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首次提供機上互聯網服務
旅客以后在國內飛機上也可以享受上網服務了,這并不是天方夜譚。7月3日下午2點,國航北京飛往成都的CA4108航班開啟了全球衛星通訊互聯網航班體驗飛行之旅。這是國航在國內率先推出首個無線局域網航班后,對國內機上網絡建設的再次提升與突破,這次互聯網航班的機內網絡與地面網絡聯接,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空中上網。
據悉,國航機上網絡系統將覆蓋全艙,總帶寬為864Kbps,基于機上提供的定制互聯網應用,能夠滿足全艙旅客基本的上網需求。
國航產品部負責人表示,因為手機系統構造比較復雜,市場上品牌也比較多,在飛機上對手機系統的認證測試比較困難,所以飛機上不支持手機上網,旅客在乘坐飛機時需關閉手機,目前國航機上網絡支持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等移動終端。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在體驗后指出,國航飛機上提供的免費互聯網服務不能自主接入互聯網,只能通過WiFi和國航的網頁聯接。而且只有三項互聯網服務:新浪微博、網易郵箱和股票信息。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帶寬有限,新浪微博是簡版,無頭像,不能發照片,圖片也看不到。
文/綜合

發生核事故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準確信息
國務院于近日批準發布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顯示了中國政府在穩妥推進核電發展、重視核安全上的謹慎態度。
與之前核事故應急預案相比,修訂版預案在對近些年國內外關于核應急工作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新增加并明確了各級核應急指揮部的職責,規范了信息報告與發布程序。
預案規定了中國核應急組織體系由國家、省和營運單位三級核應急組織構成,明確了核事故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并對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各級的具體職責進行了描述和規定,要求按照信息公開的原則,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準確信息。
文/新華社

中國專家發現新型超富硒植物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尹雪斌研究組在湖北恩施發現一種新型超富硒植物——壺瓶碎米薺,從而有望為硒缺乏者帶來福音。
研究人員發現壺瓶碎米薺曬干后,其根部累積硒高達8000微克/克,葉中累積硒高達3000微克/克,可與雙鉤黃芪和沙漠王羽相媲美。但壺瓶碎米薺積累的硒中,90%以上是以硒代胱氨酸形式存在的,與雙鉤黃芪和沙漠王羽中的硒的形態顯著不同,很可能存在一種新型的硒代謝機制。
目前,全球有15億人口面臨硒的“隱性饑餓”。尹雪斌說,我國缺乏高安全、標準化的生物硒制品,該發現對開發生物硒制品以滿足硒缺乏人群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文/中國科學報
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說,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
“與H5N1和H1N1病毒不同,H7N9病毒能夠和人類受體結合,感染人類氣管和肺部,并在細胞內自我復制,哪怕是支氣管最末端的細胞。”舒躍龍說,“雙重受體結合與高增長速度使H7N9病毒更容易從鳥類傳播到人類。然而,H7N9病毒在人類氣管和肺部的自我復制下降,因此其人傳人的效率并不高。”
“‘細胞因子風暴’是指當病毒進入人體后,人體免疫系統會進行抵抗,但由于免疫系統的過分反應會對人體造成較大損害,病毒使免疫系統應答紊亂。”舒躍龍解釋說,“目前我們可以判斷‘細胞因子風暴’是致命性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我們相信還有其他因素造成其致命性的特征。”
文/新京報

Android出現重大安全漏洞
谷歌Android平臺日前被發現存在一個重大的安全漏洞,據稱可能會影響到世界上99%的Android設備。
安全公司Bluebox Security日前表示,他們發現“Android主密鑰”可以允許黑客把任意一款Android應用變成惡意僵尸工具。換句話說,惡意軟件將可以允許黑客遠程獲取受感染設備的信息并控制其功能——比如通話和信息——這些全都不會被設備用戶、谷歌或是應用開發者注意。
在Bluebox Security的博文當中,公司首席技術官Forristal解釋稱,這個漏洞可以追溯到Android 1.6(也就是4年前的Donut)。根據他們的發現,黑客無需破壞用于認證的加密簽名便能夠修改一款應用的APK。
也就是說,黑客可以把一款應用塞滿惡意軟件,但表面上看卻沒有任何異常。由于已驗證的應用程序被授予了Android系統和手機上所有應用的完整訪問權,這個安全漏洞是巨大的,盡管這還僅停留在理論上——因為目前還不清楚惡意應用和升級是如何被送達到用戶設備上的。此外,Google Play商店內的應用對于這種方式免疫,所以用戶應該避免通過第三方應用商店或是偽造的應用鏈接下載應用程序。
文/中新社

央視揭露膠原蛋白“神話”

近日,北京積水潭醫院的一位主治醫師在微博上曝光膠原蛋白,“作為一個燒傷醫生,我想我對皮膚和膠原的了解比絕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負責的說,所有口服的膠原保健品全部是騙人的,無論他宣傳的療效是什么。”短時間內被轉發近6萬次,他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同行的支持,他們直呼“大家別再浪費錢了”。
其實早在2010年,我國內地的膠原蛋白熱還未興起的時候,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已經對膠原蛋白產品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出具了報告。
研究表明,人體內部的膠原蛋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流失,而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難定向給皮膚進行補充,也就是說皮膚老化是自然規律,所謂口服膠原蛋白美容,延緩衰老的說法都是商家炒作出來的。
在專家眼里,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和牛奶,用它來美容其結果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
文/央視焦點訪談
本月或再現“超級月亮”
如果您錯過了6月的“超級月亮”,請不要遺憾,7月份我們仍可能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同時還有機會看到“星星相吸”——火星與木星會聚,以及水星西大距等肉眼可見的重要天象。
天文專家介紹說,7月22日將會是眾多天象集中登場的一天。當天,金星與獅子座最亮恒星軒轅十四“歡聚”。在21日和22日兩晚的日落30分鐘后,西方偏北的低空,金星耀眼奪目,其附近距離就可找到軒轅十四。連續觀測兩晚,就能看到它倆之間的位置有相應變化。
7月22日,月亮會呈現又圓又大的狀態。當天凌晨4時23分,月亮距離地球只有358401公里。到了次日凌晨2時16分,月球、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月亮最圓(望)。因此,22日夜幕降臨后,觀眾肉眼看到的滿月絕對可與上月的“超級月亮”相媲美。
文/北京晚報
全國重點城市年底實時發布PM2.5數值
針對少數地方PM2.5監測進展緩慢,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工作,10月底前須確保監測數據的實時發布,年底前,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和地級環保模范城市要開展包括PM2.5在內的6項指標的監測并發布監測信息。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數據實時公布,更貼近公眾的實際感受,原本藍天數不斷增加的地區,今年空氣質量普遍滑坡,這反映了空氣質量監測更貼近真實情況。
馬軍說,數據公開促成了社會形成空氣治理的共識和動力,“公眾發出更強烈的表達,高層也在不斷做出反饋,從地方到國家層面出臺,或準備出臺大規模的措施,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文/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