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家法規,普通食品不能宣稱任何功效,即使是保健食品,也只能按照批準的說明書來宣傳。
幾個月前,有消費者向本刊記者反映,有一款名為“好視藍莓膠囊”的產品通過網絡、電話營銷的方式推廣,該產品宣稱對眼睛有各種好處,消費者可能存在夸大宣傳的問題。記者隨后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該產品存在無證生產、監管不明等多方面問題。
電話營銷人員把它當藥品推銷
說到“好視力”這個品牌,消費者并不陌生,“好視力”眼貼的廣告曾經無孔不入,而“藍莓軟膠囊”是好視力科技旗下的另一款產品。記者登錄“好視力”官網,在首頁上就能看到這款號稱“眼貼的黃金搭檔”的產品,其產品具體分為“青少年型”“商務型”“老年型”,每款產品都寫著“含原花青素,護眼保健”。點開其中“老年型”產品的詳細頁面,在“適用人群”一欄,寫著“中老年人必須攝入足夠的原花青素來保護眼睛,增加眼睛原花青素的密度,就可以大大降低未來近視、眼部不適甚至疾病的危險。”也就是,該產品宣稱具有預防眼部疾病的功效。
記者隨后撥打了好視力的官方訂購熱線,以替家人購買的名義進行了咨詢。在電話中,工號為003的張小姐熱情地向記者介紹,當前正在打折,可以先買“兩個周期”的產品試試,4盒一個周期,能吃兩個月,原價是672元,打完折只要474元。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該“藍莓軟膠囊”有何用處時,客服人員表示,“老年人年齡增長以后,會出現眼底老化或者眼睛模糊、干澀,藍莓膠囊屬于高效的營養補充食品,可以預防眼底老化,包括眼底疾病都可以預防,還可以增強老年人的視力。”
記者又詢問,該產品是什么成分起作用時,客服人員稱“花青素、維生素E這些都起作用”,“很多用戶都來購買。像青光眼這些眼底疾病,藍莓膠囊都可以用的,醫生都會建議服用一些的。”當記者提出家中老人眼睛不舒服,是否需要先去醫院看看,客服人員馬上接話,“不需要,不管有沒有出現疾病都可以用的。”
在咨詢中可以發現,客服人員顯然是想以該產品的各種“特殊功效”來打動消費者。不過,原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陳孝曙教授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法規,普通食品不能宣稱任何功效,即使是保健食品,也只能按照批準的說明書來宣傳。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也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好視力藍莓膠囊產品屬于食品范疇,其官網和銷售人員暗示或宣稱它有預防、治療功能,這顯然是違法的。
產品以膠囊形狀生產,包裝誤導消費者
為了一睹該產品的真面目,記者特意從好視力官網購買了一盒“好視藍莓膠囊”產品。收到產品后,記者看到該產品確實為膠囊形狀,生產日期為2013年1月29日,使用的是企業標準,產品配料表上注明“藍莓濃縮物、葵花籽油、明膠、甘油、水”。
知名打假人王海在看過該產品后表示,該產品做成膠囊形狀屬于明顯的誤導消費者,在消費者印象中,只有藥品才會做成膠囊形狀。在包裝及說明書上寫著“在GMP凈化車間生產”,“食用方法”一欄寫著“一日二次,一次二粒,濕水送服”,但食品并沒有服用劑量的說法,也不需要限定溫水送服,這些都屬于誤導消費者。
記者還將產品相關信息發給了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食品安全法規專家孫效敏,孫效敏也認為,該產品做成膠囊形狀是誤導消費者,同時指出,該產品還存在營養成分表缺失的問題。
“食品必須要有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表要有核心營養素的含量值和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的規范性表格,這種只簡單注明成分及含量的做法是不規范的。”孫效敏說。
不過,更為奇怪的是,該產品既沒有保健品批號,同時作為食品,其包裝上也沒有QS標識,只有一個食品衛生許可證號,注明是“(魯)衛食證字2009371000—3146”。對此,孫效敏明確指出,衛生許可只是生產中的衛生規范,QS是生產許可證,代表食品的質量安全,普通食品必須取得QS才能生產和銷售,沒有QS標識的產品,可以算是“偽劣產品”。

產品無生產許可,逃脫地方監管
那么,一個只有2009年獲得衛生許可的產品,是如何堂而皇之地生產和銷售多年呢?
記者查詢到一份由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11月21日發布的115號函,其中規定,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膠囊、口服液、片劑、沖劑等名稱、形態、食用方法極易使消費者造成保健品或藥品誤導的產品,如液體鈣膠囊等,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普通食品,該類產品暫不納入市場準入發證范圍,衛生部已批復按普通食品管理的除外。也就是說,在2007年該函發布之后,質檢部門已經不再受理該類產品的生產許可。
從“好視藍莓膠囊”的產品包裝上可以看到,該產品實際上由山東威海市一家名叫“威海南波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代工。記者電話聯系了威海市衛生局負責食品監管的許科長,許科長表示,他們在2009年確實核準過該企業的衛生許可,該許可證的有效期為2009年5月21日至2013年5月20日。不過,由于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實施,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職能已經全部移交給了質監部門。
記者又聯系到威海市質監部門,負責食品監管的程科長表示,他們沒有對該企業放發過QS,所以該企業并不在他們的監管范圍。程科長同時表示,如果是生產普通食品,即使沒有QS,他們也一樣會去查。不過,從該產品的包裝及形狀來看,顯然不是普通食品。
在和下屬分局溝通過后,程科長又主動聯系記者,表示“威海南波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面還有一家母公司叫“威海紫光生物科技”,而這家公司是有保健品生產許可的,其自主品牌為“金澳力”,同樣有藍莓軟膠囊系列產品。程科長甚至告訴記者,在分局人員拿到的宣傳資料上,該藍莓軟膠囊產品甚至宣稱“有延緩腦神經衰老,增強記憶力,抗癌作用”,程科長表示,他們會和當地食藥監部門聯系,以解決監管模糊的問題。
記者也同時聯系了威海市食藥監部門,一位郝姓科長告訴記者,“這個是衛生部門發的許可,企業標準是在省衛生局備案的,是普通食品,在新的職能調整前,還不是由我們監管。”
也就是說,這樣一家只獲得衛生許可的企業,在2009年6月之后,既沒有獲得保健品許可,也沒有去辦理QS許可——因為不可能獲得通過,并“逃出”了多個監管部門的視線。知名打假人王海告訴記者,由于申請保健品批號時間長且未必能獲得通過,這類產品只能打擦邊球,通過電話、網絡的方式進行銷售,而不在實體店銷售,以規避監管。

藍莓產品功效有限 無法起到防治效果
事實上,近年來以藍莓為原料制成的飲料已經很風行,相關的保健品也不少。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數據庫中,以“藍莓”為關鍵字進行查詢,可以搜索到13個相關保健品。這些產品的說明書上,在保健功能一項,一般僅寫著“緩解視疲勞”或“抗氧化”的功能,并沒有其他特殊功能。
為了求證藍莓產品的具體功效,記者又采訪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其回函中表示,“已批準緩解視疲勞保健食品中無單一以藍莓(或越橘)及其提取物為原料的產品,藍莓(或越橘)及其提取物均與其他原料配伍使用,共同起到緩解視疲勞的作用。”
食藥監總局的回函中還稱,“對于非保健食品宣稱保健功能的違法違規行為,尤其是片劑、膠囊、口服液、沖劑等形態的非保健食品,明示或暗示保健、治療功能,擾亂市場,誤導消費者,對此應當依法依規嚴厲打擊。”
11月14日,按照包裝上所標示的地址,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大柳樹路17號的富海國際港,實地探訪這家企業。
在大樓的企業指示牌中,記者并沒有看到該企業的銘牌。記者乘電梯上到605室,找到了該企業。不過,從前臺看過去,只能看見一面寫著英文標識的墻,而沒有任何中文標示。在前臺入口的左面還有另一扇門,但大門緊閉,貼著門能隱隱聽見里面有繁忙、熱情的電話客服聲,其聲音效果堪比一整班學生在并不整齊地朗誦課文。
記者來到該公司前臺,前臺工作人員以相關負責人在朝陽區國貿辦公為由謝絕了當面采訪,并告知了品牌部負責人的聯系方式。
此后,記者和該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并通過郵件發送了多個問題。該負責人回復了一封署名為“鄭州市新視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郵件,郵件中解釋,沒有QS是因為“質檢總局115號函規定,膠囊食品不納入生產許可”,但對于記者詢問該產品是否仍然在生產的問題,則沒有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