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開始探索碾壓混凝土壩至今,這個技術獲取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如今,在很多地理位置不一樣的區域之中都開始修筑這種壩體。其目前在建的總數要超過別的類型的在建數量。文章分析了當前的技術特征以及后續的發展等一些內容。
關鍵詞:水利工程;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現狀;發展
1 關于外國的該項建設技術和今后的發展態勢
該項技術是干硬性混凝土利用土石壩施工工藝,通過振動來開展壓實活動的一種全新的工藝,其打破了過去的澆筑措施的局限性。其有著非常多的優勢,比如機械化的水平非常好,而且能夠縮減時間,還能精簡步驟,節省費用,是目前水利項目的首選。在一些國外的區域,普遍使用粗放的模式來設置,其建設的速率非常快,對于其防滲以及溫控等的技術規定也很嚴苛,對于碾壓的品質規定不是很嚴苛。所以經常性的出現一些縫隙以及滲漏等情況。總體上講,國外的探索活動關鍵是局限在它的技術層次之中,很少會關注它的品質管控相關的內容。
1974-1982年,巴基斯坦在修復塔貝拉水利樞紐建筑物時,利用枯水期澆筑了250多萬m3的RCC,可將其看作是RCC發展的最重要的里程碑。采用篩選的當地材料,其最大粒徑150mm、細料用量約為10%。硅酸鹽水泥用量開始為133.5kg/m3,后期為110kg/m3,混凝土連續式混凝土凝土拌和設備拌制,用自卸卡車運往澆筑地點,用振動碾壓實。在實現混凝土高速澆筑工藝方面,塔貝拉采用RCC的經驗是成功的。
日本碾壓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壩工程事務所的領導下于1974年開始研究的。日本首次采用這項新技術是1980年修建的89m高的島地川壩和玉川壩基礎板澆筑。碾壓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130kg/m3。
1974年美國陸軍工程師團研究了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方案,作為土壩設計替代方案,為1982年竣工的柳溪壩奠定了基礎。此壩是世界上第一座全部采用RCC修筑的不設段間縫的大壩。壩高52m,壩頂長518m,混凝土方量33萬m3。混凝土采用破碎的人工骨料拌制,骨料最大粒徑76mm,細粒料用量4%~10%。膠凝材料視不同壩區而定。水泥用量47kg/m3,粉煤灰用量19kg/m3,大壩內區RCC澆筑層層厚為24~34cm,并采用激光束控制澆筑質量。
該項筑壩工藝在上個世紀中后期的時候,最先是從國外開始使用的。在十年之后開始應用到我國的建設工作中,并于1986年建成了第一座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福建省坑口大壩。在初始階段,很多人對于層間的聯系以及抗滲規定等不是很認可,嚴重的干擾到該項建設工作的開展。由于不斷的測試探索,很多的原料的使用,以及建設工藝的完善,此時我們國家的該項技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能夠有效的處理面對的一些不利現象。使用高摻粉煤灰等外摻料,選用適宜水泥、砂石骨料、優質復合型外加劑、核子水分-密度儀國產化研制;石料對碾壓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規律;對碾壓混凝土拌和、運輸、攤鋪、壓實的機械設備不斷改進,調整了混凝土稠度Vc值的控制范圍。防滲構造的不斷進步。對于攤鋪以及澆筑等活動的切實提升,分析了多種堅實活動以及在嚴酷的氛圍中的建設技術等的一些內容,切實提升了其品質,通過分析豎直以及平行和別的方位的材料的芯樣,發現其已經到達10,壓水試驗的透水率平均水于1Lu,抗剪斷試驗的破環面不在層面結合面,設備的信息都證明了壩體的運作是合理的,它的滲漏等的數值和一般的混凝土是完全一樣的。 除此之外,對于設計等的內容也有很多的發展,不僅僅包括重力壩,還大面積的使用拱壩等。
最近幾年中,我們國家的該項筑壩工藝獲取了快速的進步,1993年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壩高75m的普定碾壓混凝土重力壩,1996年竣工的福建溪柄壩厚比僅0.19,為世界上第一座碾壓混凝土薄拱壩,2001年建成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壩高132m沙牌碾壓混凝土重力拱壩和厚高比最小的甘肅省龍首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在建的龍灘大壩是世界上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坑口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普定碾壓混凝土拱壩兩個項目都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并在拱壩設計、倒懸面施工、分縫、并縫、溫控及防滲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經驗。由于我們國家的建設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此項建設速率也提升了。
2 該項技術在我們國家的發展特征
2.1 壩體不斷的增高。初期建造的碾壓混凝土壩多為50~80m,自水口、巖灘兩座100m級高壩采用碾壓混凝土技術修建主壩以后,相繼建成了江埡、棉花灘、大朝山等高壩。正在興建的有索風營、百色和龍灘等高壩。
2.2 拱壩的總數變多。最近幾年中,拱壩的總數不斷的增加,它們具有非常多的新技術和工藝特征。
2.3 此類項目的活動總數在總的壩體項目中的比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開始的項目之中,普遍使用金包銀的措施,穩態混凝土在總的規模中占據的比例很大,碾壓混凝土工程量所占比重約為50%~60%。當探索出變態形式的材料之后,最近建設的一些重力性質的以及拱形的項目,大體上都是使用總斷面的碾壓工藝開展工作的,此時的比例提升了很多。
2.4 筑壩技術的規定不斷的細化。我們國家的該項壩體,其關注的是層次間的持續鋪設,而且層次之間有著非常好的接洽,上方的材料要合乎抗滲以及抗裂等等的技術規定,而其自身要合乎溫控以及防裂的規定。
2.5 碾壓混凝土筑壩。低水泥用量,高摻粉煤灰,中膠凝材料的干硬性混凝土;薄層連續碾壓;二級配碾壓混凝土防滲;大范圍的使用誘導形式的縫隙,不設置豎向縫隙。按照整個倉面開展碾壓工作。
2.6 規程規范的編制。除了在相關的建設和筑壩工藝方面獲取了優秀的成就,還編制了碾壓混凝土壩設計導則、碾壓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和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等技術規程。雖說我們國家的該項建設活動在質的層次之中獲取了優秀的成就,不過還是面對一些不利現象,尤其是對其建設工作來講,關鍵的體現在,品質管控思想以及素養等和當前的社會步調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品質管控體系不合理,品質監督活動的意義不能夠體現出來。一些機構和工作者,尤其是個別的高層人員不關注項目的品質。項目的品質和建設工藝的水平要切實的提升,當前的建設能力的差距非常大。當今的管控措施很少,決策管控體系發展不順暢,運作不合理,按照條塊模式設置,功效不是很好。特別是最近的幾年之中才獲取一定成績的該項壩體建設活動,它的相關建設技藝并不是非常的優秀,所以要強化品質管控活動的力度。
參考文獻
[1]梅錦煜,鄭桂斌.我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概述[J].水利水電施工,2004(1):06-08.
[2]石良勇,余世華.國內外碾壓混凝土壩的設計、施工及其發展[J].水利水電施工,2000(1):9-12.
[3]梅錦煜,鄭桂斌.我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的新進展[J].水力發電,2005.06,3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