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式賦予了事物正當性”——社會學家這樣說。但轉基因技術本來是一個科學問題。通過端著一碗白花花的米飯拍照的方式來說服公眾,它所爭取來的“正當性”離為科學正名還有很遠的路,只不過,它如今是一種更有效率的現實選擇。
品嘗活動在全國各大城市興起
6月22日,北京市西三環一家酒店里,40多個人圍坐在一張10米大桌旁,但是并沒有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景象。一個高高的話筒放在桌子上轉著,每一位來客輪流發言,談自己的感想,看起來更像是開會,只不過氣氛要輕松一些,有人說出精彩的觀點,現場就鼓掌。
來參加聚會的多為原本不相識的網友,其中有法律人士、國企員工、IT從業者、音樂教師、科研人員等,甚至還有一名剛高考完的學生。飯桌上的主角是每人一份轉基因大米做的米飯、壽司以及轉基因木瓜,它們看起來和其他食物并無二樣。
和其他城市一樣,聚會完以后,“北京轉基因大米品嘗會”的現場照片被發布在微博上并被廣泛轉發。在此前后,廣州、深圳、上海等十多個城市的網友組織了品嘗活動,這場歷時數月、聲勢浩大的活動也因此被參與者命名為“大吃特吃轉基因”,活動全過程在網上發布,多少有點“炫耀”的色彩。
研發人員:早就在吃轉基因大米
活動所有的大米均由華中農業大學轉基因水稻團隊研發并提供。事實上,品嘗活動很早就由華中農大在小范圍內開展,只不過那時候還叫“試吃”活動。2010年年底時,整個華中農大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餐,就用自己研發的抗蟲轉基因大米,做了一系列食品,并請了部分媒體現場監督,順便也傳播一下。
“當時就為了回應大家的疑慮,‘你們不是把我們當小白鼠嗎,為什么不自己先吃?’”抗蟲水稻培育小組負責人林擁軍教授告訴記者,他在2005年轉基因水稻進行生產性實驗時就開始吃了,“其實我們全家一年四季都在吃,因為我覺得自己種的東西是安全的。”
同樣的情況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的印證,羅云波表示,在對華中農大的轉基因大米進行評價實驗時,出于科研目的,中國農大的志愿者,包括他本人在內,也連續吃了一到兩個星期的轉基因大米,“這類試吃活動在科學活動中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稀奇的事。”羅云波說。
活動初衷:消除公眾對轉基因的神秘感
僅僅吃一頓轉基因大米,很難說有太大的傳播效應。在多位科學家的支持下,華中農大科學傳媒中心決定把“品嘗”活動持續開展下去。此后,在每年的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周,他們都會將轉基因大米擺到武漢市區街頭,現場煮熟,在充分告知的情況下提供給大家吃。
對于這種走向街頭的“品嘗”活動,傳媒中心負責人范敬群認為,它一開始并不是做給反轉人士看的,活動的初衷是為了讓普通公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轉基因,消除對轉基因的神秘感,在活動中,也盡可能做一些科普。
范敬群認為,大部分市民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很多人問的還是最基礎的問題,對于這些民眾,他們是無法深入了解轉基因中的科學原理的,態度是搖擺的,如果媒體告訴轉基因是有害的,他會偏向那邊,“所以轉基因科普是長期的事。”范敬群說。
這將是影響深遠的科普事件
從各地拉出的橫幅中可以看出,“品嘗”活動的主要訴求還是捍衛科學。不過,由于活動本身形式大于內容,看起來很像是“行為藝術”。在微博跟帖中,反轉派異口同聲地質疑,吃一頓轉基因大米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甚至嘲諷說,“有種帶著你們的孩子天天吃,吃一輩子!”而支持者馬上回擊,“我們本來是想天天吃的,就因為你們這些反轉派,導致轉基因大米不能產業化”。
華中農大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嚴建兵教授是“品嘗”活動的積極推動者,他表示,無論外界怎么看,“品嘗”活動都已經發揮了它的積極意義,從長遠來說,這項活動極有可能是一次影響深遠的科普事件,“行動是最好的方向,它會產生強大的帶動力。”
“品嘗”活動之所以會在2013年突然爆發,首先是活動長期積累,達到一定規模后的效應,另一方面,也能看見科學家們和業內人士開始積極地、有策略地回應轉基因輿論——從今年起,就已經有多個關于生物技術的網上科普平臺在運作。只不過,這種民間的科普能夠多大程度上改變轉基因輿論現狀,還有待于觀察。

Tips 中國的轉基因農業現狀
中國于1996年開始引進轉基因抗蟲棉,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蟲棉于1997年就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開始產業化。目前我國年種植國產轉基因抗蟲棉面積約占棉花總面積的80%以上。
我國已有轉基因抗蟲棉、耐貯藏番茄、改變花色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木瓜、抗蟲水稻、植酸酶玉米、抗蟲楊樹等轉基因植物,以及防治禽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等產品獲得安全證書,但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西紅柿、辣椒和矮牽牛花后來都沒有實現產業化,所以沒有進入市場。目前市面上有轉基因番木瓜銷售。
中國批準了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的進口,但這些產品只能用作食品和飼料加工用途,并未獲準種植。
中國對轉基因作物目前采取“加快研究、推進應用”的原則,即在研究上大量投入,保證“一旦需要的時候咱們能拿得出來”,但應用上選擇審慎處理,暫時不批準糧食作物生產,優先發展經濟作物。
轉基因的標示
中國大陸對轉基因產品采取定性標示的做法,即食物中只要含轉基因成分就必須標示。
美國、加拿大對轉基因食品采取自愿標示的做法,即可以不標示;
歐盟對轉基因食品采取定量標示的做法,轉基因含量達到0.9%時才需要標示;
日本、俄羅斯、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均采取定量標示的做法,比如日本規定當食品中前3種含量最高的食品成分中含轉基因成分,且含量在5%以上時才需要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