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建筑施工企業在對協作單位進行安全管理時所遇到的難點問題,從兩個方面入手標準化,規范化協作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關鍵詞:外協單位;安全管理;標準化;規范化
目前,勞務分包已成為國家及行業積極推進和倡導的一種合法分包模式,勞務分包以其市場風險小、綜合效益高等優點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建筑施工企業把大部分施工作業承包給了外協單位,這種承包模式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企業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何引進優秀的外協隊伍、如何規范外協單位管理成為了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 外協單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難點問題
1.1 責任不明確,管理混亂
建筑施工企業與外協單位在簽訂合同時并沒有明確各自職責,導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往往暴漏一些“三無”問題,無人負責、無人管理、無人監督。這些“三無”問題導致了外協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為了圖省事、趕進度而違章蠻干忽視安全隱患的存在,進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因為沒有明確職責分工,在發生事故后外協單位往往又把責任推卸到企業上,導致了企業的資本大量流失。
1.2 人員素質差,安全意識低
不管是外協單位的管理層還是作業層,其人員素質相對低下,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工,而懂技術,懂管理,懂安全的人員極少。這使外協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失去了保障。安全生產工作進展困難。
1.3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護缺損
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一些協作單位往往在安全投入中偷工減料。在員工的勞動防護,現場的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等方面能省則省。導致了一些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環境的不安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在人員配備等方面,為了節省開支不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與安全管理人員,濫竽充數、一人多崗的現象時有發生。
1.4 人員不穩定,教育培訓落實不到位
外協單位往往雇傭的是一些農民工,其人員流動性大,組織機構相對不穩定。這些因素大大提高了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的難度。正因為其不穩定性使得原本系統性,有計劃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活動不能得以落實。
1.5 安全技術落后,安全交底不及時
外協單位大部分是一些資質低下,技術落后的小型施工隊伍。他們的安全技術落后,大部分人不懂施工,不懂安全,不知道相應的安全作業規范,再加上安全交底的不及時性,這些安全隱患是造成了外協單位事故頻發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外協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業應該解決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它關乎企業效益的大幅提高以及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
2 從兩方面論管理
外協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抓起:第一,嚴把外協隊伍的準入關。建筑施工企業從一開始就要嚴格審查外協單位的資質條件,從業經歷等。爭取引進優秀的施工隊伍。第二,對外協單位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堅決杜絕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的行為。對外協單位實行“無差別”的安全管理。
2.1 嚴把外協單位的準入關
現階段,在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建筑市場仍不規范,外協企業魚龍混雜。如何在諸多的外協單位中挑選優秀的施工隊伍是搞好外協單位管理的首要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條件之一。
2.1.1 嚴格審查資質證書
目前市場上外協企業為了省事省力往往投機取巧,用一些假資質假證書來應付合作企業,還有一些企業在沒確定外協企業的經營范圍的情況下,讓外協單位做超出經營范圍的工作。所以在在隊伍選擇時推行考察責任制,誰考察誰負責,做到推薦、考察、選擇、使用各個環節過程透明,監管有力,責任到人。外部勞務隊伍的選擇要經過勞資、安全、工程、物設、財務等相關部門的集體評審,形成了隊伍選用和評價記錄,建立集體決策、執行有力、監管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選擇的隊伍符合資質要求,能滿足施工生產的需要。
2.1.2 注重外協單位的從業經歷
要想徹底了解一個外協單位只靠執照證件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審查外協單位的從業經歷及評價是一個了解該單位的好途徑。企業可以利用網上查詢、電話查詢等形式對企業的真實情況進行了解,嚴格按照公司的管理辦法引進施工能力強、信譽好、設備齊全、安全意識高、責任心強的施工隊伍作為長期合作的伙伴。
2.1.3 明確劃分安全責任
當外協單位發生事故之后,企往往都會擔負起主要責任。這就是安全生產職責沒有明確到書面上。所以在簽訂勞務合同的同時還要簽訂《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書》,明確雙方在安全管理中的責任、義務及相應的考核條款,雙方必須嚴格履行。以此來防止事故后外協單位推脫責任。
2.2 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安全管理
引進優質的施工隊伍是安全管理好的開始,如何高效的,全面的做好這些外協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來運作各種風格不一的施工隊伍。
2.2.1 規范健全組織機構
針對外協單位都是些小企業、小隊伍沒有正式組織機構,呈現一片散沙的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依靠企業的力量來規范健全外協單位的組織機構,改變外協單位組織機構混亂局面,為外協單位提供培訓的機會,培養專業人才。把雙方的合作從單一的生意上的合作,升華到企業文化、安全文化上的交流,同時也奠定了長期合作的基礎。
2.2.2 系統性、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
現在的安全教育培訓呈現:應付性,盲目性,無計劃性的現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外協單位的不穩地性。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就是進行動態管理,對入場施工隊伍進行歸檔管理,一人一檔,然后對培訓活動進行統計匯總,動態監控哪些人教育培訓不到位。從而使安全教育培訓有計劃、有組織、系統性的進行。
2.2.3 標準化統一管理
杜絕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的行為,做到企業帶頭,統一指揮各個外協單位按規程作業,按標準施工。在人員管理上,做到一人一檔,認真做好崗前三級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與危險告知工作的落實。在機械設備管理上,做到一機一檔,一機一人。同時組織人員經常性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對外協單位的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維修。發現隱患及時通報限期整改。在施工環境上,由企業統一進行部署,改善施工環境,督促外協單位安全經費的投入,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工作,創造一個安全優質的施工環境。
2.2.4 進行有獎罰的考核管理
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來激發外協單位對安全的重視,實行月度考核制度對各外協單位進行相應的獎罰,同時指出各個單位安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并把不到位的地方納入到下個月考核的重點。以此來提高外協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
2.2.5 建全安全管理臺帳
建立安全教育登記、特殊工種人員花名冊、設備進場驗收、設備定期檢查、維修及安全技術交底等安全管理臺帳,針對外協單位不穩定流動性大的特點,實行動態管理,及時了解現場人員情況。督促外協單位和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并建立工人勞動合同臺帳。做到安全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3 結束語
在勞務分包已成為未來建筑施工企業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大量外協單位涌入施工現場,對外協單位的安全管理已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從“引進”和“管理”這兩個環節一起下手才能將安全管理工作更全面、更系統的實施。從而提高企業安全收益,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處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