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權是一種與社會法制背道而馳的現象。雖然在我國沒有強制的特權存在,但特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像非法占有、公車私用、強拆等都是特權的表現形式。特權又是一種權力對大面積的獨控行為,嚴重危害了我國社會的公正、公平規則。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必須要對特權現象進行整治,還給公民一個平等和諧的法制社會。從特權在社會存在的形式和如何消除特權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為建立一個平等的中國社會提出幾點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特權;日益嚴重;獨控行為;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012-02
前言
特權并不是原來社會就存在的,而是種種社會制度改革之后留下的腐敗現象。再加上有些個人主動結群制造特權,并且勢力逐漸擴大,特權的影響就從古代一直沿襲至今。特權和我國倡導的民主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對立面,成為中國人民和國家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同時由于特權在我國很多地區肆意蔓延,要想一舉拿下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據統計,我國幾乎每年都開展一次全國范圍的打擊特權制度的工作,同時在每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國家領導也都發表強調要打擊特權的講話,但打擊效果不甚明顯,特權勢力只是暫時地隱藏起來,等打擊特權的風一過,他們又開始肆意橫行。怎樣才能將這種特權現象一點一點抽離我們的社會,讓它一天一天遠離我們的生活?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討論。
一、特權現象的主要表現
在我國,有部分領導干部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將人民給予他們維護社會秩序的共有權利,轉化成自己的個人權利去行使。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他們的這種行為不但沒有被消除,而旦將這一發展視為自己“更上一層樓”的有力階梯。特權的肆虐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安,人們擔心自己給干部管理社會的權力會不會有一天反用到自己身上,而且用途是迫害自己的利益。特權的表現多種多樣,在政治領域、教育領域、醫療領域、建筑領域等等都有特權現象的存在,下面我們就主要的幾點進行分析。
(一)利用職位權力,公車私用現象泛濫
政府資源的設立是為了方便政府人員正常開展工作,服務人民。但就我國的政府資源所用去處調查來看,真正用于正常工作的費用占總消耗費用的比例不足30%。剩下的那70%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目。那么,這70%的政府費用花在了哪里呢?它不會憑空消失,這70%被某些沒有自我要求、沒有職業道德的干部用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公車私用、公款落入自己腰包、用公款去享受等。據某周刊調查統計,我國政府于2012年共有公車190多萬輛,2012年的總公車花去政府費用1 800億元以上,與往年對比呈現一個猛漲的趨勢。若按照1993年國家開始頒布法令規范使用公車開始,中國對政府公車私用現象的打擊行為已經持續了20年。到直到今日,公車私用的現象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夸張。前段時間某市政府將原本公車全部換成寶馬牌的汽車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于這種隨處可見的干部自私的行為,人民有不滿但卻無從發泄[1]。
(二)利用職位權力,過度消費
適度、合理的職務接待費用是正常的。然而在我國許多地區,存在掛著職務接待的旗號,四處吃香喝辣、玩樂享受的現象,這些費用早就遠遠超出合理范圍。比如2010年,國家發布的政府費用信息顯示,2005年我國共花費政府資金4 100億人民幣。另外,干部接待花費大大超出了國家規定的標準。當然,這么大的政府花費不會是只出自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市政,其實全國大大小小城市都存在這樣一種假借職務接待,住豪房、吃豪餐、享受豪華服務。職務接待不再是一般正常的職務招待,而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謀私的手段。
(三)利用職位權力,進行受賄交易
在我國,存在給領導朋友送送禮,讓其為自己生意“通融通融”的現象。并且這種現象逐漸由“拿得出手”向“越貴越好”發展,由“背地里”演化成“光明正大”送禮。實際上,這就是變相獲取利益的手段。舉個這方面的案例:2007年山東省某市的稅務局副局長因嚴重貪污受賄被革職,并且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據了解,該副局長的落馬共揪出了19個存在行賄行為的官員,并且在該副局長任職期間,有37起不法行為在他的“照顧”下公然開展。同時統計他收受的賄賂包括現金、不動產和貴重物品折合人民幣900多萬元。由此案例可見,特權現象并不是單一存在的,一個特權現象背后往往能夠扯出千絲萬縷的特權事件。
(四)利用職位權力,發展歪風邪氣
身為一名國家領導干部,不管官位是高是低,都應該以身作則,拒絕并打壓社會的歪風邪氣。但在我國,卻出現領導官員明目張膽帶頭實行歪風行為。如今領導利用職位權力,進行公開娛樂的不良行為普遍在社會出現,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上級檢查、欺瞞百姓,只為滿足一己私欲。更有甚者拉攏上級領導一起進行“歪風行為”。這種現象在我國呈現擴大化、多樣化、高消費化的趨勢。比如有些領導人員借以外出職務培訓的名義,開著公車到處去游玩,甚至出國逍遙,甚至不出名旅游場所不去、不夠高檔酒店不住、不是名牌的物品不買、不夠昂貴的食品不吃等,或者有些領導官員為了尋求娛樂,成群成對的進入色情場所,不但不掩飾,還利用職位之便,要求特殊服務。這些都是一種浪費奢侈的歪風邪氣現象,這樣做不僅對不起自己身上的官職,還在助長了社會上的歪風邪氣。
二、針對特權現象提出治理方案
微觀事務,宏觀對待。要找出我國存在的特權現象進行治理,不能單從某個個案著手,而要從政體和官員各方面入手。要想在較短時間里徹底清除特權現象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可以通過政府制度改革開始治理,逐步強制化抑制并且清除特權現象[2]。
(一)適度提供職務消費
要全方位進行適度提供職務消費的措施,理清政府各個工作層位的職務消費的大概范圍,實行強制控制職務消費在預算范圍內的措施[3]。舉個例子:2012年2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對上班時段,在某高級按摩場所出現39輛公車的情況。在有一位市民舉報后,相關部門調查人員來到現場,經審查發現這些公務人員都是假借有公事外出的借口,到高級按摩店進行豪華消費。而且用的是公款的名義[4]。我們應該以這一現象為例,吸取教訓:在職務支出之前先對其設計預算,若哪位職員的支出超出了預算就要寫明超出的原因、超出費用的去處并提供證明。如果無法提供這些數據,那些超出的費用就自行負責。如果費用的支出超出數額較大的,應該進行實際調查,避免出現官官相護或者提供假證明的現象。
(二)以其他形式的獎勵制度取代終身待遇
終身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特權現象的表現,換句話說,取消了國家領導干部的終身待遇制度或多或少能夠打擊我國領導特權行為。在我國,各方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完善,比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因此應該以其他形式的獎勵制度取代公務員干部的終身待遇。比如對于業績出色、人民擁戴的干部進行適當獎勵,或者定期進行干部內部優秀人員推薦,并頒布有效優秀證明,并且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夠推動干部認真、公正為人民服務,還能從基本上控制我國盲目追求公務員工作的不良社會風氣[5]。
(三)對干部掌握的權利進行規范管理
那些特權現象的存在都是干部私用手中的公共權利而造成的,干部權力是他們實現特權的主要途徑。因此,必須對干部掌握的實權進行規范化的管理,防止公共權利向特權的演變。一方面通過結合法律和道德規范,以及征求民意,設置一套完整的反特權規章制度,對于干部中的特權行為進行嚴厲懲辦,同時實施干部公開使用權利的政策,從本質上杜絕特權[6]。另一方面,使干部行使權力向透明化發展,允許人民對干部權力運行進行監督。對于人民發現檢舉的干部私用特權的行為進行嚴格調查,一經發現屬實,必須嚴厲打擊,通過法律從嚴處理,讓其付出“慘痛的代價”,用以做例子警示其他干部切勿“步入后塵”[7]。
(四)一視同仁,嚴懲社會歪風習氣現象
通過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存在歪風邪氣的場所往往會出現部分領導官員的影子。正是因為相關管理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敢對其領導歪風行為進行打擊,或者只是輕微的處罰才導致領導歪風行為越來越明顯化、擴大化。國家有關部門應當下達相關文件,保障有關的執法打擊部門按正常工作程序或者按照法定程序開展權利的行使,一旦發現歪風邪氣行為或者在進行色情、賭博場所進行違法甚至犯罪行為的個人或者集體,不管其是普通市民身份還是國家領導干部,一律一視同仁,嚴格進行懲治和處罰,嚴重的要從嚴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維護我國法律尊嚴,嚴懲社會歪風邪氣行為。
三、總結
特權的存在忽視了法律制度的嚴肅性,是對我國法律的公然挑釁。同時特權又破壞了我國公平的基本社會準則,破壞廣大人民集體的利益。“和人民作對的干部不是好干部”,這種特權現象就是在和人民作對。因此國家必須改進干部權力制度,以規范化、法律化、強制化為準,對我國干部隊伍中特權現象大力整治的措施。還給人民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
參考文獻:
[1]劉泰洪.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路徑演變和路徑依賴[J].天津社會科學,2010,(01):78-82.
[2]馮志峰.利益集團:理論內涵與中國語境[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1,(02):5-10.
[3]何愈國.加強干部隊伍素質和能力建設奠定電網企業發展堅強基礎[J].經營管理者,2013,(02):366-367.
[4]何堅,顧化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J],青年與社會.2012,(02):18-19.
[5]高楊.新農村建設中提高領導干部的科學素養[J].中國農業信息,2013,(07):265.
[6]余海舟.緊抓“四個重點”筑牢“四道防線”——武鋼直屬機關加強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J].鋼鐵文化,2013,(05):16-18.
[7]龔紅斌.發揮技術研發優勢為優化高爐經濟運行模式提供支撐——研究院實施效能監察項目的做法[J].鋼鐵文化,2013,(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