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由千龍網、搜狗、新浪微博等6家網站共同發起的“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這一開放平臺由各門戶網站共同提供資料,滾動發布謠言曝光信息,對于集中打擊互聯網謠言傳播,建立行業辟謠機制開了一個好頭。
筆者登陸這一平臺網頁,看到平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聯合辟謠的優勢:數據豐富,近期傳播較廣的謠言公示及時,同時,平臺還集成了圖片識別、號碼查詢等工具,在應用新技術辟謠方面是個創舉。不過,筆者也看到,相當多辟謠的案例僅僅是引用一則正面的新聞報導,如果這則報導多寫一點,則澄清還算詳細,如果報導相當簡短,這樣的辟謠僅僅是告知了一個結果。
以“種植轉基因玉米讓老鼠減少母豬流產”為例,自2010年《國際先驅導報》發表這一報道,盡管農業部門和科研機構一再澄清,也無法阻止它廣泛傳播,成為“經典名謠”。平臺網頁在分析這一謠言時,采用的是人民網的報導,其中僅引用了農科院一位專家的觀點,否認了“老鼠減少、母豬流產、先玉335是轉基因玉米”等說法,但這樣的辟謠很難說是徹底的,很多看過這則辟謠的人仍在傳謠。
要澄清這一謠言,涉及到的信息非常多,僅僅由一位專家表態說“先玉335并非轉基因品種,山西和吉林等地也沒有種植轉基因玉米”,有人會認為專家是為了辟謠而辟謠,效果并不好。事實上,關于“先玉335并非轉基因品種”,有更多強有力的證據:既有檢測機構對玉米成分的檢測結果,也有美國專利商標局官方網站對先玉335父本PH4CV的說明——其中寫著其是“自交系玉米”,而非轉基因品種,如果這些信息能更詳盡地披露出來,才更有說服力。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謠言的種類,謠言傳播的動機和心理都非常復雜,和過去相比,僅僅靠政府或者媒體出面“公示”一個結果,這種模式越來越困難,甚至有“經過政府辟謠的就是真的”這樣帶著嘲諷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政府、專家公信力流失時,辟謠如果沒有耐心、技巧,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辟謠不能停留在告訴公眾“不是這樣的”,還應該展現“為什么不是這樣的”;辟謠的目的除了終結謠言,更應注意科學思維的傳播。所謂科學思維,就是在對待流言時,要抱著懷疑精神,對于任何一個觀點,不能因為是“我樂于聽到的”就盲目相信,而應該看它是否出示了證據,這些證據是否能夠連貫起來,以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這個結論。
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涉及到什么才是“可靠的證據”,什么樣的邏輯推理才是嚴謹的,而不是詭辯的等問題。比如上述案例中,山西等地幾個農民的“感受”可以作為線索,但不能作為有力的證據;即使存在動物異常現象,但要和“種植轉基因玉米”建立起命題關系,還有很遠的距離,因為導致老鼠減少的因素可能非常多,其中涉及的證據鏈還很長。
這種科學思維方式當然不是看兩三則報道就能學會的,需要通過不停地案例分析來進行“訓練”,這也是持續開展辟謠工作的意義所在,即通過反復訓練后,公眾自己可以樹立起對新聞、流言的質疑精神,會自覺查證該事件的證據和推理是否充分,以此產生對謠言的“免疫力”,不信謠,也不再傳播謠言;相反,如果公眾沒有這種科學思維,則會陷入謠言屢辟不止,越辟越多的境地。
不管是對于這個新誕生的網絡聯合辟謠平臺,還是其他傳統媒體、政府部門,都應該有這種用科學思維來終結謠言的態度,不再滿足于話語權和權威地位,辟謠也不再是高高在上,這就要求在具體工作中,自己首先要遵循科學的表述、論證方式,不能出于保守目的而“少說簡說”,應該充分展現證據,將每一個謠言終結于細節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