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明確宜昌市主要煙葉產區煙田雜草種類及分布,確定危害煙葉生產的主要雜草種類,為高產優質煙葉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在宜昌市的秭歸縣、興山縣和五峰縣選取了10個樣點進行煙田雜草普查。結果表明,宜昌市煙田雜草種類53種,分屬22科。根據雜草發生密度,宜昌市煙田雜草優勢種為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尼泊爾蓼(Polygonum nepalense)和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根據雜草發生頻度,宜昌市煙田高頻雜草分別為尼泊爾蓼、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馬唐和牛膝菊。海拔高度對雜草的種類及分布有一定影響,雜草種類在低海拔更為豐富。
關鍵詞:煙田;雜草種類;密度;頻度;分布
中圖分類號:S45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1-5210-04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Weeds in Tobacco Fields in Yichang City
LI Xi-hong1,XU Ru-bin1,LI Ru-hai2,CHU Shi-hai2, LIU Sheng-gao3,YUAN Yue-bin3
(1.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30, China; 2.Hubei Key Laboratory of Crop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Control/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Scienc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3.Yichang Branch of Hubei Tobacco Company, Yichang 443000,Hu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weed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main tobacco districts in Yichang, determine the major weed species harmful to tobacco production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tobacco,10 sample sites in tobacco fields from Zigui county, Xingshan county and Wufeng county in Yichang were selected to survey we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ere 53 weed species belonging to 22 families in tobacco fields in Yichang. According to weed density,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gitaria sanguinalis, Polygonum nepalense and Galinsoga parvifl. According to weed growing frequency, weeds with high frequency were ranked as Polygonum nepalense, Acalypha australis,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Galinsoga parvifl. Moreover, altitude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weed, weed species being more abundant at lower altitude.
Key words: tabacco fields; species of weeds; densit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煙田有害生物嚴重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煙田有害生物主要包括病、蟲、草害,其中病蟲害的研究較多[1-4],在生產實際中對煙田病蟲害的防治也更為重視,相對而言對煙田雜草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遠遠不夠。煙田雜草也是影響煙葉生產的重要有害生物,它與煙葉爭奪光照、水分和空間,惡化田間環境,影響通風透光和排灌,增加生產成本,降低煙葉產量與品質[5,6]。研究表明,煙田雜草鮮重與煙葉產量、產值呈顯著負相關[7]。為了提高煙葉產量和品質,必須對煙田雜草進行有效的防除。煙田雜草種類的調查和雜草種類植物學分類地位的鑒定,是進行煙田雜草生態學、生物學、發生規律和雜草群落研究的基礎[8]。只有明確煙田雜草的種類、分布、發生規律,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高效防除。因此,進行煙田雜草的調查研究十分必要。在我國的主要煙草產區,已經開展了一些相關的研究工作。闕勁松等[9]研究分析了昆明煙區煙田雜草的主要種類與防除技術;李樹美[10]研究了安徽省煙田雜草的分布與危害;羅戰勇等[11]對廣東省的煙田雜草進行了調查。湖北省鄂西地區是我國的煙草主產區之一,其中,宜昌市是湖北省最重要的煙葉產區,但截至目前,對湖北省煙田雜草的系統調查研究還鮮見報道。本研究在全面了解宜昌市煙草生產狀況的基礎上,在主要的產煙縣,選取有代表性的鄉鎮對煙田雜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從而全面了解此地區煙田雜草的種類、優勢種、各種類發生的頻度以及分布規律。該調查研究將對煙田雜草的有效防除提供理論基礎及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和地點
本試驗于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煙葉種植面積較大的秭歸縣、興山縣和五峰縣進行。調查地點分布于3個縣的6個不同鄉鎮,共有10個不同海拔高度的調查點。這10個調查點分別為:A.秭歸縣茅坪鎮,海拔1 100 m;B.秭歸縣茅坪鎮,海拔980 m;C.秭歸縣茅坪鎮,海拔1 240 m;D.興山縣黃糧鎮,海拔900 m;E.興山縣黃糧鎮,海拔980 m;F.興山縣榛子鄉,海拔1 320 m;G.五峰縣田家山鎮,海拔1 170 m;H.五峰縣灣潭鎮,海拔1 220 m;I.五峰縣漁關鎮,海拔795 m;J.五峰縣漁關鎮,海拔920 m。
1.2 試驗方法
綜合考慮煙田氣候條件與海拔高度、煙草品種和植煙面積等因素,在每個縣選擇2~4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選擇3塊煙田進行普查。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50 cm×50 cm,調查樣方中的所有雜草種類和株(分蘗)數。參照文獻[12-16],對所有調查到的雜草進行種類鑒定。計算每個調查點的3個田塊中雜草密度的平均值;計算每一種雜草出現的頻度,頻度計算公式為:頻度=某種雜草出現的次數/總樣方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宜昌市煙田雜草種類
宜昌市煙田雜草種類、密度與頻度的普查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宜昌市煙田有雜草53種,分屬22科。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有13種;其次是禾本科(Poaceae),有6種;蓼科(Polygonaceae)有4種;唇形科(Lamiaceae)5種;十字花科(Crucifer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c)均為3種;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和莧科(Amaranthaceae)分別有2種;藜科(Chenopodiaceae)、酢漿草科(Oxali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車前科(Plantaninaceae)、蕁麻科(Urticaceae)、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桔??疲–ampanul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堇菜科(Viol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和葡萄科(Vitaceae)13科各有1種雜草。
2.2 宜昌市煙田雜草密度比較
由表1可知,在普查的3個縣中,各個縣的雜草種類不盡相同。其中,秭歸縣38種、興山縣36種、五峰縣39種。其中有25種雜草在這3個縣普遍分布。
以雜草密度大小為標準確定的雜草優勢種在各縣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但也有一定差異。以密度大小排列,秭歸縣優勢種類依次是尼泊爾蓼(Polygonum nepalense)、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興山縣優勢種類依次是馬唐、尼泊爾蓼和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五峰縣優勢種類依次是馬唐、尼泊爾蓼和牛膝菊。3個縣的所有雜草中,平均密度最高的3種雜草依次為:馬唐(34.42株/m2)、尼泊爾蓼(25.65株/m2)、牛膝菊(14.35株/m2)。因此,綜合各縣的優勢種及全部調查樣方中的雜草平均密度來看,宜昌市煙田雜草優勢種為馬唐、尼泊爾蓼和牛膝菊。
2.3 宜昌市煙田雜草頻度比較
由表1可知,宜昌市煙田的53種雜草在調查樣方中出現的頻度有很大差異,從中可以看出各種雜草在分布廣度上的差異。發生頻度越大的雜草其分布更為普遍。其中,發生頻度大于20%的雜草有11種,以頻度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尼泊爾蓼、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馬唐、牛膝菊、通泉草(Mazus japonicus)、繁縷(Stellaria media)、藜(Chenopodium album)、腺梗豨薟(Siegesbeckia pubescens)、艾蒿(Artemisia argyi)、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母草。這11種雜草在宜昌市煙田分布最為普遍。其中,尼泊爾蓼的發生頻度最高,達到78.00%,說明該種雜草出現在絕大多數調查樣方中。頻度大于50%的雜草有鐵莧菜、馬唐和牛膝菊,這4種發生頻度高于50%的雜草,除鐵莧菜外,其余3種也是密度最高的雜草。這說明雜草的發生頻度與其密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分布廣泛、發生普遍的雜草往往具有較高的密度。結合雜草發生頻度和密度,可確定宜昌市危害最為嚴重的幾種雜草為馬唐、尼泊爾蓼、牛膝菊,這幾種雜草應作為防除重點。
2.4 不同海拔高度煙田雜草的分布
本研究的10個調查點選取了兩類不同的海拔高度,即海拔高于1 000 m和低于1 000 m兩類。兩類海拔各有5個調查點。其中海拔1 000 m以下的樣點有雜草44種,海拔1 000 m以上的樣點有雜草41種。32種雜草在兩種海拔高度都有分布,12種只分布于海拔低于1 000 m的樣點中,9種只分布于海拔高于1 000 m的樣點中。因樣本數量的限制,以及海拔高度之間的差距較小,并不表明某些雜草只適應特定的海拔高度。就本次調查而言,二者之間雜草種類的差異表明,雜草種類在較低海拔更為豐富(表1)。
3 小結與討論
1)普查結果表明,宜昌市煙田雜草種類豐富,共有雜草種類53種,分屬22科。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湖北省宜昌市主要煙葉產區的煙田雜草種類、優勢種、分布規律、發生頻度等,填補了本地區煙田有害生物研究的某些空白,提升了煙田雜草研究的理論水平,為煙田雜草的有效防除提供了科學依據。
2)以發生密度為標準確定的煙田雜草優勢種在各縣市差異不大,有很大程度的重合。綜合來看,宜昌市煙田雜草優勢種為馬唐、尼泊爾蓼和牛膝菊。這3種雜草在全部調查樣方中平均密度最大。
3)各種雜草發生頻度有很大差異,最高的為78.00%,最低的僅0.67%。發生頻度大于20%的雜草有11種,低于2%的有10種。發生頻度大于50%的雜草有尼泊爾蓼、鐵莧菜、馬唐和牛膝菊,除鐵莧菜外,其余3種也正是密度最高的雜草。這說明雜草的發生頻度與其密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分布廣泛、發生普遍的雜草往往具有較高的密度。結合雜草發生頻度和密度,可確定宜昌市危害最為嚴重的幾種雜草為馬唐、尼泊爾蓼、牛膝菊,這幾種雜草應作為防除重點。
4)海拔高度對雜草的種類及分布有一定影響,在所有調查的10個樣點中,海拔1 000 m以下的5個樣點共有雜草44種,海拔1 000 m以上的樣點共有41種,可見雜草種類在較低海拔更為豐富,但差異不是很明顯。這一結果與恩施州煙田雜草分布規律有一定相似性,但恩施州海拔高度對雜草分布的影響更為顯著[17]。
參考文獻:
[1] 張永春,周杜浪,楊曉剛,等.煙青蟲生物防治藥劑的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6):124-127.
[2] 陳順輝,顧 鋼,巫升鑫,等. 福建省煙草植保研究發展報告[J].海峽科學,2010(1):48-51.
[3] 張 英,周桂夙,曾淑華,等. 煙草病害控制技術初探[J].浙江農業科學,2010(3):599-602.
[4] 趙榮艷,楊靖華,蔣士君. 煙草病害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2):5918-5919.
[5] 胡 堅.煙田雜草的危害及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17):83-84.
[6] 招啟柏,薛 光,趙小青.江蘇省煙田雜草發生及危害狀況初報[J].江蘇農業科學,1998(1):43-45.
[7] 余 清,屠乃美,曾 嶸. 煙田雜草對烤煙產量和產值的影響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8(5):92-93.
[8] 于樹華,毛汝兵,唐 維,等.中國種子植物雜草分布區類型分析[J]. 西南農業學報,2008,21(4):1189-1192.
[9] 闕勁松,趙國晶,徐 云,等.昆明煙區煙田雜草的主要種類與防除技術[J]. 云南農業科技,2009(6):49-52.
[10] 李樹美.安徽省煙田雜草的分布與危害[J].中國煙草學報,1997,12(4):60-66.
[11] 羅戰勇,李淑玲,譚銘喜.廣東省煙田雜草的發生與分布調查[J].廣東農業科技,2007(5):59-63.
[12] 李揚漢.中國雜草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13] 傅書遐.湖北植物志(第1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14] 傅書遐.湖北植物志(第2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5] 傅書遐.湖北植物志(第3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6] 傅書遐.湖北植物志(第4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7] 褚世海,李儒海,譚 軍,等.湖北省恩施州煙田雜草種類與分布[A].王鳳龍,王 剛.煙田有害生物調查研究與防治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