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的經營掌握著實質性的方向,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財務管理工作和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對經營方式不斷的創新,在此過程中會有許多的風險,那么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防范風險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財務工作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起到核算和監督的功能,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和風險的防范,對于企業的創新可以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為企業領導的經營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1 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在我國現階段的很多中小型企業中,存在著很多的家族企業和合資企業,這種現象對于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弊端。由于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出現了高度的權利統一,致使企業中的財務管理失去了監督的意義。在這些企業中,部分企業主文化水平不高,個人素質有限,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缺乏長遠的部署,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沒有給予重視,認為財務工作只是簡單的記賬和核算,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會有導向性的指導。這些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財務信息嚴重失真,為了迎合企業主的意愿,制造虛假賬目,幫助企業避稅逃稅,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企業主的思想意識落后,對于企業的發展沒有創新意識,所以停滯不前,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強,導致企業的發展緩慢。
1.2 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基礎薄弱,缺乏必要的規范管理
在部分企業中,沒有制定規范的規章制度,執行力缺乏,所以這些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下,財務管理方面的記賬、報賬等相關程序混亂,沒有按照合理的程序執行,對于企業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1.3 現階段的財務人員在專業知識以及個人素質方面普遍參差不齊,對于企業的經營缺乏管理和監督。很多的企業中,都是由家族內部人員掌管主要財務,財務人員失去了監督的意義。此外,還有很多的企業是聘請的外部兼職會計,對于企業的經濟只是簡單的報賬,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
1.4 對于企業中的資產沒有有效的利用,致使很多的閑置資金浪費
主要是受到企業管理者的思維意識影響,有些企業管理者認為只有擁有大量的現金才是盈利的象征,所以致使大量的閑置資金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財務控制出現失靈。此外,企業中的應收賬款沒有得到快速的回收,致使企業的資金周轉不靈,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1.5 稅收法制意識淡薄,稅務管理不規范
由于受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經營者的稅收法制意識普遍較為淡薄,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單憑發票進行管理,以發票金額代替會計核算金額,無發票不納稅、無發票不做賬,實施發票會計、發票申報的財務管理。往往因為無知而多次違反稅收法規政策被查處,偷逃稅時常觸及刑律,對企業和經營業主都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
2 加強財務管理,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對策
2.1 加強資金管理
資金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基礎,只有合理的利用資金才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動力。所以在對企業資金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實行統一管理,保持資金的合理調度,運行順暢。在企業的資金比較充盈的情況下,要對閑置資金合理利用,充分的發揮資金的升值價值,但是要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利用。對于企業的庫存要嚴格控制,避免因為大量的庫存占用資金,致使企業的周轉資金受到影響,進而制約企業的經營發展。所以要盤活企業的沉淀資金,使其發揮更大的價值。對于企業中的應收賬款,要加強回收管理,促進資金的流動,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2.2 強化成本管理
成本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指標,成本的高低不僅決定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而且決定著企業競爭的強弱。因此,成本管理不僅是財務管理的永恒主題,而且是全員參加的一項經常性管理活動。它體現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是否扎實、過硬。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成本管理實際就是通過成本來計劃控制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下,企業自負盈虧,經營好壞與企業和職工的利益緊密相關,降低成本已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要素。
2.3 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企業領導應倍加重視。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工作“大出納”的舊觀念中解脫出來,把此項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抓緊抓好,抓出效果。大力支持并協助財務人員履行職責,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秩序,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關心他們的生活,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大膽提拔和使用懂業務、會理財的人員,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之道,并聽取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進一步轉變財務制度管理職能,財務人員要用好新制度賦予的理財自主權。在做好記賬、算賬、報賬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為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制定出有意義的內控管理制度和辦法。從而更好的發揮財務工作的職能作用。
2.4 強化管理,轉變職能
市場經濟機制運行,迫切需要企業強化財務管理,轉變職能,應用“兩則”“兩制”等新的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重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新機制。由傳統的管財、守財型的管理方式,向聚財生財型管理方式轉變。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健康地生存,并不斷地發展自己,除努力增加自己的經濟實力。管好用好企業的資本外,必須學會聚財有方,生財有道,必須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和財政金融管理的要求,善于聚財和充分利用社會閑散的資金,廣開籌資渠道。由被動執行型向主動參與型轉變。財務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管理,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是搞好經營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徑。
2.5 強化財務管理,嚴肅財經活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客觀上要求強化財務管理,以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管理的從屬地位,使用權財務管理在觀念上統帥,在制度上制約,在利益上獎懲各專業管理,使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都圍繞經濟效益這個根本宗旨而開展。一是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要學法、懂法、守法、護法,進一步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有關法規來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做到處處依法辦事,依法經營。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內控制度的管理和執行,把財務日常監督工作納入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發展機制,切實做到令行禁止,違紀必究,賞罰分明,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周麗君.淺議會計監督及其運作要求[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7).
[2]霍衛紅.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揮會計監督職能[J].財務會計,2001(5).
[3]肖廣英.淺析“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J].財務會計,2001(3).
[4]張同信.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防范風險的幾點思考[J].財務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