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斯蒂德曼曾經通過實例列舉證明聯合生產條件下商品負價值觀點,以此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對于斯拉法的價格理論進行支持。斯蒂德曼這種聯合生產條件下商品負價值的理論觀點,本身是錯誤,自此觀點提出后,已有很多國內外學者進行反駁討論。將在對于斯蒂德曼聯合生產條件下的商品價值決定觀點進行闡述介紹的情況下,結合不同學者對于該觀點的不同評析,對于其根本錯誤進行指出分析,并給予符合馬克思原意的糾正性解答。
關鍵詞:斯蒂德曼;聯合生產;價值決定;勞動價值論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058-02
斯蒂德曼在進行聯合生產條件下商品價值情況的決定研究中,曾經通過列舉了一個所謂是符合聯合生產條件的數值例子,并通過對這一數值實例的計算得出在聯合生產環境條件下的負商品價值的研究觀點,斯蒂德曼的這一研究觀點及其結論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中的觀點理論相違背,而與斯拉法的價格理論觀點相吻合。這一研究觀點的提出,立馬遭到了國內外研究學者的一致反駁,認為該研究結論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研究觀點根本不成立。本文在對于該觀點進行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研究學者對于該觀點的評析,認為斯蒂德曼所認同的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的研究結果存在以下幾個根本性的矛盾和問題。首先,在斯蒂德曼所列舉的兩個生產程式中的確是存在著不同的生產效率問題,因此,在進行商品價值計算決定中,不能夠直接地使用他所提出的聯立方程來進行價值量的求解計算,同樣該聯立方程也不適用于他提出的投入產出計算方法來進行單一產品的價值量計算;其次,在斯蒂德曼的研究觀點中,如果兩個方程式中具有不同的生產效率,那么該方程式在進行價格體系的計算應用中,就不會存在利潤的平均化問題;最后,斯蒂德曼所提出的公式中,既要表明商品自身創造利潤的特征,還想表明商品自身不進行剩余價值創造的觀點,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矛盾性。本文將結合斯蒂德曼所列舉的數值實例,在參考其他學者對于斯蒂德曼研究觀點的評析情況下,進行斯蒂德曼討論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問題的主要錯誤與糾正分析探討。
一、斯蒂德曼討論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問題的數值示例
在斯蒂德曼所列舉的數值示例中,對于一個單位的勞動力在正常的生產技術條件與社會條件作用下,其每一生產程式的商品投入量以及商品產出量,是通過下表所示的數值結果進行表現的。
根據上述表格中所列舉的生產條件與商品價值關系,在假設6個單位的勞動力的實際工資組成內容包括3個單位的第一種商品以及5個單位的第二種商品的情況下,所形成的既定實際工資結果情況以及生產條件等,這兩者的共同作用將會對于生產商品的利潤率以及商品價格等起著一定的決定作用。那么,根據這種生產條件與商品價值關系,在假設1個單位的第一種商品與1個單位的第二種商品,在相對的1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情況下,其價格情況分別使用P1和P2進行表示,并且這兩種商品的統一利潤情況使用r進行表示,根據表1中所顯示商品價格、利潤、生產條件、勞動力之間的相互關系情況,則有如下等式(1)和等式(2)所示的關系情況。
在進行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研究中,為了實現對于剩余價值也就是資本家所獲取的剩余商品的價值數量的計算求得,斯蒂德曼在進行計算過程中,將上述生產程式中的商品投入量增加四倍,也就變成了在某一時期生產過程中,投入6個單位勞動力情況下,5個單位的勞動力投入在第一個生產程式中,1個單位的勞動力投入在第二個生產程式中,那么,在這種生產條件下,第一種商品的投入量為25個單位,第二種商品的投入量為10個單位,而生產的商品數量中,第一種商品的生產數量為33個單位,第二種商品的生產數量為17個單位。其中,凈產出情況為第一種產品8個單位,第二種產品7個單位。而在商品生產之前的假設條件中,6個單位的勞動力工資組合中有3個單位的第一種商品和5個單位的第二種商品,由此根據就可以計算出剩余商品的數量為5個單位的第一種商品和2個單位的第二種商品,由此計算出剩余價值為-1,這樣一來,就有了之前所提到的斯蒂德曼討論的聯合生產條件下,商品剩余價值為負值情況下,生產利潤為正的情況[1]。
二、斯蒂德曼討論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問題與糾正分析
(一)不同學者對于斯蒂德曼聯合生產條件下數值例子的評析
針對斯蒂德曼提出的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的數值例子以及相關觀點,國內外學者對于該觀點有著一致性的反駁評論。其中,國內以馮金華與侯和宏等學者為代表,在進行斯蒂德曼觀點以及數值例子的評析中,反駁稱,斯蒂德曼所提出的價格體系中可變資本在計算過程中并沒有參與利潤的平均化計算,因此犯了在進行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情況計算中,應用個別時間或者是自然時間進行計算的根本問題,與馬克思價值理論在進行價值計算中使用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相矛盾,這一矛盾直接導致了斯蒂德曼的價值理論中出現負剩余價值和正利潤的問題[2]。而在以毛利西馬以及凱特福斯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在對于斯蒂德曼的價值理論數值例子評析中認為,斯蒂德曼所計算得出的價值與商品的勞動價值從根本上是不相同的,按照定義解釋,斯蒂德曼所研究的價值結果應該是非負值,他的計算中商品勞動價值的結果卻存在有負值的情況,據此,毛利西馬認為斯蒂德曼所提出的投入產出的價值決定方法并不適合聯合生產條件下的價值決定[3]。此外,國內的研究學者張念瑜等,在對于斯蒂德曼所提出的聯合生產條件下數值例子進行評析中認為,斯蒂德曼等使用斯拉法的聯合生產體系展開的批判,是一種對于一個任意假設馬克思體系的評判,這對于馬克思的價值論并沒有構成真正的評判[4]。
(二)斯蒂德曼討論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問題與糾正分析
根據斯蒂德曼所提出聯合生產條件下數值例子的價值計算方法,結合相關學者對其觀點評析意見,斯蒂德曼所謂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的相關研究,存在以下三個錯誤。
首先,斯蒂德曼所提出的兩個生產程式中的確存在不同的生產效率,因此,在進行價值量的計算求解中,不能夠直接使用他所提出的聯立方程進行計算求解。對于斯蒂德曼研究觀點中,這一根本性的矛盾問題,還存在著即使對于單一產品的價值量,在進行價值計算過程中,也不適合使用所謂的投入產出法進行計算求解。其次,在進行價值量計算中,存在了兩個生產程式中存在不同的生產效率,那么相應的價格體系中就不會存在利潤的平均化問題,而斯蒂德曼所提出的研究觀點中,這一點就相互矛盾。如果生產效率比較低的生產程式在特殊市場環境下能夠獲取一般利潤,那么生產效率比較高的生產程式就會獲得超額的利潤,這與斯蒂德曼在進行價值計算中列出相同利潤率與相同工資水平是相互矛盾的,就又顯示了斯蒂德曼觀點中的又一根本錯誤。最后,斯蒂德曼研究觀點中的根本錯誤還體現在斯蒂德曼認為勞動力不進行剩余價值的創造,只進行相同于工資水平的價值量創造實現。
對于上述表1中斯蒂德曼所提出的數值例子,對于所列舉例子中價值以及價格情況的計算,如果按照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進行計算,首先,需要進行價值體系的計算確定,根據表1中的數據信息,在聯合生產條件下的價值體系可以表示為表2,其次,在對于生產價格體系進行計算確定的情況下,就能夠實現對于企業商品生產價值與價值的計算確定。
三、結束語
總之,斯蒂德曼所討論的聯合生產條件下價值決定理論中,存在著根本的錯誤和問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特定情況下聯合產品的價值決定問題。駁斥斯蒂德曼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非難,有利于促進對于正確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研究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Ian Steedman.MARXAFTERSARFFA.London:Verso.981.
[2]馮金華,侯和宏.負剩余價值和正利潤可以同時存在嗎?——破解斯蒂德曼的聯合生產之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3).
[3]朱鐘棣.聯合生產與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定理——評西方經濟學界在剩余價值學說上的一場爭論[J].上海經濟研究,1990,(1).
[4]張念瑜.論斯拉法的聯合生產體系[J].經濟科學,1992,(4).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澤勒尼.馬克思的邏輯[M].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
[7]S.Metcalfe,Knowledge of Growth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Journal of Evolutianary Economics,1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