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胡志明(1890—1969)是偉大的越南革命領袖。他為新越南的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胡志明在有生之年非常關心建設師資隊伍乃至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他對于教師的道德、角色、任務、專業以及教學方法有著很完整的思想。因此對越南教育學領域來說,研究胡志明的師道觀對提高師資隊伍質量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胡志明;教育思想;師道觀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342-02
一、關于教師的角色與任務的觀點
在胡志明思想內容里,教師的角色與任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的任務體現了教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教師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們在社會的角色就會得到肯定。
說到教育必然會談到教育的相關要素,例如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校的基礎設施、學生和教師等。這些要素有著密切關系,其中教師是最重要的。胡志明強調“無教師就無教育”、“教師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好壞”[1]184。因此,教師胡志明關于教育的思想內容被形容為整個教育系統、教育質量的決定因素。
教師有使命培訓有德有心的人來繼承革命事業。根據胡志明于1958年9月寫給初中及高中教師的信,他強調:“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我們得為國家培訓出良好的公民、良好的干部。人民、黨和政府交給你們培訓未來時代的任務”[1]120“如果沒有教師為人民子弟教學則無法建設社會主義”[2]311。這里的“教學”是指教師將自己的見解、能力和道德傳達給學生,使得學生利用自己的能力來發展他們的德育、智育與美德并且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公民。這是教師相當沉重同時也是很光榮的任務。
隨著越南經歷不同的發展時期,教師的任務也有所改變。在越南1945年八月革命后,教師被視為滅絕渾噩、掃清文盲的先鋒戰士。教師在這時期的任務是掃清文盲,帶給國人、同胞基礎知識,提高民智。胡志明認為,滅絕渾噩、掃清文盲也是對抗侵略者、保衛革命政府、使抗戰事業能快速取得勝利的一種間接方法。胡志明這么說是因為渾噩也是敵人,這個敵人協助侵略者成功侵略越南。渾噩是一種精神的攻擊,而敵人侵略則使用武力攻擊。殖民者利用渾噩來協助他們灌輸愚民政策,渾噩則利用殖民者使人民更加愚蠢,因此消滅渾噩也是在消滅殖民者的后盾力量。可以說在1945年八月革命之后,教師在社會生活里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他們主導了解放人民思想、建立新文化體系的運動,為建國以及國家抗戰事業做出積極貢獻。評價這時期的教師的功勞,胡志明認為:“教師的努力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對國家的發展有著強烈的作用。我們的同胞人人都識字,并且能寫字。這樣的榮譽沒有任何石碑能比得過”[3]220,“平民識字班的工作是一個影響建設祖國、民族和社會的重要工作。”[1]207
邁進克服戰爭的陰影、恢復經濟、發展文化的時期(1958年至1960年),國家對于建設有科學技術水平、經濟管理水平、文化管理水平的干部隊伍有著很迫切的需求。這時候,為了培訓足夠的干部投身于農業、工業、經濟、文化等事業,教師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環節。
這時期,越南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兩大戰略:首先是北方的社會主義革命,其次是南方的人民民主民族革命事業。這兩大戰略的最終目標是統一國家,為此教師的任務是要把北方建設成為統一國家革命事業的穩固后盾,同時培訓出良好的公民、良好的干部。教師的任務因此會根據政治任務、發展教育路線的不同,培訓出革命不同時期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師就成為了革命的戰士,跟舊時代、封建時代的教師已有巨大的不同,“這時候的教師不僅僅只教學生識字、月底領薪水,這時候的教師更要對人民有責任,要培訓出良好的干部隊伍服務人民。”[1]225
教師的角色與任務還體現在要如何建立一個符合需求的課程內容。也就是教什么東西,給學生學了怎么樣的東西使得他們能為革命服務。根據胡志明思想,教師需要根據如下的原則來設計課程:
第一,設計課程內容得有全面性,包含各種領域,例如政治、文化、科學技術、行業專業等等。
第二,上述所講的各種課程內容之間得有密切關聯,并合理安排順序以適應不同時期的需求。比如,在抗法殖民時期,教育的任務是要培訓出服務于抗戰、建國事業的人才。在恢復和平、北方人民邁進克服戰爭陰影、恢復經濟體系并為祖國統一事業奮斗的時期,教育必須要轉變教學方向。教育內容要和當時的革命任務有密切關系[2]350,為此,教師必須根據實踐、政治任務、經濟社會目標、教育目標的需要來編輯適當的課程和教材。
第三,建設課程應當遵循實際的原則,一方面符合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面也必須考慮越南實際的發展環境[1]81。
第四,建設課程要符合各年級。例如:“大學就是要結合科學理論和實踐,努力學習他國的理論和先進的科學,并結合國內的實踐經驗,為建設國家的事業做出切實的貢獻。高中和初中則要為學生提供基礎的、必需的知識。小學則要教育(通過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民、愛勞動、愛科學等精神。”[1]81
胡志明認為教師是最光榮的行業,得到社會的肯定,“好的教師是最光榮的。就算名字沒在報紙上,也沒人頒發勛章,但好的教師就是無名英雄,這是很光榮的稱譽。”[2]331
二、對師德的觀念
胡志明特別重視師德,把師德視為教學工作的靈魂。政治是德、專業是才,有才無德是庸才;政治是靈魂,專業是肉體,有專業無政治就等同只有肉體但沒有靈魂的空殼。
胡志明雖然特別強調師德,但絕對不會因為重視師德而忽略教師的專業。教師的德與才、品質與能力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有“德”會讓“才”正確地發展,而有“才”才能讓“德”發揮作用,因此教師得注重德才兼備。胡志明對師德的位置有著自己的新觀點,他認為先有“德”再有“才”、先有政治再有專業。
胡志明認為,最重要的師德是要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這種觀點胡志明在許多文章、講話中都會提到。教師應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作為頭等要事,在任何時候都應好好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尊重人民,相信群眾團結的力量。這和封建時代忽略人民的角色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乃至整個教育事業都應該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和人民息息相通。
在胡志明思想中,教師應愛護、關心和照顧學生,但不同年級也會有不同的體現方式。在小學,教師給學生的關懷如同父母給自己孩子的關心和照顧。在初中、高中至大學,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要本著有民主、有紀律、有責任的基本原則,“尊重民主原則但學生應敬愛教師。”[4]456這就是民主社會里面的師生良好的相互關系,同時也繼承了民族傳統的尊師貴道精神。
與愛護學生的師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就是愛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和時間但收入微薄,所以愛自己的職業得在任何環境都能夠體現出來,如果不愛教師這個行業則在困難時候將會有所動搖。
在教學環境中,團結的價值顯得很重要。團結將營造愉悅的氣氛,刺激教學和研究者的創造力,同時也會營造一個良性競爭環境,使得個人和團體的潛能都能夠充分發揮并對教育事業有所貢獻。也因此胡志明認為團結精神也是師德的一種重要的品德。這里“團結”指的是教師在社會里的所有關系,但最重要還是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系,教師的團結精神當然應本著共同目標,為國家教育事業和學校的發展打基礎。“團結應做得實實在在,要真正百分百的團結而不是口頭上的團結”、“團結、互相幫助才能一起進步。”[2]331
三、對教師的專業以及教學方式的看法
在胡志明思想里,教師應對自己的專業很在行并熟悉教學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應對自己教學領域很在行,知識豐富。于1950年在越南全國學習和訓練工作第一次會議上,胡志明強調:“要訓練鐵匠和鉗工,老師應先熟悉鐵匠和鉗工的工作。”[5]46第二,要有足夠的教育理論。因為“做事如果沒有理論來引導就等同于在黑暗里摸索道路,又慢又容易跌倒。有理論才能了解社會的所有事情,有了理論才能做出正確的主張、做正確的事。”[5]67第三,應充分掌握黨對教育的方針和觀點。第四,除了專業所需的知識,教師要了解跨領域的專業知識。這樣教師的知識才算淵博。教師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別人。如果已經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但傳達、表達方式不佳,則教學工作將受到限制。也因此教學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方法有很密切的關系。胡志明認為教師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外也應對教學方式有所掌握。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是怎么樣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問題。
胡志明對教學方法也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第一,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所以教師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從中找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有的學生得花很多時間和心思才能讓他了解問題,但有的就算用粗略的方式講解也能讓他們深入理解。因此教學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而改變、并不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方式去學習。能這樣做的話應先把教材準備好,要仔細而不能潦草搪塞。第二,教學方法要從教學目標、培訓內容和學生心理學出發。根據這樣的方針,大學的教學方法應本著民主精神,讓學生在學術方面多多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得學生能主動掌握知識,因此教師的角色成為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小學的教學方法則要輕松、愉快、不把學生強加上大人的規矩。幼兒的教育方法則要讓學生感到愉悅,同時也能學到東西,而且還要樹立一個榜樣來讓他們學習。第三,教材應生動,理論結合實際,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容易學、容易懂并且能記得住。也因此胡志明所寫的文章或理論都能讓一般大眾充分理解。第四,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發起競賽活動。當教學成為群眾的一種運動時,教師之間就有機會分享經驗,分享學術知識。因此在當時越南就發起了“教得好、學得好”運動。這種運動的深廣發展,使得越南教育界出現了很多良好的典范,為整個教育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胡志明也對教學方法提出應該避免的行為。就是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避免開太多會以便節省師生時間和精力,避免講太多外國詞語,什么概念能用母語講就盡量用母語表達。
胡志明關于教育的思想可以說是結合了越南民族乃至人類的文化,并且含有對于時代潮流的思考。因此在胡志明的思想中,教育的理論和教育的實踐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胡志明誕生一百周年之際,在世界教科文組織于1987年11月20日在法國巴黎所召開的第二十四次全體大會上通過了一項關于紀念胡志明的決議[6]:“胡志明,越南的民族解放英雄及杰出的文化專家。胡志明主席對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巨大貢獻是越南人民上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胡志明的思想體現了越南各個民族之間對于強調自己文化特色的渴望,也體現了為推進各個民族之間相互了解而做出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胡志明全集:第8集[M].河內: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0.
[2]胡志明全集:第11集[M].河內: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0.
[3]胡志明全集:第4集[M].河內: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0.
[4]胡志明全集:第7集[M].河內: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0.
[5]胡志明全集:第6集[M].河內: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0.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紀念胡志明誕辰一百周年[Z].1988:144.