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7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由柯林斯出版公司編著的《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這部詞典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該公司相較而言給使用者清晰解釋詞語使用的傳統,不同的是,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特色鮮明,獨創性對該詞典來講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更像是博采眾長的結果。主要從詞典編纂的數據基礎(語料庫使用)、合作機制(中外合作)、文本框架(整體構建,主次分明)和釋義處理(整句釋義)這四個方面淺析該詞典與某些我們熟知的詞典的關聯和與此關聯的自身優化。
關鍵詞:《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編纂特色;關聯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202-02
一、柯林斯詞典概述
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是一家跨國出版集團公司。在1979年,它與英國伯明翰大學(Birmingham University)攜手合作,創建了英國四大語料庫之一的柯林斯-伯明翰大學語言數據庫(簡稱COBUILD,全稱Colli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nguage Database)。該語料庫顯著的特點是它有著龐大的語料規模和將語料庫建設和商業研發的相得益彰。基于此語料庫,數部適合各層次讀者使用的工具書已經推出,而這些工具書中,占據“英國五虎(牛津、朗文、劍橋、麥克米倫、柯林斯)”一席之地。1987年面世的Collins COBUIL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一版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基于語料庫素材編寫的學習型英語詞典。另外還有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等。2011年7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由柯林斯出版公司編著的《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這部詞典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該公司相較而言給使用者清晰解釋詞語使用的傳統,不同的是,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簡介
這部詞典的特點有:110 000余條詞匯、短語,全部采用完整語句進行解釋,簡明、自然、可靠,連同釋義共計200 000余條;110 000余條例證直接源自柯林斯獨有的The Bank of English;所有釋義及用法說明均基于收詞規模達6.5億詞,口語和書面語并重的語料庫The Bank of English;8 500余個重要搭配及句式,結構突出醒目。《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特色很鮮明,獨創性不言而喻,但它更像是博采眾長的結果。本文主要從詞典編纂的數據基礎(語料庫使用)、合作機制(中外合作)、文本框架(整體構建,主次分明)和釋義處理(整句釋義)這四個方面淺析該詞典與某些我們熟知的詞典的關聯和與此關聯的自身優化。
三、從四方面評述《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
(一) 數據基礎——語料庫的使用
只有設計優良的語料庫才會產生好的結果。
——格蘭杰[1]
語料庫(corpus或corpora, corpuses[復])是指按照一定的語言學原則,運用隨機抽樣方法,收集自然出現的連續的語言運用文本或話語片段而建立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電子文庫[1]。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語料庫研究到目前為止,若把它的研究歷程看作一段人生歷程,這位老者已經進入了耳順之年。這期間,語料庫的研究以系統的語言學原則為指導,以具體開發目的為對象,按照科學的編排、整合和采樣為方法,假借與時俱進的計算機技術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語言材料得以處理的優勢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在我國,語料庫的研究和應用常常見于英語教學中。盡管已有好幾本國內出版的雙語詞典自稱是利用了第一手語料庫編寫的,但大多對語料庫的組成語焉不詳,也沒提到是否使用了計算機進行處理。于“眾人恍恍”之間,《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已經“獨上高樓”采用了語料庫這一詞典編纂方法,這使它有了搶占市場先機的優勢。其次,詞典的編纂周期比較長,短則三五年,長則一二十年。沒有原始的、能夠隨時更新的第一手語料,我們很難編出有鮮明特色的雙語詞典也就不足為怪了[2]。根據Rod Ellis 1984年創建的可變語言能力模式可知,語言學習中不變的因素就是語言從輸入到產出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可變性[3]。那么,在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一部優秀詞典之時,設計優良的語料庫就必不可少。
正是因為《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的語料庫同時注重口語和書面語語料的收納,而且不斷對語言進行保鮮,在詞典中就表現出弱化語法、注重語境的特色。加之,詞典查詢本來就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倘若在這種接受新知識的過程追加了不太熟悉的知識,學習者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就不那么簡潔方便。這種釋義方式不是只有《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獨有的。我們可以從其他我們知道的詞典的例句中找到類似的編纂安排。
(二) 合作機制——中外合譯
不同母語的人編寫詞典時視角不同,解決問題的重點不同,取釋義和引書證的辦法也不同。
——李開[4]
《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在編纂的過程里,就融合了柯林斯出版公司、伯明翰大學詞典編寫組專家和教授以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詞典出版過程中積淀的特色。這種合作的優勢在這部雙語詞典的對應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雙語詞典的編纂也是一個翻譯的過程,而作為學習型詞典的翻譯更是蘊含了分門別類詞匯背后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更何況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讓外國人來譯是不行的,因為他們受到傳統習俗和環境的影響,在翻譯方面缺少一定的文化性,且釋義往往過于嚴謹。如果只讓中國人來翻譯,有可能對外語的駕馭能力有限,而且過于中國化,這也勢必影響譯作的質量。假如由單方把釋義的工作持續下去,大則影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小則影響以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所以,有關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說法,看一本雙語詞典質量高不高,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它的對應詞是否貼切、傳神[4]。
《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基于中外合譯基礎上表現出的優勢可以從這部雙語詞典的對應詞中體現出來。通過比較,中外編纂者合作的優點就顯現了出來。當然,這種中西合璧的特點并非《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獨有,在我們熟知的字典里,也有類似的表現。
(三)文本框架——整體構建,主次分明
辭書的編纂,成敗不在一詞一語詮釋的得失,而在取舍、編排、查檢方法和處理紛繁的具體問題的原則科學而得當。
——陸宗達[5]
《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是一本雙色印刷的雙語詞典。它在文本結構安排上的最大特點是簡單明了、重點突出。詞目的釋義的主體部分有詞匯的曲折變化、英語釋義、漢語釋義和雙語例句。只在單頁詞典左右兩列文本間隔的中央空白處對該詞的使用頻率、詞性、搭配和同義詞、反義詞,還有說話者想要達到的意圖和目的等信息做了必要的補充說明。對于有些詞匯的特殊使用情況,該詞典也個別做了特別說明。比如,對于意義相近的一組單詞之間的區分,則用專欄標寫。如,對于單詞發音方式有特殊情況的,也用專欄標寫出來。還有,對于詞義較多的單詞,則設立了導航詞條。乍一看去,像是拋開了常見詞典的編排方式,并不是先標寫詞性,后加英漢釋義,然后講常見短語,接著再對這些短語給出例句。倘若該詞在語法、用法上有需要特別說明,就用專欄加以標寫。實則不然,仔細分析《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在編排上的特色,我們在平時見到的詞典中幾乎都有體現,如詞語的曲折變化、英語釋義、漢語釋義和雙語例句在《英漢雙解當代美國英語學習詞典》中就有體現;詞語的使用頻率、詞性,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也有體現;而詞語的搭配和同義詞、反義詞在《新世紀英漢多功能詞典》中也有體現;同時,導航詞條的設立在《英漢多功能詞典》中也能體現出來。
(四) 釋義處理——整句釋義
To consider the dictionary as a kind of text.
——William Frawley [6]
早在20世紀的詞典研究中,就有專家發現有些問題“在詞典學研究中或是被忽略了,或是只得到膚淺的處理”。Frawley,William,1989,“The Dictionary as Tex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試比較《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中詞條在整句釋義方式下與“英國五虎”中其他詞典對同一詞條在非整句釋義方式下不同,就能看出的確有些關于該詞的信息被“忽略”或是“膚淺處理”了,比如詞語的時態變化、使用范圍和常見搭配等。
四、結語
沒有哪一位詞典編纂者能夠白手起家。他們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前人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更新。
——雍和明[7]
從《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編寫的特色——詞典編纂的數據基礎、合作機制、文本框架和釋義處理這四個方面來看,這些特色或多或少都在其他學習型詞典中有所體現。《柯林斯COBUILD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的編寫不一定是基于其他同類型詞典編纂的經驗的妙手偶得,但卻和那些備受英語學習者推崇的詞典有一定的關聯度。而這種關聯并非“僅僅是信息的貯藏室”,而是將雙解詞典編纂中重要的因素從編纂自身得以優化。希望以上一己之言能對我們學習詞典編纂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楊慧中. 語料庫語言學導論 [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明,周敬華. 雙語詞典編纂 [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3]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語言習得概論[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 李開. 現代詞典學教程 [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0.
[5]陸宗達. 繼續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祝賀《辭書研究》創刊三周年 [J] .辭書研究, 1982(5).
[6]William Frawley. The Dictionary as 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1989,(6).
[7]雍和明. 交際詞典學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