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務是檔案館與圖書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主要方式。檔案館與圖書館服務問題比較研究一直是有關兩者比較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從信息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個性化服務等四個共同關注度的問題入手,對我國檔案館與圖書館服務比較研究的情況,進行一個較為詳盡的描述。
關鍵詞:檔案館;圖書館;服務;比較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204-02
服務是檔案館與圖書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主要方式。檔案館與圖書館在服務社會、服務公眾上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對檔案館與圖書館服務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檔案館與圖書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提醒,共同提高,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及時、全面、周到的服務。
一、檔案館與圖書館信息服務比較
對于檔案館與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比較,黃金亮從服務理念、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服務平臺4個方面對數字檔案館與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進行了比較,得出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水平明顯高于數字檔案館”[1]的結論。對于檔案館與圖書館信息服務上存在的差異,李穎認為是由檔案館與圖書館在開放原則、服務對象、服務方式與服務范圍的不同造成的。核心的差別來自于信息資源的不同、開放獲取權限的不同、用戶服務面的不同和服務技術要求的不同。劉麗則認為是由于檔案館與圖書館的工作性質的差異及所承擔有社會任務不同造成的。而陸懿琦認為是由館藏信息的數字化服務方面存在差異、館藏建設依據的服務宗旨不同、.資源的開放和利用服務模式上的不同特色決定的。陸懿琦的上述觀點得到了郭燕輝、郭東升兩位在《檔案館和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比較與借鑒》一文中的高度認同。雖然各位研究者對檔案館與圖書館信息服務存在差異的成因有著不同的看法與認識,但對檔案館信息服務落后于圖書館服務卻有著高度一致的認同。并且為改善檔案館信息服務水平,提高檔案館信息服務質量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安全與隱私保護、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實行規范化與標準化、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開展館際交流、積極參與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化建設、提升服務檔次、創新服務理念等方面。
二、檔案館與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比較
參考咨詢服務是檔案館和圖書館最為重要的服務方式之一。蒲勃在《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參考咨詢服務比較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數字圖書館環境下,“圖書館開展多種形式網絡咨詢服務,實時在線服務、疑難解答、讀者信箱、電話咨詢等服務應運而生,旨在幫助用戶更有效地利用浩瀚無際的網絡信息資源。”[2]作者在肯定數字化給圖書館開展多樣化的參考咨詢服務帶來機會的同時,對檔案館開展參考咨詢服務的情況提出了批評。批評雖然是中肯的,但作為一名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沒有引述和交代結論出處的情況下,僅憑“在許多國家的綜合檔案館中,尚未設有專門的咨詢服務人員,連兼職的咨詢員也不多見”[2]就得出“檔案館的咨詢服務工作基本沒有開展。”[2]“數字檔案館的發展明顯滯后于數字圖書館,網上虛擬資源的匱乏造成網上參考咨詢無法深入開展。”[2]的結論,多少顯得有些武斷。因為檔案館提供利用服務的人員就擔負著咨詢服務的責任,就是專業的咨詢服務人員,只是與圖書館擔任咨詢服務的人員稱謂不同而已。文中關于數字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與數字檔案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比較倒是比較客觀的。作者認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本質上說,二者都是為用戶服務,都是從用戶的需要出發,千方百計提供適合用戶所需要的信息服務。從服務的步驟上來看,都要經過接受咨詢、分析問題、查找答案、答復用戶這四個步驟。但是,在具體的服務手段、服務內容、信息來源、問題界定、服務對象、隱私保護上則有所區別。”[2]并從上述多個方面對二者進行了系統性的比較分析。
李鏡園則對圖書館與檔案館的網絡參考咨詢服務進行了比較研究。作者認為圖書館與檔案館網絡參考咨詢服務在工作原理、最終目標、工作人員的狀況3個方面是相同的,而在資源開放程度、服務對象、服務內容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并“借鑒圖書館網絡參考咨詢服務的一些經驗,對檔案館網絡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3]作為一位研究生能夠從網絡環境的視角對檔案館與圖書館兩個同為公共服務機構的參考咨詢服務進行比較分析是難能可貴的,但文中較為空洞的表述也顯露出作者缺少檔案館或圖書館實際工作實務的基本訓練和真實感受。同為研究生的唐嘉崎則在《信息環境下檔案館與圖書館咨詢服務比較研究》一文中在“總結信息技術對二者咨詢服務產生巨大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二者在理論基礎、運行模式與服務性質方面的共同點,比較了二者在資源、用戶、服務以及需求規律等方面的不同點,提出了檔案館咨詢服務發展的建議。”[4]由于同樣缺少檔案館、圖書館工作的背景,文章中的觀點多來自教材,而有限的參考文獻也限制了對觀點的支撐。“與圖書館的咨詢服務相比,檔案館咨詢服務無論是理論、實踐還是社會認可度上,都落后于圖書館咨詢服務。圖書館是門庭若市,而檔案館卻是門可羅雀,”[4]的結論落入了人云亦云的套路。而“在以利用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探討如何吸引用戶,提高利用服務質量時,必須注重改善檔案館的咨詢服務工作,提升專業咨詢人員素質,向圖書館咨詢服務“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習,逐步實現真正的人性化服務。”[4]的提醒卻是真誠與中肯的。
三、檔案館與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比較
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是檔案館與圖書館的法定職責。李靜從參與政府信息公開的意義、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優勢、開展政府信息公開面臨的問題與有效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措施4個方面進行了檔案館與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理論研究方面的比較。而在對檔案館與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實踐工作的比較中,認為檔案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響應速度更快、普及程度更高、主動性更強。建議圖書館轉變觀念、加大宣傳;加強同政府交流,及時、完整地收集政府信息;加強同檔案人員的交流;并將服務效果引入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
上述4項建議得到了劉斌、周兵的贊同。所不同的是劉斌、周兵在其文章中重點比較分析了檔案館與圖書館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時彼此的優勢與不足。認為圖書館在公益性,利用者眾多、影響廣泛,技術支持,專業性的人員與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檔案館則在體制保障,信息基礎,文件的整序和管理,涉密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具有優勢。圖書館在接收政府信息方面缺少管道、基礎與經驗;檔案館則在開放程度、服務理念、服務能力、服務水平上存在差距。“兩者要想在信息公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主動權,必須進行交流合作用力,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從而促進各自事業的快速發展。”[5]
呂潤宏以檔案館與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實踐為基礎,“從響應速度、資源建設、設施設備、服務形式、制度建設、隊伍建設、法律地位、社會公眾習慣等方面”[6]進行了更為系統的比較分析,提出完善服務工作、加強橫向聯系以及爭取政府支持等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促進措施。
四、檔案館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比較
“個性化服務是一種網絡信息服務的方式,這種服務方式的實現主要是根據用戶的設定,借助于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向用戶提供和推薦相關信息,以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開展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個性化服務是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信息資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突出了信息服務的主動性,開拓了信息服務的新思路。從整體上說,個性化服務打破了傳統的以館藏資源為主的被動文獻服務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和各種軟件支持,主動開展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目的的全方位服務。”[7]
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在信息分類定制服務方式、信息推送服務方式、信息智能代理服務方式、信息垂自門戶服務方式、信息幫助檢索服務方式、數據挖掘服務方式等個性化服務方式上有著許多的一致性。但在信息資源、開放獲取、用戶服務、技術要求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而安全與隱私保護、人員隊伍建設、規范化、評價與反饋等問題是檔案館與圖書館在個性化服務過程中共同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結語
比較是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提醒,在于共同提高,在于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及時、全面、周到的服務。在有限的檔案館與圖書館比較的文獻中,在校學生和圖書館工作人員居多,而檔案館工作人員非常之少,這或許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以便我們通過比較研究看清自身的特點,特別是不足之處,向圖書館虛心學習,提升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向公眾提供更好的檔案服務。
參考文獻:
[1]黃金亮. 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比較研究[J]. 檔案,2012,(1):49-51.
[2]蒲勃. 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參考咨詢服務比較研究[J]. 檔案,2008,(6):27-29.
[3]李鏡園. 圖書館與檔案館網絡參考咨詢服務比較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31):19-21.
[4]唐嘉崎. 信息環境下檔案館與圖書館咨詢服務比較研究[J]. 檔案與建設,2012,(03):14-16.
[5]劉斌,周兵.公共圖書館與檔案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比較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5):98-101.
[6]呂潤宏. 檔案館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比較研究[J]. 檔案,2011,(03):49-51.
[7]王曉艷. 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個性化服務之比較分析[J]. 檔案,2008,(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