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機電運輸安全是煤礦生產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在礦井生產的各個環節,由于煤礦機電運輸涉及到很多特殊工種,并且對技術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所以研究機電運輸設備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技術水平與綜合素質差異等原因造成了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發生,針對這些問題,煤礦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強化對煤礦機電運輸過程的管理工作,可以從對礦井實施質量標準化管理以及提升運輸設施等多渠道進行強化管理,以便加強煤礦生產的安全性,預防事故發生。
關鍵詞:煤礦;機電運輸管理;原因;對策
1 前言
在我國發生的重大煤礦事故中,機電事故在礦井生產的各項安全事故中位列第四名,其中運輸環節發生的事故更是占到了事故總比例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可以說,機電運輸設備的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到煤礦的生產安全,分析運輸環節產生事故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于增強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 煤礦發生機電運輸事故的主要原因
煤礦發生機電運輸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2.1 特種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比較低
很多煤礦中的特種作業人員并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他們對特種作業的相關技術還不能熟練掌握。對于技術性的工種來說,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相應的安全操作步驟,對于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應有比較清晰的概念,當發生突發事故時,應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反應。然而,在現實的煤礦生產中,由于相當一部分特種作業人員對于安全操作知識的熟悉程度不夠,加之個人安全意識比較淡薄,麻痹大意,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違反了“三大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違章指揮、違章操作時有發生,導致了很多違章操作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一些煤礦發生機電運輸事故的主要原因[1]。
2.2 新進人員代崗情況時有發生
新近人員由于加入生產活動的時間比較短,對于自己頂替的工種還不是很熟悉,相應的技術操作水平也比較差,加之他們缺乏重要的崗前安全培訓,往往會導致盲目操作與違章指揮等不安全因素出現,嚴重威脅到煤礦的生產安全。事實上,煤礦特種崗位的員工不應隨便調換工作位置,且應經過十分專業的培訓后才可以上崗。但實際上,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新進人員代崗的情況卻仍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對特種作業崗位重要性的重視程度不夠所導致的,極大地增加了安全隱患。
2.3 一些特種作業人員調換頻繁
煤炭行業是高危、艱苦行業,環境差、收入相比其他行業低,對機電專業技術人員和熟練技術工人失去吸引力和向心力,加上一些激勵措施不到位,造成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流失,礦井機電專業人才缺乏,隊伍很難穩定[2]。在實際的煤礦生產中,礦山上的一些技術性工種往往會由于人情關系等,出現一些不合格人員任崗的情況,這就導致了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調換相對頻繁,這種調換使得業務水平不合格的人也能夠到崗位上任職。此外,一些臨時性的工作調整也使得安全隱患問題更為突出。
2.4 機電設備原因
機電設備老化造成的技術性能下降是導致煤礦機電運輸管理出現事故的另外一大原因。此外,一些煤礦的安全基礎工作相對松懈,對于設備的防爆檢查不到位等,都會造成生產環節出現安全隱患。機電設備安全問題也應得到煤礦企業的高度重視。
3 強化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的對策
3.1 強化對職工業務水平的培訓,同時積極引進人才
積極組織職工業務水平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煤礦的安全隱患,特殊工種要嚴把入口關,不能隨意調換,要嚴格考核發證,持證上崗[3]。還要通過定向培養和集中學習等形式,強化對要害工種和專業工種的技術培訓。企業必須要舍得為人才進行投資,使技術人員和技術熟練的工人能夠對在企業發展產生堅定的信心和決心,要在評稱評聘、深造及提干等問題上,給他們提供同等機會,并著力從長遠的大局出發,培養出一些拔尖的技師及高級技師,技術大拿及首席工程師等,只有積極為企業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才能夠保障企業的人才不斷流,不會出現無才可用,人才外流的情況。另外,積極引進專業的技術人才也是增強企業人才儲備的重要途徑。
3.2 強化安檢機制和機電安監員的綜合素質
落實好安全工作,尤其需要有效監督,流于形式的監督及不到位的監督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強化煤礦企業的安全監督機制,要充分發揮安監人員的監督作用,堅持實行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采用資金獎勵機制,嚴格對職工的表現進行考核,并及時兌現獎懲,進而促進企業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對于煤礦的安檢員,要采用多種途徑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集中優勢安監力量,強化安監工作力度,強化機電運輸管理工作效力,確保企業的生產安全。
3.3 積極對礦井實行質量標準化管理
礦井的質量標準化對于煤礦安全舉足輕重。企業要將安全生產工作當成經常性的工作進行落實,要從一種靜態的達標向動態的達標轉變,從一種重結果的狀態向重過程的狀態轉變,進而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達標。同時,還要積極提升職能部門的影響力和權威性,積極健全機電運輸管理制度,在規范的制度下落實好責任,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進行。
3.4 加大投入提升裝備的水平
對于深部開采的礦井,一定要注意對不合理的運輸系統進行改造,積極打通阻滯的瓶頸環節,從而提升主系統設備的性能和可靠程度,提升生產力。尤其要注意對采區的流動設備進行升級和換代,積極淘汰一些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不合理的工藝設備,并且禁止拼裝、湊合和改裝現象的出現,對一些老化報廢的設備要態度堅決,堅決不能再投入到生產環節中。煤礦企業應積極發展機械化,積極推進礦井設備自動化進程和數字化進程。
4 結束語
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環節出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業應積極從管理和設備兩個主要的角度出發,針對客觀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積極整改,通過強化特殊工種員工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強化企業對整個運輸過程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等方式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機電運輸管理事故。另外,煤礦企業還應積極改進生產設備,注意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和更新,以便在提升生產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弱機電運輸管理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洪福.淺析煤礦機電運輸管理與對策[J].商情,2012,(50):202.
[2]吳建華,顧維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高有桿抽油系統效率[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3):153-154.
[3]沈秋彥.對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的思考[J].中國科技博覽,2011,(21):101.
作者簡介:艾軍(1975,1-),男,籍貫:遼寧省阜新市人,研究方向:機電工程一體化,職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