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奶粉伴侶”營養品。廣告中宣稱,非奶粉,但針對寶寶“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現象”,幫助寶寶改善腸道功能;并可以“促進寶寶大腦和視力的發育,使寶寶聰明、眼睛亮”,這對于年輕的父母充滿了吸引力。
奶粉伴侶中的成分,看上去的確都是“營養成分”,包括葡萄糖、植物精華、益生元、DHA和牛磺酸。為此,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分析了一下奶粉伴侶營養成分的作用。比如,葡萄糖可以提供熱量,但不提供其他營養成分;“植物精華”是極為復雜的成分,人們并不完全清楚其中的各個成分。對于嬰兒來說,任何“不明物質”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益生元是有利于“好細菌”生長,不利于“壞細菌”生長的成分,但這是針對成人來說的。實際上它是一些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對于嬰兒,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把它作為嬰兒奶粉的必須成分;DHA和牛磺酸是人體需要的成分,在母乳中也能找到它們的存在,含量多少跟母親的飲食關系比較大。試驗與流行病學調查它們對于健康的作用,也是針對成人的。
現代醫學中并無“上火”這個概念,即使按民間概念分析“上火癥狀”,原因也是相差迥異;再說“不易消化”,這是一個強加給嬰兒奶粉的缺陷。中國的嬰兒奶粉,用于消化的乳清蛋白的比例要求甚至比國外更高。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體重增加更快,這也說明,吃奶粉的嬰兒并不容易出現消化問題。
所以,廣告宣傳中的這些所謂“益智成分”只能是理論推測和良好愿望。對于成人來說“即使無用,至少無害”,但衡量一種成分是否適合嬰兒的標準,就需要多多思量了。因為沒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嬰兒有必要添加營養品。且所謂的“雙倍添加DHA”可能只是廣告噱頭,如果嬰兒奶粉中已經有足量的DHA,再通過奶粉伴侶來添加,結果沒準兒就“過量”了。
不難理解,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在不能母乳喂養的情況下,配方奶粉可以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反倒是補充了“營養品”之后,由于嬰兒能吃的食物總量有限,有可能會出現某些營養成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