,參數的穩定性對測試的質量和編制都十分的重要。經典理論具有幾個方面的缺點:
1.2.1 評價題目的質量標準依賴于被測者,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被測對象的差異會使得測試結果存在很大的區別。
1.2.2 適用范圍較小,只能對相對水平的被測者進行測試,不適用于考察實際水平。
1.2.3 針對某項能力和水平進行測試時,要求使用同樣的測試題目,保證測量結構能夠進行比較。
項目反應理論是在經典的理論上進行變革優化而產生的,解決了經典理論存在的問題。因此,項目反應理論的應用會很大程度上提高題庫的質量。
2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發展趨勢
2.1 發展趨勢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發展趨勢是根據自身的弱點進行改革和優化的,因此,針對存在的不足,分析發展趨勢。
2.1.1 將技術手段引入評價過程
計算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也成為了國家各大高校的必修課程,計算機的應用吸引了很多學生,在社會上的普及速度飛快。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評價重點在于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目前,計算機多數采用試卷進行考核,只能對理論知識進行評價,不能從根本上全面的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所以,解決這種問題就必然要將現代化技術引入到評測過程中去,實現測評自動化,成為CAA研究的新領域。
2.1.2 提高網絡測試系統的安全性
計算機輔助評價的數據傳輸量較大,尤其是在大團隊進行集體測試時,在數據進行傳輸過程中,數據信息容易出現故障,被截取或者泄露。因此,提高網絡數據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使用防火墻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保障網絡考試系統的數據信息安全性。
2.2 研究課題
信息時代的發展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使得教育中新的教學內容要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抓住重點,計算機輔助評價要準確的預測,與教學課程相整合。在學習中,思維和心理活動問題是關鍵,在這些相關的關鍵問題進入到計算機輔助評價測試中時,才能準確的、合理的測量學習者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麗媛.論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信息,2012(36).
[2]馬光仲.計算機輔助評價發展的回顧與思考[J].教學設計與評價,2010(4).
[3]王娟,孔亮.計算機輔助評價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