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疆地區少數違法犯罪分子拐騙、組織、脅迫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內地從事扒竊、搶奪、販毒等違法犯罪情況日益突出,針對我區拐騙、操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應當盡快完善立法,加大對違法犯罪組織的打擊力度,完善被解救未成年人的救助體系,切實保護新疆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和全國社會治安與穩定。
關鍵詞:新疆籍未成年人;組織犯罪;救助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086-02
近年來,新疆違法犯罪分子拐諞、組織、脅迫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內地從事扒竊、搶奪、販毒等違法犯罪情況日益突出,影響新疆及內地省市的社會治安穩定,已引起中央、自治區領導及內地有關省市的高度關注。在10年前的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調研報告中,流浪未成年人為3 000~6 000人,根據最新的調研結果,目前全國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的規??赡芤堰_到3萬人。全疆各級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將近3 000人[1]。自2006年起,新疆公安部門開展了打擊拐騙(賣)未成年違法犯罪專項工作,至2009年共解救新疆籍未成年人3 804人[2],2011年4月26日公安部召開的全國打擊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工作會議至2013年1月,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內地省市的幫助下,近1 600名新疆籍流浪兒童返回新疆,并得到妥善安置[3]。
一、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點分析
(一)被拐未成年人特點分析
此類犯罪以拐騙、誘騙兒童為主。被拐騙兒童年齡集中在14歲至18歲間,以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蘇地區維吾爾族男童居多。被拐兒童多來自父母離異、家中孩子較多、家長外出打工、家庭生活困難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缺失,家長未能盡到監護義務。被拐兒童善惡辨別能力差,防范意識較低,容易受人指使或利用。被拐未成年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被犯罪分子誘騙,家長自愿將孩子送出??κ?、和田地區經濟比較落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犯罪嫌疑人多選擇家中子女較多、生活貧困的家庭,以去內地打工掙錢為借口,騙取兒童家長的信任自愿將孩子交付,實則將孩子拐往內地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2.利益驅使,家長同意兒童在內地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部分被拐兒童家長知道孩子在內地從事扒竊活動真相后,受利益誘惑,默許或同意孩子赴內地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甚至直接參與到販賣、租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中。
3.兒童受犯罪分子誘騙,自行出走至內地。一些兒童因家庭生活不如意、厭學、好奇心等原因,被犯罪分子以赴內地掙錢、游玩為借口相誘騙,自行輟學隨犯罪分子赴內地,
4.被解救兒童二次被拐。部分被拐騙兒童被解救回家后,因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環境、厭學、生活貧困、不愿受家長管束等原因,再次、多次自愿跟隨犯罪分子返回內地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二)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團伙特點分析
內地拐騙、操縱、教唆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團伙逐步形成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根據近幾年情況,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由原來的單一型街頭犯罪逐漸轉變為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1.團伙內部組織結構比較緊密,分工細致,職業化、等級化明顯。
2.對被拐兒童實行拐、教、控一條龍。
3.犯罪嫌疑人行動隱蔽,多以賣烤肉、開飯館等合法生意為掩護。
二、打擊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被拐騙到內地從事扒竊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未成年人年齡由原來的14周歲以下,逐漸轉變為14歲以上至18歲以下,其原因是對實施拐騙14歲以上至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的處理缺乏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2條拐騙兒童罪規定,被侵害的對象必須是14歲以下兒童,因此就無法追究拐騙14歲以上至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
第二,犯罪團伙難以根治。新疆籍拐騙兒童犯罪團伙頭目多以正當生意為掩護,進行幕后操縱。
第三,此類犯罪實際作案人員大多為未成年人,被拐未成年人被抓獲后一般不追究其刑事責任,多為說服教育或取保候審,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很難融入當地社會環境。
三、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對策分析
(一)完善我國現行刑法中有關此類犯罪的相關規定
1.對現行刑法中法律概念進行統一界定。拐騙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處理依據主要涉及我國1997年的《刑法》中的第262條拐騙兒童罪,①按照該條的規定,拐騙兒童罪的犯罪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對拐騙14歲以上至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的處理就會缺乏法律依據。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及1992年4月2日對中國生效的《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因此在法律概念的使用上應統一認識,采用未成年人這一概念,或與國際接軌,采用司法解釋擴大刑法第262條的保護范圍,以彌補法律依據上留下的漏洞。
2.完善新疆地區保護兒童權益的立法工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作,通過制定法律、司法解釋和簽署國際公約②的方式使我國形成以刑法為中心的婦女、兒童保護體系。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08—2012年)》,2009年3月,中央宣傳部、公安部等29個部門聯合下發了《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08—2012年)實施細則》,雖然打擊侵犯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繁見于各類規范性文件中,但我區缺乏保護未成年人的全面系統的法規規章,現已有2002年3月28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為切實保護我區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應結合我區實際,加快對預防流浪兒童陷入城市貧困與黑社會暴力犯罪的法律研究,制定被解救未成年人的救助相關立法。
(二)加大對拐騙、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團伙打擊力度
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主要涉及我國刑法第262條、《刑法修正案(七)》第8條組織未成年人進行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等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③如法條規定,主要以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論處或在這些未成年人的盜竊、詐騙等行為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對組織者應當根據間接正犯追究刑事責任。
從法條規定上看涵蓋面已經很周全,但從刑法學理論及我區該類行為的發展現狀分析可知,該類犯罪已發展成為組織犯罪,與《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法>第294條第一款的解釋》中“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含義界定一致,因此對其的打擊力度必須與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相一致,但實踐中犯罪地域跨度大,調查、取證困難,花費大,不同地區司法部門對此類犯罪存在較大認識差別,司法實踐中對拐騙、操縱犯罪團伙組織者全國還無一例以黑社會性質犯罪懲處,導致僅對實施者以個別罪處罰,無法以全部罪行處罰,對幕后操縱的犯罪嫌疑人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導致此類犯罪發展速度迅速,并且難以在源頭消除此類犯罪,因此應加強與內地公安機關的協調工作,統一司法認識,并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對犯罪團伙的打擊效果。
(三)加強被解救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完善救助機制
多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拐騙拐賣、組織操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救助工作。自治區及重點地州成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救助打拐”辦公室,自治區財政撥款1 500萬元建立了流浪兒童救助中心,逐步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公安、民政、司法等多部門協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預防、打擊、救助、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模式。但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任務重,涉及面廣,需要政府及社會協同聯動,齊抓共管。
第一,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流浪兒童、被解救兒童救助職責,探索完善管理辦法,做好幫扶教育工作。當前我區救助未成年人最有效的是工讀學校教育模式。但是,工讀學校對于被解救未成年人的矯治,并沒有法律依據,其合法性也需進一步明確,建議展開工讀學校的相關立法研究,以防止類似“孫志剛案件”的悲劇在我區發生。
第二,制定具體的法律,確定家長、學校的職責及責任。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存在很大局限性,盡管法律強調了監護人的法定職責,但是對于沒有認真履行監護職責,甚至監護人由于利益驅動或家庭困難等原因對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監護,或對被解救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監管,致使被解救未成年人再次流向社會,法律規定除了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以外,沒有其他相應的懲罰措施,導致解救成果化為泡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也有了可乘之機,因此必須明確家長承擔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救助的主要職責,對于學校要結合“中小學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切實履行學生在校期間的監護義務,建立相關責任以及問責制。
當然要想根除拐騙、操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的土壤,歸根結底需要依靠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徹底改變未成年人的生存環境,擺脫貧困,為未成年人創造健康、安全、幸福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新疆籍流浪兒童幕后“黑鏈”[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xinjiang/2011-05-03/content_2492123.html.
[2]寶貝回家[N].新疆都市報,2010-11-18(4).
[3]新疆已救助1600名流浪兒童“回家”[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1/30/c_114559678.htm.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Z].關于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有關問題通知,2010-03-15.
[5]陳國慶,韓耀元.《關于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解讀[J].人民檢察,2010,(9):33-35.
[6]李曉鳳,蔡瑾.問題流浪兒童的生存狀況與機構救助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9,(8):54.
[7]我區全面展開專項行動打擊拐騙操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DB/OL]http://www.xjdaily.com/news/xinjiang/539637.shtml.[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