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系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不僅在臺灣“根深葉茂”,對臺軍亦有十分廣泛的影響。試通過闡述中華文化在臺軍中的運用現狀及影響,以期總結出利用中華文化做好對臺軍攻心宣傳的內容方法。
關鍵詞:中華文化;臺軍;影響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038-02
中華文化為中華各族兒女的共同創造,是歷代漢族和各兄弟民族文化長期融合而形成的優良文化傳統。自古以來,臺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一不滲透著中華文化的印跡。雖然臺灣和大陸之間存在著60多年的分治,但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系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2008年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了對臺政策的六點意見,將“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放在新時期對臺工作綱領性文件中,充分表明了中華文化在處理兩岸關系問題上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今年8月份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主席進一步強調,要“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更加深刻地闡明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一、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對軍隊影響深重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后,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方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他不僅親自擔任“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還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并聲稱“只有在臺灣,才能學到正統的漢字與完整的中華文化”。雖然中華文化的根源在大陸,但我們應當看到,中華文化在臺灣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發展。中華文化不僅在臺灣“根深葉茂”,它對臺軍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重的。
(一)臺軍將中華文化作為軍人教育的重要內容
臺灣民眾從小就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多位一體的熏陶,在生活習慣、文化性格、思想觀念等多方面形成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臺軍官兵全都來自于民眾,他們的生活所用、工作所指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使得臺軍上下都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同時也是其推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臺軍對官兵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國是共識教育”和“生活倫理教育”四個方面,在這些教育中無一不滲透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例如“思想教育”中“國家、責任、榮譽”三大軍人信念的培塑和“國是共識教育”中以“愛臺灣”為主線的“愛國教育”都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精神教育”中的軍人武德教育源自于中華傳統文化對軍人所應具備的“智、信、仁、勇、嚴”等道德與精神方面的要求;“生活倫理教育”則是通過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和灌輸,培養人格均衡、學養豐富、忠貞愛國、守法重紀,具有民主法治素養的革命軍人等等。馬英九上臺后,更是全面調整臺軍政戰教育,淡化“臺獨”傾向和所謂“本土觀念”,不斷強化“傳統教育”和“大中華”意識。
(二)臺軍用軍人武德陶鑄軍隊官兵的核心價值
臺軍認為,作為一個革命軍人,必須具有其特殊氣質,方能發揮義無反顧、忠于“國家”、忠于良知的責任使命,此特殊氣質就是軍人武德。為了突出軍人武德的重要地位,臺軍把武德修養定為官兵必須具備的核心價值。
臺軍所宣揚的“武德”,源自于中華民族傳統的歷史文化、良相名將的嘉言懿行及歷代戰爭的經驗教訓,主要內涵在于發揮“智者不惑、信者不二、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嚴者不私”的精神,使臺軍成為一支有思想、有道德、有靈魂的戰斗體,完成保“國”為民的神圣使命。臺軍培養軍人武德的要領,就是要把軍人武德內涵貫注在每一個官兵的日常生活行動中,在軍人的新兵教育、基礎教育、養成教育、進修教育、深造教育中持續要求,并通過多元的教育管道、嚴格的訓練和嚴肅的紀律培養官兵崇法守紀、盡忠職守的觀念,培養官兵應有的榮譽心、責任感、同仇敵愾的奮斗意志,忠誠的信念與氣節。馬英九上臺后,更是將扭轉軍中風氣、重建軍人武德操守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他要求臺軍以主動、積極的態度,通過查處弊案、專案教育與各種文宣活動,以內化官兵“智、信、仁、勇、嚴”軍人武德。
(三)臺軍以儒家倫理構建軍中和諧的倫理關系
臺軍認為,軍人倫理教育旨在“藉由規律的軍中團體生活,培養官兵‘群己’關系之正確認知,使其成為一名好戰士,并且在面對各種人際關系、政治問題時,亦具有調適、思考、明辨的能力”。一直以來,臺軍都致力于軍中和諧倫理關系的構建,并將儒家“五倫”關系的倫理要求延伸應用到軍隊中,并使之成為軍中倫理。即軍人之間的上下關系,被說成是父子師生關系,要求做到絕對服從;平行關系,則說成是兄弟同學關系,要求克盡兄友弟恭及相互切磋的本分;友軍之間等同于鄰里之間,平時要做到篤信守義,戰時要做到患難相助;軍民之間,應如親戚朋友,講求互敬互助,救災扶危,以盡到愛民助民的責任。
臺軍把軍人倫理作為各級軍人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準則,以此來維持軍隊嚴整的紀律和井然的秩序,使全體官兵在團結和諧的氣氛下,享受到軍隊大家庭的樂趣。
二、以中華文化為支撐,做好對臺軍官兵的攻心工作
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臺灣與大陸這種對中華文化的深切認同,正是兩岸統一的精神紐帶和深厚根源。兩岸關系能否和平發展根本取決于能否在文化觀念等上層建筑方面達成共識,能否使臺灣民眾自覺地認識到兩岸人民同宗同根,同是華夏子民。因此,我們要竭力維護兩岸在中華文化上的同根性,利用中華文化在臺軍中的巨大影響力,以中華文化為支撐,通過文化軟實力達到爭取臺灣軍心的效果。
(一)以兩岸文化的相同特質使臺軍官兵認同“一個中國”
“一個中國”原則不僅在法理、道義和事實上是成立的,在兩岸的文化認同上也印證了這一點。臺灣文化無論從根源還是從其內容、特點及存在方式和表現形態上,都與中華文化屬于同一系統,就其本質而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在對臺軍進行政治宣傳,爭取官兵軍心的內容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兩岸在文化上同根同源這一優勢,向臺軍官兵宣傳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整體,中華文化和臺灣文化是源與流的關系,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兩岸現在處于分治的狀態下,但從文化的意義上來看,中國是統一的,中華文化超越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將臺港澳文化涵蘊在中華大文化系統中,將中國人民的情感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要深刻揭露“臺獨分子”妄想從歷史上、血緣上、宗教上、生活習慣上、風俗上等層面以人為力量甚至政治力量斬斷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內在聯系的本質,指出他們這種做法是不可能實現的。要透過中華文化這個平臺,使臺軍官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上達成認同,讓他們堅定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信念和認識。
(二)以中華文化的“大一統”思想使臺軍官兵擁護祖國統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體的文明古國,雖然出現過多次分裂的局面,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多元一體”的民族融合和政治文化整合,培育了中華文化的“大一統”思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著強烈的民族凝聚和國家統一思想,“大一統”是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哲學基礎和道義基礎,維護國家的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是中華文化的優質成分,是中華文明得以綿延不絕地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對臺軍進行政治宣傳,爭取官兵軍心的內容方法上,要充分宣揚中華文化的“大一統”思想,使臺軍官兵認識到統一歷來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共同要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割據分裂的局面雖然不時出現,但它始終無法為人們所認可,并最終會被中華文化所排拒。要讓“大一統”思想逐步扎根在每個臺軍官兵的心中,使之成為一種堅如磐石的文化心理和思維定式;扎根于每個臺灣民眾的心中,使之成為每個人自覺信守的行為準則,從而將國家統一觀念逐漸積淀成為臺灣軍民整體共同的心理意識。“大一統”對于中華民族的團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思想凝聚作用,要把這種追求統一的愿望,融入進臺軍官兵的內心深處,凝聚成一種理想和信念,讓他們堅信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三)以中華文化的“和合”思想使臺軍官兵接納“一國兩制”
中華和合文化及其產生的多元一體、和而不同、民族凝聚力和求同存異等特征與原則,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力量。“和而不同”是和合文化的精要,由于中華和合文化最具有兼容性或包容性,它就形成了“一國兩制”構想的文化沃土。“一國兩制”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正確處理臺灣問題的政策方針;它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發展,同時也有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
我們在對臺軍進行政治宣傳,爭取官兵軍心的內容方法上,要憑借中華文化的“和合”思想使臺軍官兵自覺接納“一國兩制”的構想,使他們明白“一國兩制”構想追求的就是和平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它不僅出于對現實的考慮,而且也是對中華和合文化精神的繼承和發揚。雖然臺灣當局對“一國兩制”構想大力抨擊,同時也教育官兵“一國兩制”對臺灣不適用,但我們要從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入手,深刻揭示“一國兩制”與“和合”思想是相契合的,體現了中華文化追求統一、追求和平、追求“和而不同”的精神,從而引起臺軍官兵在中華文化上的共鳴,在深層次上獲得他們對“一國兩制”構想的理解認同并自覺接納。要使臺軍官兵認識到,“一國兩制”是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來的,是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的重大構想,它已在香港和澳門地區取得了成功實踐,也必將能圓滿地解決臺灣問題,從而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
參考文獻:
[1]王秀石.淺談對臺文化統戰的現實意義[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2).
[2]王家春,王曉進.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不斷推進兩岸發展[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3]張學亮.試論弘揚中華文化推進和平統一的途徑[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