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籠罩京城的大氣污染受到大家的空前關注。部分公眾甚至鏈接了當年的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開始質疑,北京這兩年的空氣污染情況日益嚴峻,是不是已經達到了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程度?
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可分為煤煙型和光化學煙霧型,已變為大面積的城市群復合污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目前,北京空氣污染以PM2.5顆粒物為主,空氣污染成分很復雜,但是并沒有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程度。
光化學煙霧會嚴重影響局地的空氣質量,容易引起人和動物的呼吸系統疾病,造成各種器官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1952年倫敦煙霧大氣污染事件,直接或間接導致12000人喪生;而上世紀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造成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于建華認為,目前北京空氣污染成分很復雜,但是并沒有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程度。例如今年一月份的空氣重污染,是由于一月份天氣很冷,霧很大,濕度很大,這和光化學煙霧的機理不完全相似。
那么,光化學煙霧到底是什么?
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臭氧,它是由NOx(氮氧化合物)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一系列物質在光照條件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比如,汽車尾氣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后,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有害的光化學煙霧。
此外,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據了解,北京園林綠地VOC排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綠色植物在減噪、滯塵的同時,也是排放天然VOC的主要來源。
在現有污染源排放下, 天氣型變化是造成區域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彭應登說,光化學煙霧一般發生在濕度低、氣溫在24-32℃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于建華說,“光化學煙霧事件”本身沒有界定,但是從北京大氣污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
光化學煙霧形成受到氣象因子(紫外線輻射、溫度、大氣穩定度、混合層高度和長距離輸送)和排放源共同制約。比如,1996年北京大學進行過臭氧濃度測試:西北風風速較大, 溫度低于20℃, 太陽輻射弱時, 測得臭氧濃度較低且變化平穩; 后風向轉為西南風, 溫度高于20℃,輻射強時, 臭氧濃度呈明顯變化,最大小時平均濃度超過國家三級標準,因此只要氣象條件適宜便可產生光化學煙霧。
40年代美國洛杉磯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不啻制造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現在,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可分為煤煙型和光化學煙霧型,已變為大面積的城市群復合污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北京等大城市已逐漸由煤煙型轉向汽車尾氣型,或成為二者綜合型的污染特征。
所以, 雖然現在北京空氣污染以PM2.5顆粒物為主,并未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但關注天氣型的結構和演變對預防大氣光化學煙霧繼續蔓延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