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關于紫薇的一切》的視頻火了!網友們驚呼,如果你看到這句話,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么說明你已經out了。此視頻內容是街頭采訪男女同學“你自慰嗎?”,其名稱“紫薇”亦即“自慰”,采用了“自慰”的諧音,它是中山大學萬元獎金征集的自慰研究組新媒體大賽展播第34號作品。面對“紫薇”,童鞋們的感受更是各抒己見: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猥瑣、糟糕、呵呵、正常、爽、偉大、OK……
一時間“自慰”成為各大網絡、微博熱議的話題,大多數網友宣稱,“自慰無罪”。此活動觸及了人們不敢探討的私事,該如何去看待“自慰”這個行為呢?
自慰有利于破除性認識誤區
從2011年11月起,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自慰研究項目,在新浪微博進行了一系列自慰話語研究與公共
傳播,旨在傳播健康性觀念。自慰研究組的最初倡導人和創辦者是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裴諭新。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慰和刷牙、洗臉一樣,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如同人渴了,要喝水;人餓了,要吃飯。自慰是正常的性欲,性欲是人類繁衍后代最基本的要求,是很正常的現象。”
從4月份自慰研究組“萬元征集3~5分鐘自慰故事”的活動截止到6月,共征集網絡視頻作品五十多部,據裴諭新介紹,參賽作品主要是視頻、微電影、漫畫等。除了大學生外,還有中學生寄來以“自慰”為主題的小說。
之所以發起征集自慰視頻的原因,裴諭新介紹說,一般來說,做研究課題“都喜歡搞問卷調研,但后來我發覺,發問卷的話,研究對象的思維就會被限制,學生的很多想法超過我的預設!因此,我把獎金主要用在視頻大賽中,而不是問卷上”。
其實,早在2004年,裴諭新就進行過相關研究,她認為大家一起討論自慰話題,有利于破除性認識的誤區,減少性壓抑,建立健康的性概念,“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危害健康同時又很好達到性滿足的方法”。
對于微博中私信“擔心自慰有害,擔心自慰過度”的想法,裴諭新說,背后還是對這種行為的錯誤理解,覺得自慰是對自己身體有害的。這種想法的根源來源于中國古代,雖然未把自慰視為罪惡,但人們篤信精液乃“天地之精氣”“精華”和“一滴精,十滴血”,認為失精乃傷“元氣”。這些觀念流傳至今,以至于仍有一些中醫師把自慰視為“腎虧”的根源之一。
對此,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性醫學科教授馬曉年也表示,“男性性成熟之后,每天都在產生精液,即使沒有通過性交排出,也會遺精,所以性成熟以后,自慰也好、遺精也好,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不自慰,也會‘精滿自溢’。”裴諭新說,無論是“自慰研究組”的微博,還是征集的新媒體作品,都是她已經進行了一年半的“自慰研究項目”的一部分。她告訴記者,成立小組的目的是:“讓大家在一個公共空間用非常積極、坦然的態度去談論自慰。在自慰研究組的工作坊里,不同年齡段的男女性,大家都分享著自慰的故事。不論你的觀點是什么,敢在公開場合表達,就是一種突破。當打開心結,大家彼此討論,比干巴巴地灌輸一個科學的論斷更重要,也更有意義。”

85.86%受訪大學生有過自慰行為
近期,中山大學校園媒體《中大青年》又發起一項大學生自慰行為調查問卷,調查稱“對于這張問卷,你的填寫將會給社會帶來更為健康合理的性觀念”,結果顯示,85.86%受訪大學生有過自慰行為,28.27%認為自慰有利健康,鼓勵適度為之。
受調查男生絕大部分都有過自慰行為,這個比例高達96.15%,有自慰行為的女生數量為73.56%,比男生少近三成。
在自慰頻率上,男生與女生也表現出來較大的差異。報告顯示,56%的男生一星期有一到三次自慰行為,而女生的這一比例為14.71%,不僅如此,約四成的女大學生在“自慰頻率”這一題選擇了“特別偶爾,一年沒幾次”的選項。由此看來,在自慰的態度上,女性相對“消極”。
以往,自慰明明是人正常心態的表現,卻需要偷偷摸摸地去隱瞞,一個不小心還會被說成了“無恥”。
此次中山大學進行的調查是以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為出發點的。其實正值青春躁動期的青少年、未結婚的青年等等,大都有過自慰的經歷。裴諭新表示,“性成熟后,性欲的積累也是一種能量的蓄積,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要宣泄出來。對男女性來說,自慰就是一種排泄壓力的有效途徑,不違背社會規范,也不影響他人。”
自慰,偶爾可替代性沖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社會生物學研究就有過證實,自慰是生物本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種系進化的證據證明,動物中間也有“手淫”發生,自慰是自然的行為,而非不自然的行為。
前些年,在荷蘭召開的世界性科學大會上,科學家們也一致確認,自慰是人類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解除性緊張而引起的不安、躁動的一種自慰方式,對殘疾人和獨居者緩解性緊張有一定的意義。因此,偶爾自慰對人體健康不僅無害,甚至有益。
自慰不僅僅是正常的現象,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可作為性沖動的一個“替代品”,避免在人際交往中“犯錯”。
在自慰研究組征集的另一部視頻《Moment》(時機)中,它采用了倒敘的方式,展現了一對異性摯友晚上的約會場景。
場景一:在女友的房間兩人坐在床上,喝著酒,女友似乎無意間問起時間,已經午夜,男友意識到該離開了。但是,女友擔心男友的安全,加之喝過酒,毫不隱諱地讓男友留下過夜,甚至直接讓男友同睡在自己的床上。
場景二:兩人躺下,即便是異性摯友,一旦單獨相處,尤其在這樣的曖昧的床上,當然會有“性曖昧意識(含有性沖動的成分)”。場景中,女友直截了當“警告”男友,不得有非分之想;男友也強調:“喂,說什么呢?咱們是哥們兒啊!”
場景三:女友躺到了男友身邊,好奇心驅使,問男友是否以前有女孩與他一起睡在床上過?男友力圖回避這個話題,為了表示友誼和真誠,男友還是談到他14歲時與15歲的女孩一起躺在床上的經歷:和衣而臥。女友大笑,男友感到了尷尬,激發了他的沖動,試圖去吻女友。女友輕輕推開了男友,兩人知趣地并行平臥。
最后一幕:兩人都感到了難以遏制的性沖動,男友沖向了衛生間,把自己交給了“五指禪”;女友在床上也自我得到了舒緩。一切歸于平靜,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幼兒自慰,是在探索自身
其實,自慰現象最早在嬰幼兒時期就有可能出現。
幼兒園里,好多媽媽背后談論的一件事是,有些幼兒會躺在被窩里撫摩“小雞雞”,有些媽媽會覺得很丟人、罵孩子,也有些媽媽會讓孩子“面壁思過”。專家提醒,這完全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就像孩子們摸摸鼻子、揪揪耳朵一樣,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這是孩子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求知欲的一種表現。
華中師范大學性學教授、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副秘書長彭曉輝對此表示,“父母如果對兒童偶爾出現的觸摸外陰的行為大加苛責、橫蠻制止,反而會使孩子從小便養成一種嚴重的‘性抑制’,有可能終身難以消除,或造成一種對于性器官接觸的嚴重抵觸心理,甚至會影響婚后性生活的美滿程度。”
如果碰到孩子經常會有此行為時,“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導那些‘過度’關注自身‘性感受’的兒童,逐漸淡化他們對自身前自慰行為的興趣也是必要的。譬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兒童的集體活動種類和培養他們的多方面愛好等等。”彭曉輝說。
如何看待“不一樣”的自慰
在自慰研究小組的互動中,有關自慰的一些熱點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一種情況是如何看待多元化、有危險性的自慰方式。談到前不久,南昌一名研究生由于“性窒息”致死,裴諭新表示,“性窒息只是極少數人喜歡的極端體驗,它是一種帶有危險性的自慰方式。每個人性偏好不同,就如同有的人喜歡爬山,而有的人喜歡蹦極。如果把喜好性窒息的方式比作蹦極,我們需要告訴他,要更安全地嘗試高潮體驗。”
另外一種情況是怎么緩解伴隨有強迫癥的自慰方式。對此,馬曉年告訴記者,曾有患者是一名國外在校學生,平時會有自慰現象。但在論文答辯前一天有五次自慰,頻繁的自慰更是讓他心煩意亂,影響學業。馬曉年說,“這種情況不是簡單的生理現象了,而是伴隨有心理上的強迫癥問題。”
裴諭新也表示,“生理需要通過自慰方式可以解決,可如果增加刺激度仍然達不到興奮度,身體的喚醒程度越來越低,就有可能是心理問題了。因為身體已經不再需要,而心理還是需要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閱讀減緩強迫癥的讀物來緩解,如果自己無能無力,就要向專業人士咨詢治療。”
從心理的角度看,長期的性壓抑反而會造成人的心理焦慮、煩躁、攻擊性,甚至走向性犯罪。裴諭新一再強調,“以往有些性教材提到‘自慰不要過度、要適度’,我們希望不要再著重強調‘適度自慰’這個概念。自慰本身就是健康正常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去約束人們什么時候需要。如果一再強調反而容易誤導大家對自慰的看法,引起心理上不必要的疑慮或不安,才易導致一些心理問題。”
中山大學自慰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