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生態危機已呈全球化趨勢,各領域的優秀人士都積極地探求著生態危機的解決之道。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相統一的哲學思想呼之欲出,成為關注的焦點。通過對斯賓諾莎哲學思想的考察,認為斯賓諾莎思想中有關自然的學說內容豐富,其中對于調節人和自然的緊張關系可以有所借鑒。
關鍵詞:斯賓諾莎;自然觀;人與自然
中圖分類號:B5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042-02
有學者曾把地球的生態危機比作幽靈,且人們為了趕走它做了許多不懈的努力,但如今看來,這個幽靈并沒有被趕走,反而越發的猖狂,難以對付。在新聞或報刊上我們總是能看到有關生態危機的報道:水、土壤、空氣污染嚴重,森林因破壞而銳減,物種瀕臨滅絕,工業污染,自然災害頻發,資源能源危機等等,全球生態環境狀況每況愈下。為解決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人們思考的問題甚多,本文認為,若想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我們需要從導致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入手。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生態環境就不斷遭到破壞,原因在于,人類在機械論自然觀主客二分思維影響下,導致人與自然分離甚至是對立,致使追求人類個體利益的人類中心主義盛行,以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呈現全球性特征。而斯賓諾莎的自然觀則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對立走向統一,這無疑是對主客二分的近代機械論自然觀的有力反駁。
一
斯賓諾莎哲學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于一體的哲學體系,其中豐富的自然學說可以說貫穿于他哲學思想的始終。斯賓諾莎哲學從形而上學開始,而形而上學從神開始,作為形而上的世界觀背景,首先我們來考察一下斯賓諾莎“自然”概念的哲學史之源。
斯賓諾莎是從一個最高存在的范疇出發來建構他的哲學體系的。斯賓諾莎表述其最高存在范疇時使用了“自然”、“神”和“實體”三個詞。當然,從思想史來看,這三個詞是具有不同的思想淵源的,并非斯賓諾莎所獨創。其中,“自然”概念主要來源于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哲學家。布魯諾的神與自然同一的思想對斯賓諾莎影響是無疑的,斯賓諾莎從中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無限性的泛神論思想,這種影響在斯賓諾莎早期著作《神、人及其幸福簡論》(以下簡稱《簡論》)中是顯而易見的。在《簡論》中斯氏把神與自然等同起來,“神即自然”,并指出,自然是由無限多個屬性所構成的,其中每一種屬性在其自類中皆是圓滿的,并指出“這正好是與我們通常給神所做的界說相符合的”[1]。布魯諾的思想對斯賓諾莎的影響還表現在,他把自然區分為“能生的自然”和“被生的自然”,這一思想被斯賓諾莎繼承了下來,在《簡論》中,斯賓諾莎亦將自然分為“產生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產生的自然”。而“神”的概念則主要來源于猶太神學和中古猶太經院哲學。他的“實體”概念則來自希臘哲學和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和繼承。
二
斯賓諾莎的自然概念不同于今天大多數人理解的自然界。而在思想史上,有穆勒最著名的定義,其在《論自然》一文中對自然做了總結,“自然一詞有兩個主要的含義:它或者是指事物及其所有屬性的集合所構成的整個系統,或者是指未受到人類干預按其本來應是的樣子所是的事物?!盵2]142通??梢岳斫鉃樽匀痪哂凶匀晃锏募吓c本性兩個基本含義。那么,斯賓諾莎是在何種意義上理解自然的呢?那個時代的人們通常把神與自然對立起來,認為神是造物主而自然是被造物,但在斯賓諾莎那里則不同,斯氏將自然、神和實體當作同義語來使用,這是他的獨創,首先他認為“神即自然”。在《簡論》中斯賓諾莎把自然描述為神的謂詞,如永恒性、無限性、圓滿性、包羅萬象的統一性的承擔者,認為自然是出自自身而不是出自其他原因,它通過自身而被認識,它是唯一的實體。例如在《第一篇對話》里,他借“理性”之口說道,“自然是一個永恒的統一體,通過其自身而存在的、無限的、萬能的等等,那就是:自然是無限的并且在其中統攝了一切;而它的否定我們稱之為無?!盵2]149-150斯賓諾莎將一切存在物的全體稱為“自然或神”,最后他將自然定義為:“自然是通過其自身,而不是通過任何其他事物而被認識。它是由無限屬性所組成,其中每個屬性在其自類中皆是無限的和完滿的。存在屬于它的本質,所以在它之外不存在有任何其他的本質或存在。因而它同唯一偉大的神圣的神的本質是完全一致的。”[3]273且在他那里神就是“一個被斷定為具有一切或無限多屬性的存在物,其中每一種屬性在其自類中皆是無限圓滿的?!盵2]138在此,斯賓諾莎明確表達了神即自然。
而在《神學政治論》中斯賓諾莎則強調指出:“注意,我在這里所謂‘自然’的意義,不僅指物質及其樣態,而且也指物質以外的另一種無限的東西?!盵4]可以看出斯賓諾莎反對把自然僅僅理解為有形物質,在他看來,自然是廣延和思維的統一。由此可見,斯賓諾莎將自然看成是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統一。
其次,斯賓諾莎還認為,自然與實體也是等同的。《倫理學》中斯賓諾莎將實體界說為:“實體,我理解為在自身內并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換言之,形成實體的概念,可以無須借助于他物的概念?!盵5]1進而,斯賓諾莎將神等同于實體,“除了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實體,也不能設想任何實體?!睂嶓w只有一個,就是“神即自然”。
綜上,在斯賓諾莎哲學體系里這三個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會貫通、三位一體的,在斯賓諾莎看來,神就是自然,實體就是神,自然即神即實體,這三個詞隨著所涉及的問題的變化而不斷變換,三者在斯賓諾莎思想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指示同一個最高存在范疇——實體。
在《簡論》中,斯賓諾莎還將自然區分為“產生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產生的自然”。并指出:“‘產生自然的自然’是指在自身內并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或者指表示實體的永恒無限的本質的屬性,換言之,就是指作為自由因的神而言?!薄啊蛔匀划a生的自然’則是指出于神或神的任何屬性的必然的一切事物,換言之,就是指神的屬性的全部樣式,就樣式被看作在神之內、沒有神就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的東西。”簡單來說,“產生自然的自然”即實體和它的屬性?!氨蛔匀划a生的自然”即樣式或萬物。[2]175而整個樣態系統,既包含無限樣態又包含有限樣態。然而,產生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產生的自然它們不是兩種自然,而是同一個自然,是一種一體兩面的關系,只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認識而已,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三
斯賓諾莎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觀點源于其自然、屬性及樣式的關系理論。在他看來,自然既具有屬性又具有樣式,“神,或實體,具有無限多的屬性,而它的每一個屬性都各表達其永恒無限的本質,必然存在。”[5]9每一屬性都是無限本質的表現。斯氏將屬性解釋為“由知性看來是構成實體的本質的東西?!盵5]1盡管自然有無限多的屬性,但人能夠認識的只有思想和廣延兩種屬性。為與實體相區分,斯賓諾莎進而又提出了樣式這一范疇,并理解為“實體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內通過他物而被認知的東西。”[5]1實體和樣式的區別既有本體論方面的又具有認識論方面的。從本體論上講,實體具有獨立存在性,即無需借助他物而存在,其本身即為自身的存在因;樣式則不具有獨立存在性,它需要依賴于他物而存在。從認識論方面講,認識實體無需借助他物概念,而樣式則相反。然而斯賓諾莎又指出,實體和樣式不是完全分開的,而是從不同角度表達同一種存在,即自然和樣式既區別又同一。證明同產生自然的自然與被自然產生的自然的同一。
那么,人在自然中又擁有怎樣的地位,人與自然又具有怎樣的關系呢?通常人們認為,人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員,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生命意義上人與自然物是同一的,這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這不難理解。而斯賓諾莎則是在形而上的方面講人與自然是同一的。斯賓諾莎稱萬物的有機整體為“自然或神”,且“神或自然”不僅是萬物的生成因,也是存在因,沒有自然就沒有事物可以存在,也沒有事物可以被理解,而人則像自然體系中的其他一切事物一樣,是樣式,且認為,任何有限事物不獨立自存。他把人理解為永恒、無限的自然的一部分。“人人必須承認,沒有神就沒有東西可以存在,也沒有東西可以被理解,因為沒有人不承認,神是萬物本質及萬物存在的唯一原因,這就是說,神不僅是萬物生成的原因而且是人們所常說的萬物存在的原因?!盵5]52就是說,萬物皆是自然之內的樣式,人是自然的樣式之一,人存在于自然中,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人與自然既區別又同一。
斯賓諾莎所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的“自然”是指何種意義上的自然呢?誠然,斯氏“自然”有兩個含義,一是作為全宇宙生成因和存在因的自然,二是作為樣式系統的萬物的自然界。雖然斯賓諾莎也將自然分為“產生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產生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的“自然”,斯賓諾莎更傾向于將其理解為“產生自然的自然”。而作為生態倫理意義上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中的自然亦應是此自然。但“產生自然的自然”與“被自然產生的自然”也是同一個自然。
誠然,斯賓諾莎生活的時代,生態問題不像今天這樣迫在眉睫,但斯賓諾莎從哲學高度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是豐富的。在其思想體系里,他反對主客二分地認知人與自然的關系,主張一元論的自然觀。其自然觀超越了二元論的機械論自然觀,是對二元論思維范式的否定和揚棄,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分裂,強調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內在聯系性,實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因此,“當人與自然世界在本質上融為一體時,保護自然環境就成為人不得不承擔的道義。人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的統一,人與自然世界共在,本身就蘊涵著對人的守護自然的道德要求,它內在地指派著人要像守護自己的人性那樣守護自然。”[6]因此,斯氏自然觀對于如何處理好當今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為啟發當代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著有力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何懷宏.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262.
[2][荷]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M].洪漢鼎,孫祖培,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3][荷]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M].洪漢鼎,孫祖培,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4]洪漢鼎.斯賓諾莎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3.
[5][荷]斯賓諾莎.倫理學[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曹孟勤.自然即人 人即自然:人與自然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整體[J].倫理學研究,2009,(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