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研究旨在調查大學生網絡購物的現狀,以及網購行為與時間管理傾向、沖動性之間的關系。采用自編大學生網購調查問卷、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TMD)和沖動性量表(BIS-11)對224名大學生進行測試。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和沖動性在網購的一些行為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并且時間管理傾向和沖動性的相關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掌握大學生的網購行為與時間管理傾向、沖動等人格特征的關系,對大學生網購出現的行為問題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關鍵詞:網購行為;時間管理傾向;沖動性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117-02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網絡購物迅速地變成了人們重要的消費方式。它的發展之迅速,以及受到民眾喜愛的程度從下面一組數據便可得知。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30日,僅淘寶的年銷售總額即達到10 000億元,大學生網購群體購物規模達到430萬人。網絡購物有豐富的商品信息,無地域限制,更有高度電子化的支付手段快速地完成交易,商品的銷售價格也比傳統銷售低廉,也正是這些優點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熱衷網購。
早在1898年,美國學者E.S劉易斯提出傳統的消費行為認知過程,而伴隨網絡購物的出現,日本某公司提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認知模式,即注意、興趣、搜索、行動和分享。而這一過程如果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反應,重復地進行,無法理性地網購,便可能會給網購者帶來諸多心理問題。最近幾年,有關網絡過程帶來各種身心困擾的報道并不罕見,嚴重者形成了網購成癮。在2008年某機構制定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中就把網絡交易成癮列為網絡成癮的一種。
在以往研究中,更多地關注網購及網民本身的特點[1-3]。而本文試圖研究大學生個體利用時間的人格特點對網購行為產生的影響,以及大學生沖動性與網購行為的關系,揭示大學生網購的特點。國內有關時間管理傾向的研究最早是由黃希庭和張志杰提出來的[4],即是體現在時間管理上的動力性人格特征,包括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等方面。時間管理與個體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進而會影響其生活質量[5-7]。已有研究證明時間管理傾向能夠對網癮做出一定的預測,并能夠通過調節時間管理傾向來改變網癮的問題。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在安徽師范大學赭山校區本科生共發放250份問卷,回收224份,其中男生67人,女生157人。
(二)工具
1.自編大學生網購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有12道題,主要了解被試的基本信息,以及有關網購的時間分配和是否理性購物。
2.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簡稱ATMD)[4]分為三個分量表,即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共44個項目。得分越高表明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越高。
3.沖動性量表(BIS-11)共有26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包括三個維度,即注意力沖動性、運動沖動性和無計劃沖動性。
(三)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網購調查分析
利用描述統計對人口學資料進行統計,簡單說明樣本結構,見表1。
從大學生網購的頻率可以看出大部分個體都有網購的經歷,交易的頻率基本集中在每月進行一次網購。而消費的金額控制在100元以內,100~500元也并不少。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購的類型主要以圖書、服裝和車票為主,也有通過網絡購買一些食品。這也體現了大學生日常消費的范圍。圖書是學習所需,大學生追求時尚,網購服裝品種齊全、價格優惠,極大滿足了年輕人的需要。從大學生選擇網購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網購價格便宜、品種齊全是吸引他們消費的主要動力。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網購的歷史基本是1~2年,也就是說他們開始網購一般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以后。
(二)時間管理傾向與網購行為之間的關系
從網購的時間分配分析,達半數認為網購是節省時間的,而剩下的一半人數認為網購并不能夠節省時間。而大學生在一次網購時可能會花費半天時間甚至更長,并且大學生們會在利用電腦學習時進行網絡購物的頻率較高。
節省時間、網購用時在時間管理傾向的三個維度得分差異均不顯著,而學習時網購在時間效能感上有顯著差異(見表2)。
(三)沖動性與網購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
從購買的目的性上來看,大學生群體還是能夠做到理性消費,出現盲目購買的情況還是較少的。盲目的購買在沖動性的運動性維度上得分差異性顯著,見表3。
(四)時間管理傾向與沖動性的相關研究
時間管理傾向的三個維度與沖動性三個維度基本都存在負相關,除時間價值感與注意力沖動性以外。時間價值感與注意力沖動性的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與注意力沖動性、運動沖動性和無計劃沖動性的相關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三、討論
本研究通過自編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網購行為進行了基本了解。本研究從網購節省時間、網購用時和學習時網購等方面調查了大學生網購行為的相關問題。網購節省時間、網購用時對時間管理傾向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網購是否能節省時間以及一次網購所用時間受其他條件的影響。例如商品的價格、商品本身的特點等共同決定。如果商品價格昂貴,就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進行選擇。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問題性網絡使用者存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8],與本研究中結論符合。學習時進行網購對時間管理傾向的時間效能感維度方面有顯著差異,其他維度沒有差異。推測的原因可能是時間效能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時間效能感強的個體能夠合理利用上網學習時間,而時間效能感低的個體在上網學習時會進行網絡購物,并有可能因為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而產生焦慮。大學生在上網學習時不能控制好時間,會打開購物網站進行購物,如果針對這一現象不予以重視,任由其發展,嚴重者會影響學習,產生學業焦慮。時間效能感與焦慮呈顯著負相關,在大學生焦慮和壓力之間起調節作用[9]。
網絡購物中出現的問題是否與沖動性有關,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網購的目的性對大學生運動性沖動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盲目網購的個體運動沖動性強,有目的地進行網購則運動沖動性低。長期的盲目購物會影響購物者的正常生活,常常在不需要的情況下購買了大量閑置商品。沖動性和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除時間價值感與注意力沖動性外都存在顯著負相關。用科學專業的方法調節時間管理和沖動性對網購的問題行為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而網購成癮的量化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從根本上改變網購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郝文靜,郭王娟.大學生網絡購物行為及心理特征的調查與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10,(3):51-55.
[2]劉雋,蔡笑岳.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動機及其特點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2012,(11):47-51.
[3]尹世久,吳林海,劉梅.消費者網絡購物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08,(8):193-195.
[4]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2001,(4),338-343.
[5]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2,22(4):55-59.
[6]王麗平.企業員工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職業與健康,2007,23(17):1479-1489.
[7]袁新苗.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3):108-109.
[8]蔡蓉,周世杰.大學生網絡效能感與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20):249-251.
[9]陳世民,孫配貞,王潤華,方杰,張進輔,鄭雪.時間管理傾向對大學生壓力與焦慮關系的調節作用[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1,(19):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