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范魚目混珠的有機蔬菜市場,對其實施嚴格的認證是十分必要的手段,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但是這些年在我國,由于認證方式不科學,相關認證已經變了味兒。
目前,我國有機食品的認證程序是,生產企業找到有資質的認定機構,申報后由認定機構實施現場審查,進行多個種類項目的調查,同時在產品生產、制造、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只有所有的檢查項目都合格后,才能夠發放認證證書以及標志。然而,在整個認證過程中,由于環節過多和復雜,大幅增加了有機蔬菜的銷售價格。
很多消費者發現,往往一棵有機大白菜,就得30-40元,一個有機西紅柿,也得10元錢左右,其價格常常是普通蔬菜的8-10倍,另外還有一些有機蔬菜,價格雖然沒有如此懸殊,但是其至少也是普通蔬菜的3-4倍。
問題是,為了吃有機蔬菜,真值得花如此高昂的代價嗎?相關專家表示,我國的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這樣巨大的價格差并不正常,存在過度的商業炒作。
實際上,只要實施科學的生產和經營管理,有機蔬菜比普通蔬菜的成本高不了多少。這些年,國內的有機認證幾乎成了一個產業,并且形成了黑色的虛假認證利益鏈條。
為了對認證予以規范,2012年7月1日起,由國家認監委發布的有機認證新規正式實施。這個被稱之為“史上最嚴標準”的有機認證新規運行一年來,雖然對有機認證市場亂象進行了清理,但認證費用卻大幅增加。
如今,相關認證機構在進行有機認證時,收費項目五花八門,申請費、審核費、證書費、年度管理費、有機銷售證書費、抽樣檢測費、檢查接待費等等多達10項左右。對有機蔬菜的生產者而言,這些費用自然是個不小的負擔。
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取得有機認證,相關生產者每年在土地培育上的投入就要超過20萬元/畝,而之后一個產品的檢測費用就需要4500元,認證的整個過程每個產品又要需要花費5萬元左右。另外,認證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都需要重新認證。據計算,目前國內有機認證的費用要占到整個生產成本15%左右的比例,也就是說,100元錢的成本中,有15元都交給了認證機構。生產者又把這種成本專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
筆者認為,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有機蔬菜,對有機蔬菜進行嚴格認證是一種重要舉措,但是如果因為認證過高地增加了種植者的成本支出,也讓消費者不得不以更加高昂的價格購買有機蔬菜或者不得不放棄食用有機蔬菜,這樣的認證方式顯然就走入了歧途。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有機蔬菜等有機農產品的認證方式并不科學。
西方很多發達國家,有機蔬菜的市場份額較高,雖然其價格比普通蔬菜也要高一些,但是幅度并不大。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認證都是檢查生產環節,抽檢產品質量,有機蔬菜的認證也不需要每茬菜都檢測,這樣其認證費用自然比國內要低得多,從而降低了有機蔬菜的生產成本。
一些專家認為,為了推動我國有機蔬菜等有機農產品的發展,也讓老百姓吃得更加健康,必須想辦法減低生產成本。首要的就是國家相關部門必須要求此類認證機構改變認證方式,在能夠保證有機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認證環節,規范認證收費,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認證費用。當然,在另一個方面我們還要改進有機蔬菜等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專家表示,實際上只要科學種植和管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比一般農產品也高不了多少。
也有人會說,有機蔬菜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其產量要比普通蔬菜低得多,這也導致其生產成本增加。專家表示,這個觀點并不可靠。目前很多有機蔬菜的種植,其產量和普通蔬菜有較大的差距,這主要是因為種植和管理還不是很科學所致,實際上只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和引用新技術,其產量和種植的普通蔬菜并沒有多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